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谁在使用形式主义的“千斤坠”

2023-10-30 16:24:10 字數 3122 閱讀 8000

其实,形式主义只是一个概念,不过是握在某些人手里的一个工具。单纯批判形式主义没有意义,更重要的是要搞清楚,是哪些人在对基层干部使用“千斤坠”,使大家不堪重负,举步维艰,寸步难行,应该把这些幕后**揪出来,大加鞭挞而后快。

现在各级整治形式主义,主要是整顿现象,就是发个文件要求少发文件,少开会,少填**,少搞检查……然后定期填报**,减少了多少文件和会议,减少了多少检查事项,最后写报告,总结一年来的减负成绩,还存在什么问题,今后怎么整改。

这些动作,看起来一环扣一环,成绩不可谓不突出,措施不可谓不有力,问题找的不可谓不精准,方向不可谓不明确,但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

这些做法,其实是打错了靶子,很多时候,我们指责的对象,往往是含糊的“上级”或所谓的“有关部门”,或者干脆就是形式主义本身。这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批判‬的重点应该是搞形式主义的人,他们才最应该为基层愈演愈烈的形式主义乱象负责。

我觉得我们应该给这种人画个像,下面整理了几种热衷搞形式主义的典型。

第一种:打着提高理论水平的名头,僵化死板地抓学习的领导

体制内有一种领导,本身的学历、知识水平还可以,并且极有可能干过教师。他们年轻的时候,应该也是从底层起家,靠着写材料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因为个人经历,所以他们对学习极为看重,认为不会学习就不会工作。

客观说,体制内学习重要吗?我个人也觉得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你能够掌握相关方面的政策和文件精神,知道上面对这件事的态度,那么无论你是写综合性材料,还是做业务,或是临时性地发个言,都是极为有用的。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有的领导抓学习的方向完完全全偏离了正常轨道。我有一个同事曾经待过一个单位,领导就特别强调学习,这个单位有时一次学习会议的议程可以达到5页纸,你想这得学习多少资料?

而且,他还经常搞学习活动,什么读书会、专题讨论会,每次都要求提前写发言稿,会上要点名发言,而他自己每次总结讲话都在1个小时以上。平均下来,一个月大概有一个周都在学习、发言、讨论,大家不是学习,就是在准备学习。

更扯的是,他有时自己也讲:由于时间关系,这些内容不用学得太细,讲简单点,大家只要晓得个题目,有些什么内容就可以了,下去要抽时间学习。

学习的效果如何呢?可以说,几乎为零。有的资料是长期都在学习的,有时一年有可能会学习。

四、五次,但对于里面的内容,随便抽出一个点来提问,答对的不会超过10%,就是领导本人,可以也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东西,至于里面有什么内容,大抵也是一问三不知的。

第二种:工作不分主次,什么都‬扣到‬极致的领导

这种领导最具迷惑性,因为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到极致,这本来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谁敢说认真负责不对?

问题就在于这种人干工作分不清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事无巨细,也不管轻重缓急,死扣细节,细到极点。

追根溯源,为什么现在人越来越多,但工作却没有越来越轻松?那是因为工作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

现在很多工作,动不动就要提个“大”字,其实质是安个名头以后,可以以协作配合的目的将工作安排到所有单位,让所有单位都来做和他做工作。

必须承认,有的工作单凭一个单位确实效果有限,但是将某个部门的工作作为年终考核项目对所有单位进行考核后,就给所有单位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因为这些工作并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从年头干到年尾,年初起草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定时报简报信息,半年自查问题,写情况报告,参加活动,年终写总结,准备考核资料……

实际上,有的单位收集的所谓方案、报告、总结、信息等资料,基本上就是点个数,有就行了,基本上不会有人看,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

但这种领导,出于对工作强烈的责任心,对报送的每一份资料严到极致,标点符号,错别字等硬伤就不用说了,该改就改。

但是他有时候会嫌材料里面数据不够丰富、例子不够典型、措施不够具体,揪住业务人员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直到他认为完全没有瑕疵了方才罢手。

这样的领导你又不能说他错,因为对工作认真严谨什么时候都是正确的,但这种对工作不加分析,不分主次,一律苛责的态度确实又让基层工作人员十分抓狂。

第三种:做事谨小慎微,凡事都要求留痕的领导

有的领导做事比较细心,这是一个优点。但是有时候这种优点在工作中放大的时候就有些可怕了。

为了自己分管的工作不在巡察 、检查、考核时出纰漏,她们会将工作的各个环节盯得非常死,比如,日常开个会,为了年终博得考核人员的好感,她会要求记录要至少记几行;采购物品,哪怕是两三百块钱的东西,一定要到处询价,货比三家;有哪位领导随口说了个什么事,她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领导拍脑袋想出的一个点子变成现实……

她们将所有的文字工作都归为极为敏感的工作,有时不小心写错一两个字,用错一两个词,或者别人用的不是她平日里熟知的词语,她会统统将定位为严重问题,无限拔高问题高度。

说句实话吧,从基层的劳动强度和基层人员的能力水平来说,很难做到将每项工作都闭环不出纰漏,也很难一次性写出一篇挑不出毛病的公文,这和学历无关,与个人的工作习惯及工作经历有很大关系。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领导工作要求高既高,工作方法却很烂,对待同事的态度又差,很难让人愉快地接受她的工作标准。经常会揪住工作人员的一点小错误大加批评,美其名曰“防风险、堵漏洞”。

其实还有很多典型的形象,限于篇幅,无法一一列举,欢迎大家踊跃补充或展开讨论。@青阳太史令。

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土壤下盛开的恶魔花

人民群众对形式主义深恶痛绝,因为形式主义不仅劳民伤财,而且浪费生命。但形式主义在我国仍然泛滥,这似乎是一种普遍的困扰。为什么这种现象如此难以根绝?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成因和目的。形式主义经常体现在上级领导视察下级单位时。为了迎合这一过程,下级单位的工作人员会进行大量的准备,耗费时间和精力,甚至钱财。这...

究竟是哪个人在妨碍我们使用“日本鬼子”这一词汇?

中国自 创作者在 日本鬼子 与中国社会的影响时,不仅需要对历史的记忆保持警惕,还需要关注当今日本在中国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广泛影响。这篇文章旨在引起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并提出应对措施。从历史角度看,中国人对 日本鬼子 这一词汇有着深刻的记忆,它代表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暴行。然而,最近一些国内平台不允许...

形式主义是怎么死灰复燃的?

说起形式主义,并不是在体制内独有的现象,在各行各业都有,但是能成为一种主义必然是在规模上,效果上引起了普遍关注。曾几何时,形式主义在世纪年代曾经遭到国内 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很多人也许忘了,各行各业的形式主义是怎么一步步死灰复燃的。形式主义能够死灰复燃其实得益于当时各行各业在短时间内的快速发展,其实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