小人物為揚名印刷史書,卻害了上千人 明史案

2023-10-11 17:45:01 字數 5637 閱讀 9232

在明朝天啟年間,有一位名叫朱國楨的大學士。他是一位博學多才的人,尤其喜歡蒐集史料,仿效司馬遷的《史記》體例,撰寫了一部名為《明書》的著作,可惜在他生前未能出版。

明朝滅亡後,朱家逐漸衰落。朱國楨的孫子們居住在浙江湖州南潯鎮的故鄉,由於生活貧困,他們只能變賣家產度日。後來,他們不得不將祖父留下的手稿**以維持生計。這部《明書》的手稿也因為這樣被賣掉了。

然而,誰也沒有預料到,這部手稿竟然導致了近百人的死亡,上千人蒙受冤屈,成為清朝初年廣為人知的「明史案」,由此還引起了清廷的關注,爆發了「**至今提及此事仍然令人毛骨悚然。

那購買《明書》手稿的是位姓莊的人家。莊廷鑨自小就展現出非凡的才華,名聲在外。然而不幸的是,他在不到20歲時便失明了。儘管如此,莊廷鑨並沒有自暴自棄。他想到了《史記》中所記載的故事,說有一位名叫左丘明的古人在失明後創作了一部《國語》,成為了著名的歷史學家。受到這個故事的啟發,莊廷鑨也雄心勃勃,要著一部史書來流芳百世。然而莊廷鑨並沒有史學上的才能,如今正好買到了朱國幀的手稿,他就坐不住了,認為只要稍做一些增刪修補,就是一部現成的史書,於是同父親商量,要組織人來做這件事。

莊廷鑨的父親莊胤城曾在明代入選進士貢生,也是明末清初知識分子團體復社的成員。所謂貢生啊,就是在京師的國子監讀書的優秀地方學生。那個復社呢就是一些嫉惡如仇、批判黑暗的文人團體。莊胤城與他的兒子一樣,也熱衷於追求名聲。聽到兒子的建議後,他立即表示支援。由於家庭富有,他重金聘請了二十位名士共同修訂這部書稿。這些人不僅對朱國楨的原稿進行了修改,還增補了書中未包含的明代天啟、崇禎兩朝的史實內容。這群人臨時組成了乙個團隊,組織鬆散且缺乏周詳的提綱和統一的體例,因此這部《明史》在史學上的價值並不高。書編撰完成後,莊廷鑨沽名釣譽地將自己的名字署在了書上,而其他參與修訂的人也有二十多位。不久之後,莊廷鑨因病去世。

莊胤城雇傭工人,將這部書稿雕刻成木版,然後進行印刷。經過五年的耗費和投入大量資金,直到清順治17年(2023年)冬天,這部書才全部完成刻印工作。

莊胤城一邊贈送給當地的名流,為兒子揚名;一邊讓書商運往各地去賣。

然而,一場家破人亡的大災難正在悄然逼近貪圖虛名的莊家。

首先是列名風波。原來,莊胤城為了抬高《明史》的身價,自作主張把浙江一帶著名的學者都列入修訂名單,查繼佐、陸圻、範驤這三位非常出名都被包括在內。這三家人得知後都非常驚訝,因為他們從未被徵詢過意見;閱讀了書的內容後,他們更加緊張了,因為書中存在許多觸犯朝廷的地方。這三個人擔心將來受到牽連,於是聯名向浙江學道,就相當於現在的省教育廳長——胡尚衡舉報了這件事。胡尚衡命令湖州府學教諭,就相當於縣教育局長——趙君宋進行核查。趙君宋花六兩銀子購買了一部《明史》,果然在其中發現了一百多處「誹謗」清朝的地方,並向胡尚衡做了報告。

這件事被莊胤城得知後,也感到十分恐懼。因為他的學識有限,對於這部《明史》無法做出準確的評價,完全任由修訂的人隨意編寫,卻不知道留下了這麼大的隱患!這時,他只能花錢消災了。其中一位名叫張武烈的**接受了賄賂,便去向趙君宋示意。趙君宋得到了好處,也不再多言。莊胤城又迅速採取補救措施,收回已印刷好的《明史》,重新改正補刻、印刷裝訂,使其看起來毫無瑕疵,然後照常發行至各地。

為了避免再次惹上麻煩,莊胤城親自前往北京,用大量金銀收買有關**,將修改後的《明史》呈交予禮部、都察院、通政司三大衙門審查。這三大衙門都得到了他的益處,而且書中現在已經沒有問題,因此沒有提出批駁意見,將書留作參考資料。實際上,這意味著允許這部書正式印發發行。雖然莊胤城花費了大量資金,但總算獲得了一張護身符。

然而,更大的災難即將降臨到他身上。

這一回,是乙個叫吳之榮的人在興風作浪。

吳之榮曾是一名**的**。在清順治七年(西元2023年),他擔任乙個小縣的知縣。在三年的任期中,他**了六七萬兩銀子。事發後被革職查辦,被判了絞刑緩期執行。到了順治十六年,蹲了六年牢的吳之榮遇到了大赦,被釋放出獄,但仍須退還贓款。吳之榮身無分文,於是想出了乙個無恥的辦法,來到浙江湖州,一家一家地去找當地的有錢人,要求他們出錢幫助他。人們早就知道他心狠手辣的惡名,但怕他有官復原職的一天會來報復,所以不得不送錢給他,累計達幾十萬兩銀子。但是吳之榮還不滿足,眼睛盯牢了湖州的豪富莊胤城和朱佑明兩家,伺機敲詐他們。

朱佑明經商發了大財,積累了上百萬的家產。但他出身寒微,雖然暴發,還是被當地的大戶人家看不起。他在南潯鎮上花幾萬兩銀子造了一幢豪華住宅,卻沒有名人肯為他寫一塊匾額,使他很惱火。正巧他的外甥買到了朱國楨家的一塊舊匾,是明代大書畫家董其昌的手筆,寫的是「清美堂」三個大字。「清美堂」是朱國楨的書齋名,朱國楨刻印的《明書大事記》等書,版心都雕著「清美堂」三字;莊胤城刻印《明史》時,為了與朱國楨所刻書版式統一,版心也雕有「清美堂」字樣。朱佑明**知道這些事,高興地把這塊匾掛在了自己家。

正是這塊匾,為朱佑明一家帶來了殺身之禍。

率先發難的是吳之榮的兒女親家李廷樞。李廷樞原來擔任浙江督糧道,也是個大**。在吳之榮**案被揭發後,這兩個**互相揭發對方的罪行,結果李廷樞也被判死刑緩期執行,後來與吳之榮一起遇到大赦被釋放。

大約是「生死與共」了一回,兩個人化敵為親,結成了兒女親家。李廷樞想方設法買到了一部未經修改的《明史》。當時的湖州知府陳永命是李廷樞的學生,李廷樞便把這部《明史》送到陳永命那裡,對他說:「這部書裡有名堂啊!」陳永命心領神會,暗中叫人把自己有一部初版《明史》的訊息透露給莊胤城。莊胤城連忙又給陳知府送來乙份厚禮。陳知府欣然笑納,卻根本沒想到要分出點去孝敬老師。李廷樞左等右等沒有訊息,就又到陳永命府上來問。陳知府態度很冷淡,告訴他事情已經解決了。

李廷樞無奈之下,決定與親家吳之榮商討對策。吳之榮正愁沒有莊胤城和朱佑明的把柄敲詐他們,得知此事後喜出望外,立即找到朱佑明,聲稱朱家大廳上的「清美堂」匾與《明史》版心上的「清美堂」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以此敲詐朱佑明。然而,朱佑明對此毫不理會。吳之榮又去敲詐莊胤城,莊胤城認為自己已經找到靠山了,也不理睬他。

吳之榮不甘心就此罷休!他立即撰寫了一封揭發信,將其上交給鎮浙將軍松魁。松魁是滿族人,對江南的漢族學者心存偏見。一聽到《明史》涉及反清內容,頓時大怒,決定向皇上奏報。他的幕僚程維藩知道莊家是湖州有名的富豪,便建議松魁與莊胤城"商量商量"。松魁同意了這個建議。程維藩找到了莊胤城,將事情經過告訴了他。莊胤城非常感激,立刻送給程維藩乙份厚重的禮物,並托人給松魁送去一千兩銀子。松魁收下禮物後,便不再過問此事。

莊胤城擔心吳之榮再次製造麻煩,於是向巡道衙門舉報了吳之榮在湖州敲詐勒索的種種不法行為,巡道衙門勒令吳之榮限期出境還鄉。

莊胤城以為此事到此就結束了,卻不想吳之榮臨走時發生的事,徹底激怒了他……

巡道衙門勒令吳之榮限期出境還鄉,吳之榮臨走時仍不死心,厚著臉皮去朱佑明和莊胤城兩家告別,希望能夠撈到一些好處。

莊胤城和朱佑明此時已經不再把他放在心上,沒有出面與他交談,而是讓家裡的丫環出來將吳之榮痛斥一頓。這時,巡道衙門的押解士兵也趕到了,不容分說地將吳之榮趕出了湖州地界。

吳之榮徹底被激怒了,發誓要報仇。他在北上途中設法弄到了一部初版的《明史》。為了集中打擊莊、朱兩家,吳之榮將書中「反清」的內容一一註明,又將其他參訂人列名都撕掉,只留下莊廷鑨的名字,並加上了朱佑明的名字。然後,他將這部篡改過的《明史》和檢舉信直接送交康熙初年最有勢力的四個大臣。其中最專橫兇暴的大臣鰲拜,立刻決定抓住此事大做文章,鎮壓江南漢族學者。

鰲拜派遣一位特使緊急趕往浙江,追查此事的真相。

在特使抵達湖州後,他立即將莊胤城逮捕並對其進行了毒打,迫使他招供同謀,然後戴上枷鎖打入死囚牢房。接著,特使命令湖州知府取出庫存的《明史》書版進行查證。然而,前任知府陳永命已被罷官,新任知府譚希閔到任僅半個月,還未來得及查點倉庫,因此並不知道有這套書版。於是特使直接找到負責倉庫的人詢問,得知確有此書版。特使趁機要挾譚希閔,暗示只要給他一些好處,他就會幫助譚希閔掩蓋此事。但譚希閔為人清廉正直,況且這不是自己的過錯,斷然拒絕了特使的要求。特使心生怨恨,後來竟然故意陷害譚希閔,導致他被判處絞刑。

康熙元年(2023年)十月,莊胤城被押解至北京。由於長時間的折磨,他已經喉嚨嘶啞得無法發聲,不久便在獄中離世,死後還被分屍。

康熙二年(2023年)正月,鰲拜派人前往杭州,會同當地總督巡撫,將與此事有關的人員全部抓捕審訊,甚至連將軍松魁也沒有放過。最後,由於松魁是滿人且不識字,才得以倖免於難,被革職回家。程維藩也被判了死刑。

吳之榮指著《明史》上他新增的朱佑明的姓名,堅稱朱佑明也參與了此事。朱佑明百口莫辯。正巧朱佑明與湖州府學教諭趙君宋關在一起,朱佑明懇求趙君宋說:「您是最早發現《明史》罪狀的人,將來一定會受到重賞。如果您能救活我一家,我願意用一半家產酬謝您!」趙君宋貪圖朱佑明承諾的百萬家財,拍胸脯答應了下來。

第二天,趙君宋報告說:「大人們看到的那部《明史》不完整,姓名也不准確:我藏有一部完整的原刻本。」清兵將他押回家取來原刻本,上面果然沒有朱佑明的名字,但列名其上的幾十位學者卻遭受了牽連。查繼佐、陸圻、範驤三人雖然曾舉報過此事,並已被證明與此事無關,但仍被抓捕審訊,同時將查家、陸家、范家三家的晚輩176人全部關押入獄。儘管這三家人最後被無罪釋放,但在獄中已經吃盡了苦頭。最倒霉的是趙君宋,原本應該是無罪的,卻因為「收藏逆書」而被處死。

朱佑明的名字被證實不在修訂名單內,本應能夠度過難關,卻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並沒能逃過一劫。

朱佑明本已逃過一劫,吳之榮卻咬住他不放,硬說他參加了刻版印刷工作,《明史》版心的「清美堂」就出在朱佑明家,現有朱家大廳上的「清美堂」匾額為證。朱佑明不管怎麼解釋,審訊**也不相信。

朱佑明只好再花錢行賄,他讓心腹親信去買通了浙江巡撫朱昌祚,求他定案時只判朱佑明一**放,不要連累家人親屬,事成以十萬兩**酬謝。朱昌祚貪財,就答應了他。不料朱佑明有個親戚,直接買通了從北京來的**,不但花錢少,而且更加保險。朱佑明知道後,就決定丟開朱昌祚那一頭。審訊時,北京來的**有意從寬處理本是無辜的朱佑明,朱昌祚卻懷恨在心,一副語重心長地樣子說:「朱佑明富可敵國,外面盛傳他願拿出百萬銀子行賄,以求保住性命。我們如果從輕判處,被陰險狡猾的吳之榮再告上去,只怕我們自身都難保呢!」北京來的**大吃一驚,於是判定朱佑明「凌遲」處死,也就是民間所說的「千刀萬剮」;他的三個兒子乙個侄子殺頭,家屬流放,百萬家產全部抄家沒收。

莊胤城雖死,他的一家老小也沒能逃過這場浩劫,兄**侄列名於修訂名單中的十來個人,全都滿門抄斬。連已死了多年的莊廷憂,也被從棺材裡拖出來分屍。

列名於《明史》修訂名單的學者中,還有不少也同查繼佐、陸圻、範驤一樣,根本不知道內情,名字是被莊廷鑨借用來提高這部書的身價的,審訊此案的**們為了邀功請賞、貪財索賄,也沒有放過他們。這些人面對生死,既沒有像某些**那樣搖尾乞憐,也沒有像莊胤城、朱佑明那樣行賄求饒,還是處之坦然。在獄中,他們身披枷鎖,鐐銬銀鐺,還相互贈詩,寫出不少感人肺腑的佳作,對於清**濫殺無辜的***表示了極大的憤慨!

不僅如此,在鰲拜的授意下,《明史》案的株連範圍越來越大,凡是參加雕版的刻字工人、參加裝訂的人,以至賣書、買書、收藏有這部書的人,甚至知道有人買過這部書而沒有揭發的人,全都被判處死刑!

說來也真是可悲,這部《明史》只因其中部分篇章中,提及清太祖努爾哈赤時直呼其名,犯了"不敬"之罪;有的篇章又提到努爾哈赤曾擔任明朝地方官,這更是清朝統治者所不願提及的;更有篇章歌頌了明朝官兵抗擊清軍的事蹟。正是這些問題,竟導致七十多戶家破人亡,一千多人矇受冤屈、流離失所!

康熙二年(2023年)五月廿六日,《明史》案審判終結,罪犯在杭州被處決。一時間,腥風血雨,慘不忍睹;而他們的親屬也被分裝在十幾條船中,運往流放地點,那悲狀同樣令人心碎!

震驚天下的《明史》案就此結束。

小人物 那些闖下大禍的小人物

歷史書寫者似乎偏向記錄大人物的傳奇,但不要忽略了小人物也有機會躋身歷史舞台,甚至在某些情況下,他們能夠意外地左右歷史的走向,儘管這種影響通常帶來的是負面結果。在1629年的一天,小人物毛羽健成了引發王朝滅亡的導火索。他是一位御史,曾公開與權臣抗衡,勇敢無畏。然而,毛羽健有乙個毛病,那就是害怕自己的妻...

如何從小人物變成專家

每個成功者的背後都經歷了不斷的學習,嘗試和積累。你看到莫個人在莫個領域很成功,他們都會有乙個奮鬥的個人史。他們都是對一件事有熱情與追求。並且不斷學習與分析和總結。不會因為他人的歧視而放棄,不會被他人不好的評價而影響。而是堅定心中的信念,而勇往直前。要想自己在莫個領域很成功,那麼,首先就要認識自己,知...

我們都是小人物,但也不能失去夢想

乙個平凡的小人物,希望做不平凡的事,需要付出的努力,承受的精神和肉體的壓力,不知道是否有可以測量的儀器?可以肯定的是,過程是艱辛的,而且往往不會成功。曾幾何時,我也擁有過偉大的夢想,小時候,我希望自己可以成為頂天立地的人物,就像那些 裡的主角一樣 少年時,感覺自己當個漫畫家也不錯 青年時,能考上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