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授坦言 中国不需要那么多博士 硕士,评论区引发热议

2023-10-22 05:40:33 字數 2267 閱讀 9695

教育问题在当今中国备受重视,随着整体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提高,家长们对子女教育也更加关切。然而,如何有效地教育孩子,培养他们成为杰出的个体,成为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有些家长相信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促进孩子的进步,因此他们不惜花费重金供孩子上各种培训班,报考各种考试。当这些家长看到其他孩子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成果时,他们也跟风效仿,这逐渐加剧了教育领域的竞争。这种竞争导致了内卷化的现象,学生的学业压力不断增加,同时学历贬值也成了现实。

以前,大学文凭可能是一种引以为豪的资本,但随着大学生数量的迅速增加,这一优势已不再明显。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力,许多学生不得不考取研究生甚至博士学位,这进一步加剧了恶性循环的情况。

这表明教育体系需要更加多元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减轻他们的学业压力,培养更全面发展的个体。同时,社会应重视非学历因素,如实际技能和实践经验,以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曾言:“中国不需要那么多的博士、硕士。”他在采访中对当前的教育问题发表了观点,认为即使是在发达国家,也不需要过多的大学毕业生。

他认为硕士和博士这些高学历的人也不需要过多,因为如果每个人都纷纷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那将导致未来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此外,他强调每个家庭的条件和学生的特点各不相同,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追求高学历,每个人都应该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

他对当前年轻人追求公务员、事业编制考试的现象提出了一些分析,他认为需要积极引导,以防出现畸形情况,因为这可能对学生并不有益。

教授的言论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一些人认为他的看法合理,认为资源的合理分配可以使每个人都有发挥的空间,不仅如此,国家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不仅仅是高学历人才,技术型人才同样重要。

然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教授的言论不符合实际情况。他们认为,追求学历、知识和上进心是积极的追求,国家需要拥有高学历人才来推动发展。没有足够多的高学历人才是否意味着社会在倒退?

教授的言论引发了许多讨论,但对于是否应该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以及提高学历的问题,最终还是取决于个人的兴趣和职业规划。

考研、提升学历是个因人而异的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教授的话或许引起了一些争议,但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个问题。

现在,很多大学生之所以选择攻读更高的学位,是因为他们认为学历是谋生的关键。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没有足够高的学历可能很难找到工作机会,甚至没有机会参加面试。因此,许多学生觉得他们不得不去攻读研究生学位,这是社会迫使他们采取的行动。

现代教育状况的确如此,学生普遍努力提高学历,而企业的招聘标准也越来越高,这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在某些特殊专业领域,不攻读研究生学位意味着没有就业机会,这是社会所决定的。

是否考研,是否提高学历,最终都应该由个人决定,尤其还要考虑自己所学的专业。无论如何,提高学历最终都会对自己的未来产生积极影响。

总之,学习是为了自己,提高学历将最终让我们受益。虽然有人担心博士和研究生学位的普及会使学历贬值,但他们只占人口的一小部分。尽管我们常常感觉大学生数量庞大,但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仍然是少数,更不用说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人了。

复旦教授倡导“恢复中专”,社会发达也用不上那么多大学生

复旦教授倡导 恢复中专 社会发达也用不上那么多大学生。有关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数据显示,普通教育毕业生这一昔日的 标准正在丧失。不要说普高毕业生,即使是高校 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就业也没那么容易,很多学生满怀信心走出校园,结果在就业过程中却碰了一鼻子灰。从一开始,他们满怀理想,但到最后,理想和抱负已经...

复旦教授主张“恢复中专”,再发达的社会也没那么需求大学生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许多大专院校的毕业生也面临就业困难。这让很多人开始质疑大学生的价值和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提出了 恢复中专 的观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葛剑雄教授认为,即使在再发达的社会中,也没有那么大量的需求来吸纳大量的大学生。他认为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需要上大学,恢...

“前车覆 后车诫”,复旦教授建议恢复中专,大学生太多不是好事

若是回到二十年前,人们还不像现在这般重视教育,一家能培养出一个大学生,简直就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喜事,在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恨不得大摆三天三夜的宴席,然而,二十年后的今天,大学生的地位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个中专都包分配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就业形势,面对逐年增长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