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事件改變巴以局勢 拜登吃閉門羹,全球重新站隊!

2023-10-19 04:05:25 字數 4901 閱讀 2958

加沙衛生部表示,當地時間10月17日晚7點30分左右,加沙阿赫利阿拉伯浸信會醫院(al-ahli arab baptist hospital)遭遇空襲導致至少 500 人喪生,其中許多是婦女和兒童。一所聯合國開辦的收容難民的學校也遭到襲擊。

由於這次轟炸還造成了數百名傷員,其中一部分傷勢嚴重,且加沙的醫療條件和醫療環境非常惡劣,所以死亡人數可能還會增加。

(為什麼在這裡不直接用「以色列」代替空襲轟炸一方,後面會有較為詳細的解釋。)

襲擊發生之後,哈馬斯領導人、前巴勒斯坦總理伊斯梅爾·哈尼亞指責美國應對醫院襲擊事件負責,因為它為以色列的侵略提供了幫助。

黎巴嫩真主黨宣布10月18日是針對以色列和美國**喬·拜登訪問以色列的「前所未有的憤怒之日」。

真主黨指出,譴責的宣告還不夠,呼籲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的民眾立即走上街頭表達「強烈憤怒,並向世界各地的**和國家施加壓力」。

中東各地群情激奮,土耳其、伊拉克、黎巴嫩、突尼西亞、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都爆發了大規模遊行示威。遊行示威**以色列轟炸醫院的浪潮一天之內席捲全球,美國紐約也不例外。

伊朗、沙地阿拉伯、埃及、土耳其、阿聯、約旦、卡達、阿曼、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伊拉克、黎巴嫩(**利比亞的**都對以色列發出譴責。伊斯蘭合作組織認為,(以色列轟炸加薩走廊浸信會醫院所犯下的可怕**)這是戰爭罪、**罪和有組織的國家恐怖主義,值得追究責任和懲罰。

俄羅斯駐聯合國副代表德公尺特里·波利安斯基表示,在以色列空襲加沙一家醫院後,俄羅斯和阿聯要求10月18日(週三)召開聯合國安理會會議。

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對於以色列襲擊加沙醫院的事件,最終責任在於美國。

俄羅斯的態度對美國不重要,但是整個中東的國家態度出奇一致!這對拜登來說,可不是什麼好訊息!

空軍一號起飛前往中東之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雖然被中東各國的領導人穿了幾次小鞋,甩了幾次臉色,但告訴他的肯定是——老闆,這邊問題不大!

一夜之間,拜登要面對的局面,怎麼就變了呢?!

不但中東王爺們全都造反了,連美國的「盟友們」也在從以色列的「戰艦」上跳船?

歐洲理事會主席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以色列轟炸加沙醫院和「全面圍困」巴勒斯坦地帶「不符合國際法」。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階代表博雷利跟歐盟主席馮德萊恩的意見終於統一了,「必須查清事實並追究肇事者的責任。」

英國、法國、瑞士、加拿大等諸多西方國家全部改**度,表示譴責醫院遭受襲擊的事件,並且要全面調查。海灣合作委員會、非洲聯盟、無國界醫生、樂施會等眾多國際組織基本直接認定這是戰爭罪(大**)

阿拉伯聯盟和聯合國也先後表態,譴責對浸信會醫院的襲擊,並呼籲停止對平民和醫療設施的襲擊。

正在中國北京參加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要站出來表態,「我對加沙一家醫院遭受的襲擊造成數百名巴勒斯坦平民喪生感到震驚,我對此表示強烈譴責,我的心與加沙受害者家屬同在。」

對拜登來說,大家的表態,他可以當作沒看見。但現在的問題是,中東的各位vip開始「不讓他看見了」!

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宣布全國哀悼三天,並強調占領者對浸信會醫院的轟炸是種族***和人道主義災難。

隨後,阿巴斯退出了原定於10月18日在安曼舉行的巴勒斯坦、約旦、埃及和美國四國領導人會晤。

10月18日凌晨,約旦***宣布鑑於當前局勢,決定取消該會務。約旦外長表示新的會晤時間將取決於有關各方何時同意結束「針對巴勒斯坦人的戰爭和**」還指責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將該地區推向「深淵的邊緣」。

拜登的「中東外交行」,剛開門就吃了「一碗閉門羹」變成了「中東大冒險」。

他原計畫與約旦國王阿卜杜拉、埃及**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和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馬哈茂德·阿巴斯會面,討論加薩走廊的人道主義局勢。現在人道主義局勢崩壞,他打算回到美國後,送1000億美元的大禮包給以色列和烏克蘭,以解打臉之恨!

美國***也立刻髮出了4級警告,「不要前往黎巴嫩。」要知道,美國只給了以色列3級警告。

q1:為什麼大部分國家認定是以色列對加沙阿赫利阿拉伯浸信會醫院進行的轟炸,完全不聽以色列的解釋(是哈馬斯炸的)?

q2:為什麼這件事能夠推動全球主要國家和組織重新表態?

問題一:為什麼很多國家認定是以色列對加沙阿赫利阿拉伯浸信會醫院進行的轟炸?

不提以色列持續多天對加沙的轟炸,這一波以色列空襲還轟炸了其他地方,以及哈馬斯的火箭彈威力不會太大,我們看這件事在傳播中的一點波折。

(1)第一時間確認「戰果」的是以色列**納夫塔利(hananya naftali)。

根據以色列**的報道,他從2023年開始,就擔任內塔尼亞胡團隊中負責社交***造勢的職位,也是社交**上的「大網紅」。

他本身就是許多親以色列**和以色列報道的「可靠信源」,這次高高興興地宣布戰果後,發現風向不對,第一時間刪帖,再指責哈馬斯,把黑鍋推給路透社,為時已晚。網際網絡是有記憶的。

以色列官方試圖放出「錄影證明」,被指出問題,只能刪帖,最後只能用「交換指責」,去模糊事件,算是公關災難。

(2)加沙阿赫利阿拉伯浸信會醫院不是第一次被轟炸。

在之前的空襲中,該醫院的癌症**中心曾經被擊中,有兩層樓遭到嚴重破壞,4名工作人員受傷。這不是以色列第一次空襲這裡了。

以色列曾炸平了浸信會醫院院長家

但是該醫院依然認為自己能夠在戰火中為數千名逃離加沙北部家園、躲避以色列空襲的居民提供避難所,說明它是有底氣的!這底氣也是第二個問題部分答案。

問題二:為什麼這件事能夠推動全球主要國家和組織重新表態?

(1)**慘重,其中有很多婦女兒童。現場**、慘不忍睹。而且其中大部分是聽從以色列「指示」,離開加沙北部家園不做任何抵抗的平民。剩下的是醫院工作人員及家人。

專門瞄準醫院進行空襲,對大部分人類來說,還是太過分了。這就是戰爭罪。

(2)加沙阿赫利阿拉伯浸信會醫院不是一般的醫院。

加沙阿赫利阿拉伯浸信會醫院是加沙最古老的醫院,2023年由英國(國教)教會傳教會創辦,2023年交給了美國最大的教會組織美南浸信會的醫療團管理。

2023年起,該院改由耶路撒冷聖公會管理,算是耶路撒冷大主教的直轄機構,跟很多慈善機構合作。

聖公會是世界上第三大**教宗派,教會遍布165個國家,是英國的國教,英文名是anglican church,盎格魯教會。

耶路撒冷大主教在英國聖公會的地位非常高。2023年5月,查理三世和卡公尺拉加冕時,現任的耶路撒冷大主教負責拿《聖經》。

這位現在呼籲支援阿赫利阿拉伯浸信會醫院了:「阻止這波暴力浪潮,因為戰爭沒有贏家。所有人都是失敗者」,還支援巴勒斯坦建國。

而且10月15日,英國聖公會的頭號人物坎特伯雷大主教剛呼籲以色列不要打浸信會醫院,醫院就沒了……

英國怎麼辦?

前兩天,蘇格蘭首席大臣的岳母發短**求助的時候,查理三世能「看不見」,挺以色列。現在,耶路撒冷大主教發聲了,他至少明面上是不能說,英國不信聖公會的。他的王位不答應。

另一邊,和平年代,到耶路撒冷朝聖的美南浸信會教友是會來這裡看看的,畢竟是「先輩」奮鬥過的地方,他們可能也給這裡捐過錢。

美南浸信會是由四萬五千多個獨立自治的地方教會所組成的宗派組織,總人數大約有一千五百多萬。他們看到了被炸的是浸信會醫院,可能也不會完全無動於衷。

不過對美南浸信會來說,這是迴旋鏢打臉上,因為他們支援以色列。

也許你覺得美南浸信會有些陌生,那麼支援川普的「死忠川粉」福音派呢?耳熟嗎?

美南浸信會就是美國福音派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

不過,這是美國**川普的基本盤,不是美國**拜登的。所以就算迴旋鏢打臉上了,拜登含糊其詞或是順著以色列表態都很正常。畢竟現在讓他下飛機的中東國家,不多了。

挨炸之前,浸信會醫院估計覺得自己英美兩大教會傍身,大主教出面呼籲,西方兩大強國傍身,又是醫院,還是人道主義避難場所,住滿了婦女兒童,一定很安全!只不過以色列的飛彈不認……

炸完了,以色列**還要表功,還要指控,他們炸的不是醫院,是哈馬斯發射飛彈的地方。

了解前情,請**鴻學院微課堂《阿以衝突會公升級為第六次中東戰爭嗎?》眺望中東亂局,參透戰場局勢,通過經濟視角,分析這次衝突的來龍去脈,推斷這次血與火的衝突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最近,突發事件不斷,社會熱點事件層出不窮

最近,突發事件不斷,社會熱點事件層出不窮。剛剛,又發生了四個讓人不得不關注的事件。第一件,美國國會通過禁止向暴力犯罪分子發放 的大規模控槍法案,這個法案將限制那些被認定有暴力傾向的人獲得槍枝,這是為了減少美國社會中發生的 事件。第二件,備受關注的動車佔座男被 刑拘的事件,據最新訊息,此佔座男是因為個...

近日,突發事件頻頻引發社會關注

近日,突發事件頻頻引發社會關注。據報道,10月18日早晨,三個社會熱點事件令人矚目。首先,有訊息稱,一名年輕女子在某商場內遭到了不明人士的襲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身傷害。這一事件引起了廣泛關注,不少網友紛紛表示關切和憤怒。其次,另一社會熱點事件涉及一名男子的不慎失足導致意外身亡。據悉,該男子在某建築...

突發事件,莫斯科又遭無人機襲擊!

烏克蘭又開始作妖了。在克里公尺亞大橋 克里公尺亞彈藥庫被炸不久,俄羅斯的反應是相當強烈的,停糧食 炸港口 近船舶。而就在今天,大俄的首都莫斯科上空再次遭到無人機襲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7月24日上午,烏克蘭用兩架無人機襲擊了莫斯科的兩棟大樓,造成建築物受損。據俄羅斯的說法,襲擊沒有造 員 建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