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的他,是胃肠道间质瘤群里的大明星

2023-10-27 14:45:05 字數 1667 閱讀 6197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燕 通讯员 王蕊 曾颖 江晨。

今天(10月26日)上午,李先生(化名)精神抖擞地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做复查。

22年间,他已经来了不知道多少趟,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很熟悉,对这里胃肠科的医生**更熟悉,“当年给我看病的杨医生是副主任医师了,还有一个去英国读博士了……”

如今,62岁的他已经是胃肠道间质瘤的抗癌“明星”,很多同病相怜的病友都会慕名找他咨询,要他分享自己的抗癌经验。

图中为于吉人主任(左)、李先生(中)、高原副主任(右)

李先生是杭州人。今天记者见到他时,一身蓝西装内搭白衬衫,头发一丝不苟,面色红润,要不是他自己坦诚地说,身患肿瘤,旁人根本看不出来。

2023年8月,大腹便便的李先生在家吹着空调,觉得肚子里一阵胀痛,就赶紧去了医院。

你马上要住院。”在b超检查后,医生跟李先生说。

我想我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回事?”李先生说。

原来,他的肚子里有一个13.5公分的肿瘤。

一听这么大,李先生吓坏了,先从医院跑了出来静一静。

他决定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再看看,慕名求诊于胃肠外科主任于吉人主任医师、副主任高原主任医师的专家团队。

经检查诊断,李先生患的是较少见的胃肠道间质瘤。两位专家决定给李先生做手术。

术后,家人告诉李先生这颗肿瘤是良性的,李先生信以为真,心情放松了很多。

但其实这是一个恶性肿瘤,2023年,李先生的胃肠道间质瘤**,发现时已有9.6公分。

我问了几家医院,都说没办法,让我能吃吃、能喝喝,这样度过最后的日子。”李先生说,这时他又回到浙大一院胃肠外科想找当初开刀的医生问问有没有办法。

当时复查时发现腹膜肿瘤侵犯胰尾及左肾,可能需要联合脏器切除,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浙大一院胃肠外科主任于吉人主任医师介绍。

不过,浙大一院一直关注着国际医学的前沿,恰好当时知道有一种新的靶向药物刚刚面世,**的正是胃肠道间质瘤。经过专家们的讨论和综合考虑,选择先进行靶向药**。

虽然是一种新药,但我选择相信。”李先生说,于是他决定这样的一次尝试。

在吃了4个月后,这种靶向药在李先生身上有了作用,肿瘤从9.6公分缩小到了4.3公分,给医生们创造了手术的机会,于是李先生进行了第二次手术。

手术非常成功,李先生迄今没有**、转移。

高原主任医师表示,胃肠间质瘤对人体发出的早期“肿瘤信号”并不明显,肿瘤较小的时候,可能没有任何症状。高风险的胃肠间质瘤术后极易发生**或转移,发生率可高达40%-90%,一旦**或转移,患者生存时间较短,传统的放疗化疗效果不好,还得依靠靶向**甚至手术,才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命。

在胃肠道间质瘤手术前加入靶向**方案,是浙大一院胃肠外科专家团队在多年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2023年,他们就开始探索新辅助靶向**,2023年发表学术**,开始在全球率先报道这种新的**策略。

于吉人主任说,手术前对患者进行靶向**,可以缩小肿瘤,使原先因为肿瘤过大而无法手术的病人有机会通过手术来切除病灶,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同时,相比术后,手术前患者的药物耐受性也更好,靶向**效果更好。

生病一定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如今,我身体其他问题一点都没有,照常生活,还能去爬山。”李先生说,因此他还结识了一大批胃肠道间质瘤的病友,大家有问题来找他,他都很乐意跟大家来分享。

*请注明出处”

50岁是肠道的“坎”!臻牧提醒 有这5个症状说明肠道老了

俗话说 要想长寿先肠寿。据统计,在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位列第二!其中,中老年人最易中招。因为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修复能力下降,肠道容易受损和容易产生炎症,增加了患病风险。图源网络 要知道在整个身体中,肠道是最大的排毒 免疫器官,也被称作人体的第二大脑,担负了绝大部分的排毒 免疫任务...

肠胃不适的第一选择,李时珍道出小米的无穷好处

金秋健康过 每到换季之际,许多人都可能会感受到肠胃不适的困扰,在秋季要特别注意保养脾胃,而小米被认为是其中最佳的选择,它有助于强化脾胃功能,同时还能够补充肾气,清除虚热并促进排尿,因此小米被视为 脾胃虚弱,气血受损,产后虚损,以及食欲不振等情况的营养 良品。在秋季选择食用小米,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维持脾...

肠胃,竟然是情绪器官!如何安抚它的“坏脾气”?

肠胃,这个看似普通的器官,实则蕴含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你知道吗,肠胃也是我们的情绪器官,它与我们的情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我们心情愉悦时,肠胃也会随之舒畅 而当我们情绪低落时,肠胃则可能跟着 捣乱 那么,如何安抚肠胃的 坏脾气 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秘密吧!一 了解肠胃的 坏脾气 肠胃的 坏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