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让刘禅读儒家的书,为何诸葛亮却不让呢?原因很简单!

2023-10-27 01:30:12 字數 2187 閱讀 1782

刘备死了!这是蜀汉的一声惊雷,也是刘禅的一次考验。在他的床前,刘备留下了一封遗诏,里面有四本书,分别是《汉书》、《礼记》、《六韬》和《商君书》。这是刘备对刘禅的最后教诲,也是他对蜀汉的最后期望。可是,就在刘禅接过这四本书的时候,诸葛亮却摇了摇头,说:“陛下不必读了。”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

刘备让刘禅读这四本书,是因为他希望刘禅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汉室嗣君,能够继承汉朝的历史和制度,遵循儒家的礼仪和道德,掌握儒家的政治和军事策略。这些书都是儒家经典或者受儒家影响的治国之道,反映了刘备对刘禅的爱护和忠诚。

汉书》是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西汉高祖到王莽篡位的二百多年间的历史。刘备自称为中山靖王之后,是汉室宗亲。他曾经在长安拜见过东汉末年的皇帝献帝,并得到了他的册封和承认。他一直以恢复汉室正统为己任,抗击曹魏和孙吴的侵略。他希望刘禅能够通读《汉书》,明白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学习汉朝的兴衰成败,知道如何继承和发扬汉室的优良传统。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先秦时期关于礼仪、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的论述集合。儒家主张仁义礼智信,强调君臣父子之间的义理和情感。刘备曾经在荆州与孙权结为兄弟,并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结为生死之交。他对待百姓和臣子都十分仁慈宽厚,赢得了广泛的拥戴和尊敬。他希望刘禅能够遵循《礼记》中的教导,做一个仁义之君,维护君臣父子之间的和睦与忠诚。

六韬》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著作之一,分为六篇:《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熊韬》,分别论述了各种军事行动和战略策略。儒家虽然主张仁义,但也不否认用兵之道。刘备曾经在各地征战,与曹操、孙权、马超等人交过手,也曾经在赤壁、定军山、夷陵等地取得过胜利。他希望刘禅能够掌握《六韬》中的智慧,能够应对吴魏的威胁,保持蜀汉的安全和稳定。

商君书》是法家经典之一,是商鞅所著的一部关于变法、强国、富民的论述集合。法家主张法治、奖罚、统。

一、**集权,强调国家的利益和效率。刘备虽然是一个仁义之君,但也不是一个无能之辈。他曾经在益州推行了屯田制度,增加了粮食的产量和储备。他也曾经在汉中设立了三府制度,分别由诸葛亮、法正、李严负责军事、政治、监察等事务。他希望刘禅能够借鉴《商君书》中的思想,能够改革和完善蜀汉的法制和政治体制。

这就是刘备让刘禅读这四本书的原因。可是,诸葛亮却不让刘禅读这四本书,是因为他有自己的考虑和打算。

诸葛亮是刘备的丞相,也是刘禅的辅佐。他本身并不完全信奉儒家思想,而是借鉴了法家、道家、墨家等各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国理念。他认为儒家过于温和保守,不适合蜀汉这样一个弱小而危急的国家。他曾经在《出师表》中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他明白蜀汉的形势和困境,他知道只有积极进取,才能实现刘备的遗愿。

诸葛亮担心刘禅读了儒家的书后,会变得自满或者迂腐,失去进取和改革的精神。他希望刘禅能够听从自己的建议和安排,不要干涉军政事务,也不要受到外界的干扰和**。他曾经在《诫子书》中说:“昔先帝遗诏谓:‘汝才非穷忧之辈,勿自暴自弃’。然后又曰:‘尔既承基业之重,当思继之以忠孝’。”他期望刘禅能够做一个明君而非昏君,能够做一个守成而非败家之主。

这就是诸葛亮不让刘禅读这四本书的原因。两者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蜀汉的长治久安。刘备让刘禅读儒家的书,是出于对儿子的爱护和对国家的忠诚;而诸葛亮不让刘禅读。

刘备养子刘封,为何诸葛亮建议杀掉,为何是什么原因

刘备养子刘封,为何诸葛亮建议杀掉,为何是什么原因。东汉末年,公元年 曹操亲征刘备,结果刘备兵败,关羽被曹操所擒,无奈之下,刘备跑路去了投降袁绍,不久后又前往荆州依附刘表。刘表假用刘备,让他屯兵新野,也同时心里防着刘备。因为刘备早名声大噪,导致荆州本地有名的士子都前来投靠,这个少年就是刘封,刘封本姓寇...

诸葛亮 忠臣的奉献与刘禅的惊人发现

在三国时期,名将诸葛亮是一位备受仰慕的伟人,其智慧 忠诚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令人钦佩不已。然而,当他逝世后,蜀汉皇帝刘禅却发现了一桩令人震惊的事情,导致他怒不可遏。这段历史引人深思,展示了忠臣的奉献和国家的复杂命运。早年,诸葛亮隐居山野,直到刘备的出现才踏上政治舞台。刘备的三顾茅庐最终将这位杰出的智士招...

刘备与诸葛亮 权谋与命运的纷争

刘备,一个历史上备受争议的君主,他的一生承载着权谋和命运的纷争。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 他的兴衰成败,以及他与诸葛亮之间的复杂关系。刘备的权谋与仁道。刘备生活在封建时代,但他却能做到与民同走,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他的仁义之道,尤其是对待妇人的仁德,成为了他治国的特色。尽管在恢复刘家天下的过程中,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