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王国之泪》里,我们不再感到孤独?

2023-10-29 14:45:04 字數 2431 閱讀 9413

为什么在《王国之泪》里我们不再感到孤独?

在聊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把目光放到前作的《旷野之息》上。

旷野之息》的重要剧情基本上都发生在百年以前,塞尔达、林克等人四处筹划,准备迎战即将到来的灾厄盖侬。

可惜大灾厄提前爆发,四英杰被杀,四神兽被控制,林克奄奄一息,大师之剑也被损毁。

此时塞尔达觉醒了体内的力量,将海拉鲁最后的希望林克藏好,自己则在100年间独自对抗着盖侬。

直到百年以后,失忆的林克终于苏醒,老国王的魂魄来引导他踏上冒险,并告诉他残酷的现实。

面对熟悉而又陌生的海拉鲁大陆,茫然无措的他踏上了属于自己的冒险。

玩家也是从这里开始扮演林克,一起接触海拉鲁大陆上的林林总总。

为什么有的玩家们在《旷野之息》中会更喜欢米法而非公主,大概就是因为卓拉族的剧情给了玩家一种归属感吧。

卓拉领地的任务引导非常强,希多会带着林克一路来到卓拉领地(你如果非要绕过他跑到卓拉领地也行),然后打败雷兽山上的人马(或者直接偷箭),进入水神兽体内,打败水咒盖侬,解放被困住的英杰灵魂。

见到米法时我们猛地想起,原来我们曾经的伙伴是这么的温柔,再想到她早就已经死了,一股悲伤感油然而生。

世界各地哀鸿遍野,盖侬的**势力笼罩整个大陆,每个人都生活在恐惧的阴影中。

虽然我们在百小时的冒险中帮助了很多人,也拥有了自己的房子,找到了似乎称得上朋友的战友们,可是整个游戏还是充斥着满满的孤独感。

好在这孤独的冒险中,看似一个人冒险的林克背后总会有四个英杰的魂魄倾力相助,无论是米法的祈福、达尔克尔的守护,还是力巴尔的勇猛、乌尔波扎的愤怒,他们总是一直存在着。(这可比需要时到处追不到,不需要时总是来捣乱的四闲者要靠谱太多了。)

在这场冒险中,林克会慢慢发现大陆上认识他的人寥寥无几,逐渐想起曾经的伙伴都已经不在了,而自己需要拯救的对象还在城堡里等着自己。

突然有一天,当玩家想起公主还在城堡里等着我们,随即前往城堡,打败灾厄盖侬,救出公主,《野炊》的故事也就到此结束了。

虽然《野炊》中满满的是孤独感,但是在《王国之泪》中却完全不存在这种情况。

故事接续在《旷野之息》之后,大陆上已经有了许多老熟人,我们的目标就是找到故事开头失踪的塞尔达,并将其奉为一切行动的目标。

当我们第一次从初始空岛落地时,我们会来到监视堡垒,这里的人以普尔亚为首,他们都认识林克,也会帮我们一起寻找塞尔达。

来到四大领地时,他们也都记得我们曾经的丰功伟绩,在卓拉领地甚至有一座我们的雕像,而在战斗时,四贤者的分身会时刻陪伴我们。

在游戏过程中,那些老朋友们也都有了新的故事,路上有更多的npc,城镇里也多了更多与我们有关的故事:

哈特诺村的学校里有学生为我们画的画;

曾经在当地买的房子不经意间换了女主人;宿敌可盖大人无论地上,还是地下,一直在捣乱;天上的白龙一直给人一种亲切感;

松达一家有了小孩;

帕雅成了新的村长。

虽然我们依然是一个人在冒险,但是孤独感早已不复存在,因为每个重要boss都有人陪我们一起战斗,最终boss战更是全家齐上阵,老婆也来及时救场。

野炊是一个找回自己所失去的一切的故事,海拉鲁大陆的和平,逝去的伙伴,失去的记忆,需要去拯救的对象……这样的故事本就注定充满悲凉的宿命感。

而在《王国之泪》中,我想。感到孤独的就只有孤身穿越到万年前,并化身为白龙翱翔在海拉鲁天际的塞尔达一人而已吧。

为什么我们在听自己声音会感觉怪?甚至还有点小羞耻

每当我们听自己的声音,无论是通过录音 通话,还是在 中,我们常常会有一种怪异的感觉,甚至有点小羞耻。这种情感反应伴随着一种独特的不安,令人纳闷。为什么我们会对自己的声音产生如此强烈的情感?这个问题远不止是生理和心理上的简单差异,它涉及到多个层面的综合影响,如心理学 生理学以及文化因素。我们将在本文中...

人为什么要结婚?我在《前任4》里看到了最好的答案!

人为什么要结婚?我在 前任 里看到了最好的答案!这是我最近一个深夜的随想,或许你也曾有过类似的疑问。婚姻,是一个充满奥秘和挑战的旅程,一个让人沉浸其中,却也让人不时困惑的话题。故事的开头,让我带你回到一个春日的傍晚。那时,我正坐在窗前,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和微风拂面的感觉。窗外的街道上,人们匆匆忙忙走着...

我为什么相信亚里士多德不存在?

我前天发了一条质疑亚里士多德作品字数的帖子,有人说不能因为字数有问题就否认这个人真实存在过,这话也有道理。那我们就换个角度分析。按照百科上的说法,亚里士多德是 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 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一生写了部书,内容涵盖伦理学 形而上学 心理学 经济学 神学 政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