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二) 文帝和宣帝,谁的夺权之术更胜一筹

2023-10-28 12:20:01 字數 3472 閱讀 7690

他在汉武帝时期就担任了重要职务,对朝廷政务有着深厚的影响力。而汉宣帝年轻,没有经验,需要依赖大臣们的支持才能稳定朝廷局势。同时,汉宣帝还面临着外患,匈奴频繁侵扰边境,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这些复杂的局势,让汉宣帝的执政初期更加艰难。三、论治国方略,汉文帝更为务实。汉文帝对待政治事务,一向以稳健著称。他尊重老臣,重用贤能,推行“以德服人”的治国方略,以缓和时局、维护社稷安宁为目标。汉文帝还善于开展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推动各项重要工程的建设,如修筑灵渠、辟修丝绸之路、制订礼仪制度、设立太学等,使汉朝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汉宣帝则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和法治,他在位期间实行“三公九卿制”、建立法律制度、推行科举制度等重要措施,使汉宣帝时期的政治制度更加完善。同时,汉宣帝还注重开展对外交流和文化交流,与西域国家建立友好关系,推动佛教传入中国等,促进了汉朝文化的繁荣。

虽然汉文帝和汉宣帝在治国方略上有所不同,但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们都能够与朝臣们密切合作,共同推行各种政策,使国家经济和文化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同时,他们的成功也离不开先帝们的基础奠定和各位大臣的支持与助力。总之,汉文帝和汉宣帝都是伟大的帝王,他们都克服了困难,掌控了朝廷局势,推动了国家发展。虽然他们的夺权之路复杂,但都能够在位期间取得巨大的成功,为后世的帝王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汉宣帝的权力之路汉宣帝出身于民间,年轻时被推上帝位,他面对着种种挑战和压力。他既要感恩扶持他的权臣霍光,又要时刻提防霍光的权力压制和口碑压制,不能有任何得罪霍光的举动。汉宣帝的依仗都是小官吏或是普通百姓,他们的身份不可能帮助到高高在上的帝王,因此汉宣帝必须依靠自己的心机和手段夺取更多的权力。汉宣帝继承帝位后,他进行了人事调整,安抚功臣。

他封周勃为右丞相,赏赐**五千金,食邑一万户,权力和金钱都大方的给了这个第一功臣。同时,他封陈平为左丞相,位居右丞相之下,封灌婴为太尉,掌握兵权。然而,汉宣帝不是没有自己的计划,他做好了夺取权力的万全准备。他在朝堂上问了周勃一句话:“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让周勃无言以对,最终辞去了右丞相的位置。汉宣帝的问话不仅迫使周勃,也警示了大臣,帝王不能轻慢、不能糊弄。汉宣帝登基之后,他首先是要稳定自己的皇位。他做了三件事:一是加封功臣,大将军霍光加封一万七千户,从车骑将军以下,又加封十个人,他以封爵、厚赐来取得功臣之心。二是拒收皇权,继位之初,对于霍光归还执政权的做法,汉宣帝干脆拒绝了,他还提出所有的政事,无论大小先禀明霍光,再上奏皇帝,他以此举来稳定霍光权臣之心。三是为武帝立庙,最高明的一步棋。

公元前72年五月,宣帝下诏为武帝立庙,用来与以庶出少子身份即位的昭帝区别开来,宣示自己才是汉武帝的嫡系遗脉。汉宣帝的夺权之路不仅是得益于他的心机和手段,还得益于他的三大举措。加封功臣,既表彰了功臣的功绩,又让他们更加忠于汉宣帝。拒收皇权,既减轻了他的工作负担,又稳定了霍光及其门下的心态。为武帝立庙,则是通过宣示自己的嫡系身份,巩固了其合法性和权威性。汉宣帝的权力之路充满了曲折和挑战,但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成功地夺取了更多的权力,巩固了自己的皇位。他的三大举措,也为后来的帝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汉朝宣帝继位后,为继承汉武帝的事业和遗志,提高自己的威信,显示自己的正统性,执意登基。在西汉以孝治天下的背景下,汉宣帝忍辱负重、韬光养晦。他默许皇后奢侈浪费,并对妻族扶持不放弃,为扫除霍家势力铺垫。

霍光去世后,霍氏一族的势力盘根错节,霍家的亲属和亲信还控制着***的各个机要部门,尤其是兵权还掌握在他们手中。汉宣帝深知此事,决定主动出击,削夺霍家把持的权力,灭其一族。汉宣帝的决策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在霍家势力暗中操纵、掌握朝廷大权的背景下做出的。他深知霍光的权力和威望,对其有一定的忌惮和杀心。因此,他在继位之初就有意显示自己的正统性,以提高自己的威信,同时为日后清除霍家势力铺垫。在霍光去世后,汉宣帝主动出击,削夺霍家把持的权力,先是解除了霍光两女婿的职务,剥夺了他们掌管的禁卫军兵权,又把霍光的外甥女婿和孙女婿调离中郎将和骑都尉的位置并收回官印,并提拔霍光的儿子霍禹为大司马,明升暗降,剥夺了他掌握右将军屯兵的实权,最终把兵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汉宣帝灭霍家的过程中,他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政治智慧和意志坚定。

他布局从岳父许广汉和丞相魏相联手,上奏**霍家开始,逐步削弱霍家的势力,最终灭其一族。在此过程中,汉宣帝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个人情感和国家大局,既保持了对皇室妻族的关注,又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和安全。总的来说,汉宣帝灭霍家一族,是一段精彩的捧杀历史。他能够在历史背景下,准确地判断形势,表现出一定的政治智慧和意志坚定。他在继位之初显示自己的正统性,逐步削弱霍家的势力,并在霍家势力的掌控下,灭其一族。这段历史不仅揭示了汉朝政治的权力斗争和内部矛盾,也展现了汉宣帝在政治、思想和道德上的高超水平。霍家势力覆灭:宣帝夺权的胜利《史记》中记录了西汉宣帝时期发生的一场政治斗争,标志着霍家势力的覆灭。通过对上书制度的改革和废除霍家的实权,宣帝成功地夺回了政权,并将霍家集团置于死地。宣帝在位之初,就开始了对霍家的削弱。他下令吏民可以直接上书呈给皇帝审阅,不再需要经过尚书的转交。

这一举措架空了霍山和霍云领尚书事的职权,剥夺了霍家掌握的实权。此外,宣帝还允许群臣百官独自进见皇帝,不再需要经过霍山和霍云的干涉。这使得权力逐渐集中在宣帝手中,霍家的地位逐渐被削弱。霍家集团内部对宣帝夺权的行动一开始表现出不满,但后来却变得惶恐不安。他们得知了霍显毒杀许皇后的真相后,开始产生了**的阴谋。霍云的舅舅李竟的好友张赦,看到霍家陷入危机,建议李竟通过霍显告诉上官太后,先杀死当权的丞相魏相和平恩侯许广汉,然后罢黜皇帝。这一阴谋被长安男子张章揭发,宣帝将此事交给廷尉处理。然而,由于宣帝重视上官太后的面子,他下诏制止了拘捕的行动,没有深究此事。这使霍山等人更加恐慌,他们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遭到追究和问罪,于是决定先行动手。公元前66年的秋天,霍家集团企图利用上官太后的手段杀死宣帝的亲信,废除他的天子之位,然后立霍禹为帝,以保住他们已经获得的利益。

然而,这次叛乱很快在宣帝的严阵以待下瓦解了。霍家集团还没有实施他们计划中的行动,就收到了宣帝任命霍云为玄菟太守、太中大夫任宣为代郡太守的诏令。这使霍家彻底坐不住了,霍山为了救下他被抄写宫禁秘书罪名的兄弟霍山,上书表示愿意献出自己的宅第和一千匹马来赎罪。然而,宣帝只是回复了知道这件事。就在这时,他们密谋的事情被发现,霍云、霍山、范明友选择了自杀。等到霍家的罪行被揭露,宣帝再也没有手下留情,下令抓捕霍显、霍禹、邓广汉等人。最终,霍禹被腰斩,霍显和他的几个女儿兄弟都被处死,与霍家有关的数千户人家也遭到了诛灭。在八月份,霍皇后被废黜。霍家势力在西汉朝廷中盘踞了十几年,但最终被彻底覆灭,宣帝终于等到了他的时代。这场政治斗争的结果表明,尽管霍家在西汉朝廷中拥有实权,但在宣帝推行的改革和削弱霍家势力的行动下,他们最终失败了。

宣帝通过改革制度,集中权力,剥夺霍家的实权,并利用廷尉处理反叛行动,展示了他的决心和权威。他的成功表明,只有在皇帝的掌握下,政权才能稳定,国家才能繁荣。这场政治斗争是西汉宣帝夺权过程中的重要一步,标志着霍家势力的覆灭,为宣帝奠定了权力基础。

汉武帝一生都没办成的事,汉宣帝为何轻而易举就办到了?

在汉宣帝时代,他坚定地削弱了霍光家族的控制力量,使得刘氏王朝重新得到恢复和巩固。同时,宣帝重拾了汉初丞相职位,调整了内 外朝关系,减省了尚书中间环节,使得政治决策更加直接和高效。在地方方面,宣帝采取了严格的选拔标准,确保郡国守相的贤能得到充分的重用和发挥,保证国家权力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此外,宣帝还...

汉宣帝刘询 皇位传承之难

汉宣帝刘询,在历经波折后终于登上皇位,却陷入了一场继承危机之中。他面对的问题是太子刘奭的继承问题,这一难题令他焦虑不已。刘询的人生注定了不平凡。出生在波涛汹涌的汉室内,他的爷爷戾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自杀,父亲刘进也同样悲惨结局,而祖母史良娣 母亲王翁须也在大难中丧生。幼时刘询在廷尉监丙吉的保护下幸存,...

汉宣帝团灭霍光家族记 真正的权谋高手,就是要这样能“装”!

以前看 乌龙闯情关 重点都放在刘病已 许平君和霍水仙的感情上。长大后再看才发现这段历史的重点除了爱情,还有刘病已与霍光家族的恩怨情仇,以及他玩的好权谋。刘病已是汉武帝的曾孙,原本他也应该跟其他皇子皇孙一样享受属于皇家的待遇,可谁知祸从天降,一出生就经历了当时最为人恐惧的巫蛊之祸。在这场祸事中,他的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