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堵上漏洞,保护区不能成“捕猎区”

2023-10-29 08:05:16 字數 1494 閱讀 6980

近日,有**揭露,山东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存在猖獗的非法捕猎现象。据报道:在该保护区的部分岛上,山林遍布细密的捕鸟网,鹰、隼、鸮等保护动物频频触网被活捉或丧命,一些鸟类死体流向当地餐厅,成了食客盘中“野味”。专门规划的自然保护区,竟然存在如此荒唐的“灯下黑”现象,无疑令人震惊。公众不禁要问:本应是野生动植物的“庇护所”,怎么成了非法捕猎者为所欲为的地方?

相关情况**后,据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介绍:从10月26日开始,长岛动员全区各个乡镇、街道的警力、机关干部和志愿者,立即行动上山拉网排查,绝不允许任何捕鸟工具出现在山上。同时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牵头,各个乡镇街道参与,充实完善护鸟巡逻队,在候鸟迁徙季节加大上山巡逻频次,一旦发现违法捕鸟,就将重拳打击。

确保区内动植物,尤其是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在良好环境下自然栖息,是自然保护区的核心设立初衷之一。能否给区内可能被不法分子盯上的野生动物提供安全保障,捍卫生态多样性,是考察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关键标准。然而,面对捕猎者的侵袭,涉事保护区的防护措施似乎不堪一击。遍布山林的捕鸟网,不仅暴露出了有关部门的工作漏洞,也是对法律和监管的公然挑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此严重、如此泛滥的非法捕鸟行为,恐怕不是今天才有的。由记者与爱鸟人士暗访调查揭露的这些问题,按说早就该被发现并制止。虽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对保护区而言,等到事件**引发关注才动员队伍上山拉网排查,既不能彻底抹平当地生态环境之前受到的伤害,也远不如在更早之前防患于未然。对此,保护区的主管方还应从这次事件中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想方设法加固保护区这道“生态屏障”,确保这片土地和天空成为保护动物的安居之所,而非人类捕猎者的乐园。

针对这种私设陷阱、捉鸟杀鸟、倒卖“野味”的不法行为,相关法律法规早已作出明确约束。但是,有没有法律法规是一回事,法律法规能以多大力度落实又是另一回事。对此,园区主管方一方面要联合执法部门,加强日常监管与执法力度,确保此类行为能被及时发现、及时打击,另一方面也要结合有震慑力的执法案例,在当地强化普法宣传,使有意作恶的人“心有戚戚焉”。

除了加强工作积极性,在工作的技术手段上,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倘若不法分子“魔高一尺”,正义力量就得做到“道高一丈”。在开展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管工作时,有关部门还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比如织密监控设备网络,运用无人机巡查等,以此为保护区砌起更坚实的“技术隔墙”。当然,要做到这些,需要资金投入,对此,有关部门还应针对重点需要补强的点,把生态保护区预算花到刀刃上。

这次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在回应时,专门提到了与社会合作、协同行动的事。事实上,在日常工作中,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方本就可以携手执法机构、周边社区、餐饮业者等,形成联动保护机制,共同维护保护区生态安全。当地**也不妨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奖励那些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主动举报非法捕猎活动的单位与个人。

就社会而言,广泛传播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通过**宣传、社区讲座等形式,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也能防止一些无知无畏者触犯法网,既害了动物、也害了自己。

总而言之,要堵上管理漏洞,确保自然保护区不再成为“捕猎区”,有关部门还需多方发力。希望这次事件能成为一个起点,让涉事自然保护区回归其应有的样子。

中青评论微信公号,作者杨鑫宇)

中山水库大坝涵洞堵漏

中山水库大坝涵洞堵漏的专业型长文章中山水库是我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具有重要的蓄水和防洪功能。然而,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大坝涵洞的堵漏问题一直困扰着工程运维人员。针对这个问题,各种专业型涵洞堵漏方案应运而生。本文将从技术原理 施工流程和效果评估三个方面,中山水库大坝涵洞堵漏的专业方案。.技术原理中山...

这些网络安全“漏洞”,你堵好了吗?

对网络安全 漏洞 每天上网的你,了解多少?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吗?我们一起科普网络安全知识,向安全漏洞 风险隐患说 不 漏洞一 个人敏感信息随意外泄。一张 就能泄露全部家庭成员信息,容易给不法人员创造行骗 行窃的机会,尤其是老人 小孩的信息,更要注意保护,包括姓名 幼儿园和学校的地址等。 晒娃...

升级禁令只为堵住“漏洞”?美国再次下死手!

对于科技行业来说,美国近期的芯片禁令调整不仅仅是一份文件,更是一个政策策略。其背后所暗示的全球科技格局和产业动态值得深入解读。.禁令升级 超越表面的大战略。不久前,美国基于 考量,针对某些技术产品,特别是半导体产业,进行了多轮制裁。此次调整再度显示,美国的战略并未止步。在去年发布了 史上最严 的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