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 最好的成长,是在“舒适区边缘”努力

2023-10-30 22:59:19 字數 3514 閱讀 8400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看见别人练出马甲线,从不运动的你也给自己定下高强度运动计划,咬牙坚持了一段时间后,还是中断了;

听说读书能让自己快速成长,便按照别人推荐的书单买来一大堆,读完之后却发现没有任何改变。

发愤图强报了很多学习班,想要全方位的自我提升,结果却发现根本学不过来,并且有很多知识盲区,最后不得不半途而废。

就像作者周岭在书中所说:

想勤奋,却总是敌不过惰性;想努力,却总是陷入低效的状态;想精进,面前却总是弯路不断;

读了很多书,都忘了;付出很多努力,都白费了。”

如果你也有过类似的困惑和迷茫,不妨读一读《认知觉醒》这本书。

书中,作者通过相对独到的原理呈现和具体的案例分析告诉我们:最好的成长,不是靠意志力,而是在“舒适区边缘”努力。

学习不是一味地努力

从小,我们被灌输的思想就是“要用功、要努力”,仿佛只要努力地学、不停地学,就一定能学有所成,然而现实常常令人失望。

书中,作者讲述了一名大二学生“无悔”的经历。

这位同学一周6天,每天从早学到晚,却依然成绩平平,收获的只有无力和疲累。

处于类似困境中的学习者,其实并不在少数。

明明特别勤奋刻苦,却每次考试都排在并没花多大力气学习的同学后面。

走进社会也是一样,同样的努力和付出,结果却往往大相径庭。

那些效率高、成绩好的人,并不是天赋比别人高,而是他们更懂得运用学习的技巧。

相比于依靠意志力的坚持,掌握以下几个方法才是成长的“快速道”。

匹配原则:

有些人想要快速看到改变,便制定了远超自身水平的学习计划,结果往往达不到预期。

也有些家长“望子成龙”,给孩子报高级的学习班,结果,孩子的成绩非但没有提高,还产生了厌学情绪。

究其原因就在于难度不匹配。

当目标超过了一个人自身的能力时,学习起来就会感觉痛苦,很容易半途而废。

只有降低难度,让能力与目标匹配,才能实现稳步提升。

深度学习

浅层学习满足输入,深度学习注重输出。”

以读书为例,要尽量自己读原书,并能够实践书中的道理,实现从“知道”到“做到”的转化。

最好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到的东西写出来,输出的过程就是知识内化和自我延伸的过程,写书评便是一种最好的输出方法。

学会关联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

孤立的知识就像沙粒,只有关联才能将其聚沙成塔。”

有的人读了很多书,却什么都没记住,就是因为没有产生关联。

作者指出,要选择“与自己有关”或“自己感兴趣”的书去阅读,找到触动自己的点,并思考:“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另外,不要全盘学习和照搬别人的认知体系,而是要结合自身的能力和需求,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帮你解决实际问题。

注重反馈

是否有及时、持续的正向反馈,是产生学习效果差异的关键。”

中、小学平时的测试及期中、期末考试,就是一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和反馈。对不会的题目,可以加强练习;对掌握好的地方,则能够提高自信和动力。

写作也是一样,只保存在电脑里,永远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只有分享出来,得到大家的鼓励和认可,才能不断提升和长久坚持。

学会休息

有效学习的关键是保持极度专注,而非一味比拼毅力和耐心。”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据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只有15-45分钟。

因此,小学课程是一节课45分钟,足球比赛以45分钟为一个半场,而要求很高的同声传译工作则有“15分钟极限”的说法。

因为持续的刻苦,会严重消耗一个人的精力,导致低效和失控;学会主动休息,不过度消耗,才能够始终保持高效。

科学的学习模式应该是:极度专注+主动休息,如此反复。

好的成长,是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

坚持就是胜利。”

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特别耳熟?

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用它来勉励自己和鼓舞他人。

这是我们默认的思考模式,好像只要足够坚持,就能“功德圆满”,达到既定的目标。

不可否认,对于那些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人来说,这种“打鸡血”的做法的确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对于一些长远和有难度的挑战,就收效甚微了。

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情容易半途而废,不是因为意志力不够,而是我们给自己设定了远超个人能力的目标。

从而导致自己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因为太过困难而产生挫败感及焦虑情绪,难以坚持下去。

对此,书中提到了一个概念,叫作“舒适区边缘”,也叫“拉伸区”,在这个区域内努力,既有成就又有挑战,进步是最快的。

因为太容易会感觉无聊,太困难则难以坚持,难易适中的地带才是学习的心流通道。

书中有一个这样的例子:

美好人生运营指南》的作者一稼,有段时间总是莫名其妙的生病,几乎每4个月就会大病一场。

直到一位中医医师告诉她,这是她的身体在罢工,因为无法承受她一直以来的高强度运动。

此后,一稼选择了比较柔和的运动,这种情况再也没有发生。

当运动强度超过了运动者身体所能承受的界限,不但不能强身健体,还会适得其反。

运动如此,学习和成长也是一样,贪多求快只会事倍功半。

古语云:“力微休负重。”

做任何事情,都要结合自身情况,量力而为。

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成长不是“一飞冲天”,而是“拾级而上”。

好的成长,是认清自己的能力边界,不断在舒适区边缘拓展一步一步去靠近最终的目标。

搜狐ceo张朝阳曾说:“有些事不是努力就可以做到,年轻人要客观认清自己,找到适合的路后再努力。”

盲目的勤奋和坚持,只会让我们陷入无效努力的怪圈。

只有了解了底层成长规律,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让努力事半功倍。

让我们将书中的内容加以践行,不断扩大自己的能力圈,实现更好的成长。

读了《认知觉醒》,我理解了蔡磊的精神内核

文 橘子心。蔡磊和妻子段睿的故事大家都已知晓,面对蔡磊遭遇疾病厄运。妻子段睿在一次采访中说 经历这么多的事情,我还能如此阳光 开朗,其实都是蔡总的功劳。他把家庭环境引导得充满希望,天天乐观向上。在蔡总的影响下我家里的阿姨,一边带我儿子一边在直播间备品,就连阿姨都开始奋斗了!蔡磊自己也说 强哭强笑不是...

《具身认知》 对身体的觉知,是改变的开始

我们是什么,有我们的认知所塑造环绕我们的,塑造了我们的认知 我们是什么?这是一直围绕着每一个人的人生问题。我们周围的一切,有时会让我们迷失了自己,而我们才能知道自己是什么呢?一些人,在迷雾中,一直无法出来,直到自己的生命结束,依旧浑浑噩噩 有些人,却通过改变自己的认知,在迷雾中找到自己,并将自己往更...

豆瓣9 5分,女性自我觉醒和成长的第一本必读书

女人不是天生的 女性是一种处境 这些年,女性相关的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女性主义相关的图书由此进入更多人的视野。说到女性主义启蒙的第一本书,有人会推荐那本金句频出的 第二性 波伏娃讲述了女性是如何从人沦为女人的 有人会推荐时下流行的 始于极限 这里有最真实的女性生存与抗争经验 波伏娃的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