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啊,真正能帮你的不是内幕消息,而是天道规律

2023-10-22 10:55:35 字數 3692 閱讀 9434

那篇杭州买房选哪个区的文章写完后,这几天持续有读者催更。

尤其是刚好要买钱塘或者萧山的读者,都催好几遍了,这一篇咱们就再往下聊聊。

但咱也提前说好,你们先放下抄作业的想法,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见路不走才是最好的学习。

还是以前的风格,咱们多写规律,少聊细节微操。

上一篇结尾在了选萧山还是钱塘区上。

问这两个区的读者,说明你们跟禾田当时的处境一样。

资金没有充裕到随便选的程度。

开始分析之前,咱们先聊聊禾田前一段时间回老家的见闻。

回老家的禾田,去了一趟自己的新母校。

为啥说是新母校呢?

县里几所高中合并,原校区不够用,又在近郊建了新校区,所有学生都迁了过来。

新校区着实有点偏,学校外就是庄稼地,连个吃饭的地方找不到。

禾田打听了一下。

学校内部一个几十平米的小卖部,一年的租金大几十万。

为何这荒芜外的一个小卖部,租金却如此之高?

原因很简单。

学校九千多人,还都是封闭管理,半个月才能出去一次。

学校为啥搞封闭式管理?

主要原因肯定是为了学生的安全。

这么多人,不封闭起来,进进出出多危险。

但同时达到了一个效果,资本的聚集,师生将近一万人,被约束在了这几百亩土地上。

学生的钱只能在学校里消费。

学校围起来,财富就不会外流。

建设学校的费用,甚至教师的工资奖金,都可以通过食堂,小卖部,书店等商业活动,逐步资金回笼。

这时候,谁要是学校外边开了家超市,还允许学生隔着围墙买东西。

你觉得这个超市的租金或者经营收益会怎样?

你站在学校的角度,会怎么看这个围墙外的超市?

你站在学校里边的小卖部老板的角度,又会怎么看?

会不会都想办法把这个超市搞走?

学校会不会要求学生不能跨围墙买东西,不能点外卖?

学校的小卖部会不会举报外边的超市违建,没有经营许可证?

大概率是会的。

为啥?因为你占我便宜了。

我花钱建的学校,招的教师,才引来了学生。

这么大的基础建设投入,是要收回成本的啊。

学校里的小卖部,人家是出了钱的,它是在帮我收回成本的。

你这倒好,啥钱没出,就想蹭我的流量,不把你赶走可还行?

好,老家见闻讲完了,品出什么了没?

你把这个故事放大,放大到有个老人来到了南海边画了个圈。

这个圈就是深圳。

他可不是贴着汪洋大海随便画的,他是贴着香港画的。

你那边高楼大厦都建起来了,各种产业也发展起来了。

哎,我就在你旁边画个圈,画完圈我还要建好多个口岸跟你来往互通。

我就是要接你的资本外溢,打得就是明牌。

建设深圳的第一桶金从哪来的?

就是深圳**,出让土地使用权给香港商人盖商品房来的。

可预期的很多香港人来深圳买房,一河之隔,这边便宜好几倍,是你你来不来买?

这招后来也被深圳**用到了处理城中村问题上。

跟深圳占香港的便宜一样,这些城中村,啥也没干。

但因为**在旁边建医院,建公园,建地铁,建各种基础设施。

城中村的房租和房屋**就水涨船高了,这是税收外漏啊。

那**能忍,不得可劲挤兑城中村?

不给你房产证,让你不能从银行贷款,我看你咋卖。

不给你配学位,看谁还买你房子。

新来人口想买房,只能从开发商手里买,那些房子下边的土地,我是收过钱的。

我认证过的,才允许你买,还允许你贷款买。

买完还给你学位,给你户口,给你房产证确权。

这跟前边咱聊的学校里边的小卖部一样不一样?

好了,大故事和小故事都讲完了。

咱们接下来看地图。

虚线框起来的是钱塘区,它左边挨着的,是gdp亩产排第二名的上城区。

这一张框出来的是萧山区,萧山区太大,截不全了。

它左边挨着的是滨江区,gdp亩产排第一。

你把地图点开,放大了看。

看这两个区路网最密的地方在哪儿。

看出啥了没?

钱塘区路网最密的地方是紧挨着上城区的下沙片区。

萧山区路网最密的地方是紧挨着滨江区的奥体,钱江世纪城,萧山新城区。

路网密意味着啥,就不用禾田多说了吧?

这是偶然吗?

不是啊。就是要贴着有钱的地方搞建设,接人家的资本外溢啊。

尤其是奥体那一块,又挨着滨江,又挨着上城,还有江景,你看看那房价。

滨江区和上城区的领导估计半夜没少骂萧山区。

奶奶个腿的,我们拼死拼活招商引资,低价把工业用地卖给了企业。

就是为了吸引企业,发展高科技,提高就业,然后**卖住宅用地。

你这老小子倒好,来偷塔了,啥不干就把卖住宅用地的钱赚了。

所以你会发现,滨萧交界处,萧山的小区就是不能上一路之隔滨江的小学。

就让你跑两公里之外上学去。

一路之隔的社康,也不让你过来打疫苗。

就让你跑十几里外去。

要是能围起来,滨江恨不能把自己这些高楼大厦都围起来。

里面的人都在我这儿买房,消费。

看完上边,你大概知道就近买是要买**了吧?

就贴着富庶的地买,挑那些离地铁近,离医院近,离公园近,离大商场近的地方买。

越近越好。这里边禾田可没说学区。

原因禾田在之前的文章里也说过,学区是个风险项,能避免尽量避免。

这个风险来自两方面。

一方面是外部的不确定性:政策要是变了,是不是以后学校就不划片招生了?

以后没了学区房加持,那这部分溢价就外流了。

另一方面是内部的不确定性:你家娃到底是不是读书的料,这个禾田也写过。

你得持续观察着,娃有天赋异禀的苗头了,你再谋划学区房也不迟。

如果他连学校的前20%都进不了,那你还是卷自己吧。

放过孩子也放过自己。

现在大学生毕业的就业率只有20%了,你要还是排在后面的20%,这工作得时候能轮上你呢?

排名后20%的娃,最好的策略就是上技校,跟别人差异化竞争。

别人一窝蜂的上大学要做白领,那我就去上技校做蓝领。

你看看欧洲那些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人力成本多高。

装个空调的人工费,都能买好几个空调了。

三千块你招不来个电工,但你能招来一群大学生,就是目前实实在在的**。

你要是睁开眼睛,我不信你两眼空空。

哪怕禾田这些道理讲过很多次了,还有很多人问禾田。

我有啥啥内部消息,可以拿到啥啥内部价,那里的房子要不要买?

你都说了,咱们都是普通人,普通人你哪来那么多内幕消息?

你要真有,你就不是普通人了。

利益自上而下分配,风险自下而上承担。

普通人能看到的内幕消息,早就是人尽皆知了。

按着你听说的内幕消息操作,大概率已经是在自下而上的给人承担风险了。

普通人,就不要相信什么内幕消息,真正核心的消息是传不到你这里的。

真正对你有用的是规律,是经济规律。

只有在规律面前,你和那些真正能接触到内幕的人才是平等的。

在这个维度上,你才能勉强跟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困难的时候,真正帮你的并不是熟人,而是这些“一般人”

人到中年,经历过了生活的波折和磨难,才逐渐明白,单打独斗的英雄主义早已过时。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每个人都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和资源,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那么,我们该如何找到那些能够帮助自己的人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 熟人并不一定就是能够帮助你的人。很多人以为自己的朋友圈子很广,...

普通人与高手的真正差距,就是这一条“强者心法”

作者 奈先生 全文精华,耐心阅读 这个世界有很多规则,都是别人给你制造出来的假象。正因为从小你身边的人都没有打破过,所以在你的印象中这似乎就是一种既定规则。比如一些很小的事情,一天要吃三顿饭,这是我们印象中的一日三餐。又或者爱护牙齿,要早晚都刷一遍一样,人在特定的环境当中呆久了,就会产生依赖性和惰性...

女人能够真正打动男人的,不是美貌,而是这三样

万物皆媚,持续更新高质量情感好文,包含书籍推荐和心理学知识,感谢大家的关注。男人如果因为美貌喜欢上女人,说明他只是视觉动物,没有真正去了解自己和女人的灵魂。而理智的男人,会通过观察女人的三观,再去确认对方是否值得自己为她付出许多。就像柴静在 看见 里所说的 爱情,不是一个器官对另一个器官的反应,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