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杂记 江湖“飘门”赌博骗局

2023-10-21 05:16:29 字數 4815 閱讀 9754

史称“乌曹作博”,如果属实,也勉强算得上源远流长。而赌的花样,至少也是数十种。仅以大家所熟悉而言,就有麻将、纸牌、骰子、红宝等四项。除麻将、红宝赌法单一外,纸牌和骰子就有多种赌法。

救世新编》谓:掷金、掷羊子、掷村用六颗子,掷猴子(又称罗汉)用三颗摇十出头或单双用两颗,掷乌龟吊惊用一颗。至于纸牌,可赌乱戳,逗十四点、敲敲、牌九及端单双。

此外,《成都通览》还载有赌红黑两张牌、泥巴宝、挂签签、摇花对子、掷七星剑、掷乌龙、麻鹊宝、敲诗 (又名诗条子)、摆棋势。《右台仙馆笔记》则称广东有花宝。而海禁大开后,又从外国传入了扑克赌法、轮盘赌、回力球赌等。真是五花八门,“美”不胜收,但江湖上解释赌场有集中的含义,即把赌徒的钱,集中到头家 (宋清《博经》称囊家,即设赌局者)手里。所以俗谚有云:“久赌神仙输,唯有头家赢。”

提起头家赢,曾发生在上海的一件旧闻。时间大约在“百日皇帝”袁世凯垮台之后,各地情况,都不安定,有些财主,避免动荡,相继逃到上海,日子一久,有出无入,就感到手头拮据。有的就异想天开,想去赌场赢钱来补贴。

这时,各大街小巷的墙壁上,突然贴着“传授包赢不输法”的广告。内容是:

白云山人隐居四川峨眉,在雪山得异人传授,奇门遁甲,神机妙算,现云游上海,见衮衮诸公,避难来沪,本山人体上天好生之德,拟传授包赢不输法以救贫。一经授与,保证不输。若输丝毫,以一赔十。为取信于人,特在汇丰银行存款两千元,并委托某某律师事务所保管,作为赔偿保证金。凡愿学者,于某日起至某日止,前来某处报名。报名费十元,二寸半身**一张。

广告贴出后,怀疑的到银行和律师那里一问,确有此事,于是报名者踊跃,竟达千人。到了授徒之日,山人身着道装,鹤发童颜,飘飘然有神仙之姿,亮相授徒。先讲了一番,包赢不输法,乃是天机,得道后不可泄漏,不可转授。因此山人将此术写好放在纸包内,你们领到后,不可在大庭广众之中拆开,拿回家去,供在桌上,四礼八拜之后,拆开照法行使,保证效应如响。假若出现任何输钱情况,本山人负责一赔十,绝不食言。

话毕即分发纸包与那些交了报名费的徒儿。回家拆开一看,内面写了五个大字:“不赌光抽头”这时学法者虽知道受骗,但他道理是正确的、官司打不赢;要捶他,上海租界里有巡捕房,也不敢。只好自认倒霉。

不赌光抽头”说来容易,真要做也很不简单。

第一是,官府关,每月必须正式孝敬若干,私下还要孝敬头目,应付散兵游勇。

第二是,地痞土豪关,同前面一样。如当地有两三派势力,还得对两三派应付。如果这两关都通过了。

第三是赌徒关,因为赌徒输红了眼,会打架动刀子的。所以任何地方开赌场的,百分之百是当地明、暗流氓头子。一般人想抽头,即令官府、流氓两关都无问题,面赌徒这一关也过不了他们轻则损毁器具,甚至把头家女娃子拐卖去当倡。你说可伯不!稍有人性的,都不会去干这一行。所以上海开赌局的不是**荣,便是杜月笙,至少也是以他二人为背景。

例如《死水微澜》写天回镇开赌场的是罗歪嘴,而罗乃是当地一霸。以前成都陕西街有家公馆,是有名的“政治台基”,也是一变相赌场,芝麻官还没资格进去。那里赌钱用筹码,输了头家可以垫付,赢了马上拿现金走。外面闹禁烟,里面鸦片烟大口大口地抽。

当然赌字前面那个字,那里也具备,而且饮食精美,比有名川莱还可口,是官僚大亨聚会休息之所。仅此一例,所以抽头不容易!因此不要赌,更不要想包赢不输去抽头。更何况开赌场违法,坐个几年“阳世山”不合算。

有的人,你劝他不赌,他说你卖“劝世文”,一定要去上当吃亏之后,才发誓戒赌。真的从此戒绝,还算好的。但内中有些人,却是戒赌如戒烟,戒了又开戒。分析其开戒原因似乎他们不知道江湖上有一套搞假赌博的方法。

例如打麻将要偷牌,骰子里灌水银或铅,红宝盒子是夹层,心子一摇就翻。两个钱转的“麻鹊宝”,看到是正面,压下去就是背面,因为它会翻。摆棋势输赢,是“油 (诱)子”在激你上钩他摆的本是“和”棋,就是大国手去赌,也赢不了。

有关这些作假的情况,《成都通览》里破了一些,《留东外史》也破了一点,但谁都无法仔细破,因为作假的方法太多,而破者的所知有限,故谁也破不完。不过可以举一反三,知道赌博有假,就不再去赌,才是破者的希望。

现在假赌法,而又未被别人谈过的,公开出来,暴露在群众而前,晒晒太阳,使作假者无从逃形。

魔术乃是秘密公开一套就少演一套。同样的,赌博作假也是秘密,公开了就无法再作假。若不公开,几个赌徒私相授受,仍然流传而危害于社会。

1、纸牌赌单双

广东新语》说:“广州渡船,多有趱舱之患,黠者或以骰子、宝盒,诱人赌博,尽揽财物而去。”《旧时江湖》一书也提到在船上用纸牌赌单双骗钱的行为,可惜的是,文内没有破解作假的关键手法。

解放前,成都一条冷僻街道就看到用纸牌端单双骗人。当宝官 (即庄家)说要小解离开赌桌时,宝官的同伙就提出把牌中的单数牌全部取出,只剩下双数牌,大家压双,就会包赢不输。一时七脚八手都在取出单数牌,等宝官回来端牌,果然端出的是双。但最先开始下注的,都是宝官同伙。

几手以后,看热闹的旁观者也想赢,就跟着压双,结果端的是单,再压再端还是单,想拼本,注加大,端出还是单。三手以后,同伙中有人喊声“警察来了”!于是就一哄而散。因为三手后再端单,就会有人怀疑闹起来,而弄得原形毕露,所以必须散。

为什么双数牌中会连端三手单呢?原来在所有双数牌内,夹有一张单数牌,而这张单数牌比双数牌宽一根线,所以宝官就会连端三手单,来赢“空子”的钱。

2、人人宝

用三张扑克,内中两张是a(帽子),一张是k(人人)。赌徒先把 k 给你看,然后在手上一晃两晃后,分摆三处,叫你去下注,压着人人就赢,压着帽子就输。结果都是有输无赢。

原来人人宝乃是外国魔术,所用的扑克牌,都是魔术道具。每一张牌具有双重“身分”,既可是k,也可变 a。无论你去压哪张总是“贼娃子进学堂——摸到尽是书(输)”。

另外,扑克也和麻将一-样,有洗合子或偷牌等手法,他们是苦练出来的,其手法之快,令你难以想象。因此奉劝赌哥,还是不赌的好。因赌而败家的例子根多。

某地有座大剧院,剧院原主人是位少爷,家中富有,良田阡陌,早年丧父,其怕坏人引诱,从不许其在外交游。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十一二岁就给他串上了烟瘾。但又怕他不识字,以后收租纳课不便,于是特地请了一位品学“端正”的穷秀才来教书。日复一日,倒也相安无事。

其时有三位滥友,家道虽贫,但衣着整洁华丽,且能言善道,说起话来,连麻雀都哄得下树,早已垂诞少爷的家财却无法接近。某天滥友们在街上突然遇着穷秀才,寒暄几句之后,方知他在教少爷的书。这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于是滥友马上就要拉秀才下馆子。你推我拉一阵之后,把秀才按在上八位坐下。酒席筵前,滥友们大灌秀才米汤,说他品学兼优,德高望重,可惜废了科举,不然早就中了状元,一定要给他拜门。第二天,滥友们准备了三份礼物,前往秀才家去,三个响头一磕,就成了师徒关系,往来自然也密切了。

在往来中,逐渐流露出想见少爷。秀才说:“他家从不让少爷接待外人,弄不好会把教馆砸了。”商议结果,决定在青羊宫赶花会时,装着不期而遇。安排已定,便照计划行事。一见面,滥友就把少爷捧上了天,假装以文会友,还要做两首歪诗。少爷几时碰到过这种场面,大感相见恨晚,歧路临别当然依依不舍,难解难分。

这时滥友便提出明天要到少爷府上谒见伯母。少爷阻挡说:“家母不许我在外面交游,请道乏。”滥友答云:“令堂(少爷之母的尊称) 不许阁下交游,是怕误交败类,而我们是诗酒之交,不会被拒的。”果然第二天上午三位就一起去见伯母。见面就大捧伯母治家教子有方,少爷又谨遵庭训,学问文章,今人景仰。一番话把少爷妈说得来眉闭眼合。茶罢后,就留饭,拿酒来吃,三位总推量浅,这就更得伯母欢心。

自此以后,三位就常来少爷家。来时总是假充斯文。做几句“太阳出来飞红,晒得石头梆硬”的诗。有时老太婆还不放心,要学一下刘表的蔡夫人,站在屏风后偷听,听到的都是一些鼓励上进的话,于是就坦然了。

不久,老太婆病了,三位滥友日夜奔忙,但服药无效,终于寿终正寝。滥友又帮助大少爷办丧事,出殡安葬后,还要陪大少爷守孝三年。守了不到一月,大家都觉无聊,就有位滥友提议小赌,少爷辞以不会。另一位则说:“像大少爷这样聪明的人,只要一学就会。”

于是拉上桌子,赌起钱来。少爷每赌必赢,就认为自己的赌技已臻上乘。而且赌的品种也越来越多,麻将、扑克、掷骰子,无一不“精”。

某天,有位经常输得多的滥友提议,打小牌没意思,今天要打大点。少爷是赢惯了的,立即欣然同意。结果一上桌子,少爷就输得不亦乐乎。越输越火大,改赌另一种,还是输。现金输光了,要借来输。赌场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赢家不借钱给输家,怕把红运借出去了。这就把大少爷惹得七窍生烟,拿出红契当钱若干来赌,几下就输了田地房屋一大堆。幸好少奶奶懂点人事,哭闹起来。滥友也赢够了不想再赌,才算免少爷于破产。

滥友骗少爷的事,第二天就传遍了,被一位军阀知道,扬言要惩治滥友,于是滥友便拿了一座剧院的地契送他,事情也就到此结束。

通过这件**分析:开始时是让你赢,好诱你上钩。等你上钩之后,才大大赢你一番,并惹你发火,使你失掉理智来加大赌注,继续赌博,结果是越陷越深,输得精光了事。如果你不愿受骗,不想输钱,最好的抵御方法,是根本不想占便宜,不想赢钱。也不赌气,输了不想“捞梢”,纵令再多儿个滥友,也无所施其计了。

江湖上有句名言,叫做“是相不手,伸手不是相”。不仅赌博你不要伸手,就是其他方面,你也不要伸手。因为江湖上的**很多,他们靠此为生,你伸手是赢不了的。如果你真的赢,他们又如何生活呢?想想这一道理,你也就不会伸手想赢了。

随文杂记 江湖“飘门”艺人的评书“阵条”

旧时代,有些艺人跑码头,是生活没保障造成的,像京剧名演员李万春,也曾组班到各地演出。不过他们在江湖上全是凭艺术挣钱,无任何欺诈行为,谁都认为是正派的,连清人著的 纸糊灯笼 都没有说他们的怪话。评书宋人称 说话 或 舌辨 明 永乐大典 叫 平话 最迟出现于北宋早期,梦梁录 和 都城纪胜 说它有四个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