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王朝的国号分别是怎么来的?

2023-10-21 04:11:23 字數 6948 閱讀 6285

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大一统王朝,只有短短的九个。九代王朝,九个不同的国号,每个都凝结了那个时代的历史积淀。它们构成了五千年文明长河中承前启后的篇章。如此这般,中国历史上的九大王朝国号都各有来历,听起来既熟悉又陌生。不妨细细品味,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前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以嬴政为始皇帝,将**的六国统一起来,定都咸阳,开创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权制国家。

国号来自于地名。根据《史记》记载,秦之先祖为先贤皋陶、伯翳(伯益),本为古部落首领少昊后裔,为“嬴”姓。早期的秦人由于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们的正式族称。周幽王时期犬戎攻入镐京,秦襄公因为保卫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为诸侯国,秦成为国号。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只是一个诸侯国的称呼,统一以后由诸侯国名变为全中国的王朝称呼。

还有一种说法是“秦”取自秦朝发源地秦邑(今陕西渭南)的首字。秦邑是秦国第一个都城,后来迁都咸阳,但沿用秦邑的首字作为国号。由此可见,“秦”这个国号,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

前221年,秦王政灭六国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遂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自称“始皇帝”,由于统治者姓嬴,又有嬴秦之称。

汉朝(前206年-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两个时期。其中西汉传十三帝,历二百一十四年;东汉传十四帝,历一百九十五年。汉高帝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又称前汉;

汉朝的国号**说法很多:

刘邦的封号:根据《史记》的记载,在反秦斗争中,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定都南郑,据有巴、蜀、汉中之地,便以“汉”为国号,后来,刘邦在统一中国称帝后,国号依然沿袭。又因五德终始的学说,汉符火德,故别称“炎汉”或“炎刘”。

汉水的名称:汉水是一条历史悠久的河流,据传刘邦曾在汉水畔击败赵王张耳。而“汉”这个字正是因汉水而得姓。因此,刘邦将国号定为“汉”,也是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

汉族的前身:秦朝灭亡后,中原地区逐渐形成了汉族。而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华夏族的前身是炎黄族。炎黄族是中原地区最早的民族,而汉族的前身华夏族是由炎黄族和其他的民族融合而成的。因此,汉族的祖先也被称为“汉”。因此,汉朝的国号也被称为“汉”。

与天文现象有关有人认为“汉”这个字在古代的天文中,代表着银河系中的一条巨龙,而刘邦则是这条巨龙的化身。因此,刘邦将国号定为“汉”,意味着自己与这条巨龙有着神秘的联系。

民间信仰:在当时,民间普遍认为“汉”这个字具有吉祥的意义,“汉”字由“水”和“准”组成,“水”代表多,“准”代表平,合起来就是国家多事太平。因此,刘邦将国号定为“汉”,以符合民心。

古代地名:有人认为,“汉”这个字来自于古代地名“汉中”,而刘邦起兵于汉中,曾经被封为“汉中王”。因此,他将国号定为“汉”,以纪念这个地名。

因此,汉朝国号“汉”应该最主要是与刘邦起兵的历史渊源相关,包括地名、民族义在内,意在弘扬先祖汉族的荣光,承继汉族王朝的魅力。这是一个多方面整合的结果。

晋朝(266年—4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266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即西晋。280年,西晋灭东吴,完成统一,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在曹魏政权末期,司马昭掌控大权,其父司马懿和其子司马炎都是曹魏的重臣,司马昭灭蜀,史称魏灭蜀之战,被魏帝曹奂加封晋公晋王,不久去世。其子司马炎继立。后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自立为帝,建立晋朝,国号晋。晋朝统一了南北朝,寓意重现晋国昔日盛世。

晋朝建立之初面临正统性争议,采用“晋”作为国号,既表示继承前朝,也突显其正统地位。

隋朝(581年—618年),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是中国历史的大一统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的朝代,它的建立者是杨坚,他通过篡位方式取代了北周,建立了隋朝,定都大兴城,共二帝,经历38年。

隋文帝之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时期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世袭爵位,杨坚接受北周静帝禅让,登基即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隋朝是西晋后汉族重新建立的大一统朝代。由于皇室姓杨,又称杨隋。

还有一说法来自于杨坚的出生地。据传,杨坚出生在关中地区的弘农郡华阴县,而“隋”这个字在古代指的就是关中地区,因此杨坚将国号定为“隋”。

较为普遍的观点还是认为隋朝的国号来自于杨坚接受北周禅让后,将原北周的隋国公改为隋作为国号。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隋末天下群雄并起,唐国公李渊趁势在晋阳起兵,于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唐朝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多有往来。唐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李渊的祖父李虎在南北朝时期的西魏担任过重要官职,被追封为“唐国公”,其后爵位传至李渊,隋朝时期,李渊担任晋阳留守,趁隋末动乱之时以尊“隋”为名起兵,攻入长安后,拥立炀帝之孙杨侑为帝,自领大丞相,封唐王。隋炀帝被杀后逼杨侑禅位,李渊便以唐国公的身份称帝,建立唐朝,国号“唐”,定都长安。因国君姓李,故称李唐,尊称为大唐。

唐朝皇帝李渊认为汉朝国祚已终,不能再沿用汉的国号,需要一个新的国号,因此,他选择了“唐”这个字作为国号,以示新朝的建立和传承。

宋朝(960年-2023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中原王朝,960年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在周世宗柴荣死后,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定都开封府,建立宋朝。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繁荣的时代

以州名命名: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发迹于宋州,遂以宋为国号,仍定都开封,改元“建隆”,史称“宋朝”“北宋”。因皇室姓赵,故也称作“赵宋”,又因五德终始说,宋朝为火德,故别称“火宋”“炎宋”。因赵氏的郡望为天水,故后世也称宋朝为“天水一朝

还有一种说法是宋太祖在登基之初,国号尚未定,大臣徐铉建议采用“宋”字作为国号,获得赵匡胤采纳。

宋”字在中文中意为松散、宽厚,取此国号寓意宋朝重文轻武、民本思想。而且“宋”字也比较好写,易于流传。

元朝(2023年—2023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元朝的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国,2023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2023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2023年灭南宋,统一中国。元朝的疆域东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贝加尔湖,元史称“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元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疆域超越历代。

元朝国号“元”的**有多种说法:

其中一种说法是,元朝的建立者成吉思汗的名字中包含“元”的意思,而蒙古族人认为天空是世界的最高点,因此将国号定为“元”。

另一种说法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即位后,将大蒙古国改为“大元”,取自《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一语,认为“元”是万物之始,因此将国号定为“元”。

还有一种说法是,元朝的建立者原本是宋朝的属国,后来逐渐壮大并最终灭宋,为了纪念自己的成就,将国号定为“大元”,表示自己的王朝是宋朝的延续和超越。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朱元璋建立的统一王朝,始于2023年,持续到2023年,共传十六位皇帝,统治276年。明朝前期经济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和手工业、商业的极大发展,科技也得到很大进步。然而,明朝中后期由于腐败和混乱的加剧,逐渐陷入衰落。2023年,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灭亡。

明朝国号“明”的来由有多种说法:

1)一种说法认为,“明”这个国号最早起源于明教。明教在元朝末年很受欢迎,信众众多。韩山童和其子韩林儿都是明教教主,他们率领教众起义反抗元朝,以“明”作为自己的年号。后来,朱元璋也信仰明教,并在统一中国后定国号为“大明”,以示对明教的继承。

2)另一种说法认为,“大明”一词源于《易经》的“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有人认为这是明朝的国号选择的原因之一。

3)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明”这个国号来自于明太祖朱元璋的“明王”封号。在元朝末年,韩山童称明王,起义反抗元朝。朱元璋在其子去世后也接过了明王的封号,并最终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

4)最后一种说法是,“大明”一词源于明朝的创始人朱元璋原本为农民出身,后因不满元朝的腐败而起义,最终建立明朝。他希望以“大明”作为国号,寓意着明朝的建立是光明正大的,也是对前朝腐败的否定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2023年到2023年,满洲爱新觉罗氏统治中国,共传十二帝。清朝前期实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极盛时期的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农业和商业发达,江南出现了密集的商业城市和大商帮。但鸦片战争后,清朝开始衰落,最终在辛亥革命中结束。

清朝的国号来由可以追溯到2023年,当时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了后金政权,自称可汗,定国号为“金”。2023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国号改为“清”,庙号太宗,是为清太宗。

清朝国号的选定,有以下几种说法:

1)一种说法认为,清朝的国号来自于满洲的族名。满洲在明朝时称为“建州女真”,而在明朝中后期,满洲的各个部落逐渐统一,形成了统一的满洲族。因此,清朝的国号“清”可能来自于满洲族名。

2)另一种说法认为,清朝的国号来自于满洲的祖先。据传满洲的祖先原是明朝的**,因反明有功,被明朝封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世袭,后因避祸而改姓为爱新觉罗氏。因此,“清”这个国号可能是为了纪念祖先而定的。

3)还有种说法认为,清朝的国号来自于满洲的封号。满洲在明朝时被封为“建州卫”,而在2023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时,为了表示归顺明朝的意思,便将国号定为“金”。后来,在皇太极称帝并改国号为“清”时,可能也是为了表示归顺明朝的意思而沿用了“清”这个国号。

4)也有以“五德说”的观点,明朝为火德,清为水德,以水克火,故名 。认为“大清”国号实源自满语中的蒙古语借词“代青”,大清国的意思是“上国”(即“至高无上之国”)或“善战之国

5)取自《管子·心术下篇》与《内业篇》之“镜大清者,视乎大明”,“鉴于大清,视于大明”,大清即天,大明即日月,天盖过日月

综合来看,秦、汉、晋、隋、唐、宋六个朝代的国号都源自于开国皇帝即位前的封地或封号,这是那个时代的惯例。然而,从元朝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元朝和清朝都是外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他们的开国皇帝并没有受封于中原,因此无法采用前朝的惯例来选定国号。

另外,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出身平民,他并没有受封于中原,也没有贵族背景,因此他也不能像前朝的开国皇帝那样选择源自于封地或封号的国号。因此,他另辟蹊径,从中华文化中寻找合适的国号。

值得注意的是,元明清三朝的完整国号都带有一个“大”字,例如大元、大明、大清。然而,在日常用语中,我们常常省略了这个“大”字。

免责声明】**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类别宣传。

#历史知识#

宋朝 中国历史上的辉煌一页

宋朝,这个历史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九六 年开始,到一二七九年结束,宋朝历经十八位皇帝的更替,享国长达三百一十九年。作为中原王朝的一员,宋朝的存在时间和历史事件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宋朝的建立可以追溯到赵匡胤的黄袍加身,这个事件标志着五代十国的结束和宋朝的开始。在赵匡胤的领导下,宋朝逐...

中国历史上最为丢脸的三个朝代 颓势之谜解析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雄踞东方的大国曾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然而,有着辉煌的背景之下,也存在着一些令人心酸的篇章,被历史书籍轻易跳过。这些篇章是中国的耻辱,是对国家尊严的摧残。清朝 宋朝 陈朝,它们分别代表着封建制度的没落 软弱外交政策的衰败以及统治者无能的颓废。它们的遭遇不仅是历史的残酷教训,更是我们应...

西楚霸王,整个中国历史上最难做的王

公元前年,大秦帝国灭亡,诸侯联军在项羽的领导下挺进咸阳,先屠城,再杀秦降王子婴,又尽诛嬴秦宗室,将这个世系悠久且曾拥有无上荣光的远古宗族彻底抹杀,然后纵火烧秦宫室,冲天大火三月不灭。接着,项羽便开始筹备他宰割天下的宏大事业。项羽第一件事儿,就是处理 怀王之约 楚怀王毕竟在名义上还是项羽等人的老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