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简介(10)

2023-10-20 22:15:50 字數 7230 閱讀 8981

接《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简介(9)》

王恩哥院士(2023年当选)

王恩哥,2023年1月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k**li理论科学研究所荣誉所长、北京市科协副主席。

2023年王恩哥进入辽宁大学物理系就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2023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2023年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2023年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2023年至2023年在法国里尔表面与界面实验室和美国休斯顿大学担任博士后、副研究员。2023年入选首批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并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202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资助。2023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2023年至2023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2023年至2023年任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主任。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23年至2023年任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物理学院院长。2023年至2023年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务长。2023年至2023年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教务长。2023年至2023年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校长。2023年至2023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2023年9月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国际董事 。

王恩哥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研究,在纳米新材料探索及其物性、原子尺度上的表面生长动力学以及受限条件下水的复杂形态等方面做出了有重要影响的工作。他利用掺杂来调制纯纳米管的结构和物性,首次制备出管状碳纳米锥和cn聚合纳米钟和bcn单壁纳米管与人合作发现并证实了表面原子运动的一些新规律,完善和发展了原子尺度的薄膜/纳米结构生长动力学与其学生在sio2表面预言并发现了一种全新的二维镶嵌冰。

王广厚院士(2023年当选)

王广厚,2023年11月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三河镇,原子分子与团簇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和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实验室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王广厚于2023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到南京大学外语系修习英文,2023年留在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2023年至2023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物理系做访问学者。2023年至2023年在德国萨尔兰大学新材料研究所做客座教授,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

王广厚长期从事物理学交叉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区分异同位素团簇和相同同位素团簇,发现了溅射离子团簇的同位素效应。首先观察到硅团簇表面振动模及其量子特性、氟化锂团簇一阶和多阶拉曼散射和声学声子增强效应。发现包裹团簇的纳米喷射以及金团簇在硅晶表面形成的纳米结构具有多道共振隧穿特性。建立了过渡金属团簇经历金属—非金属、磁性—非磁性转变的尺寸方程。揭示了金属原子线的生长序列及其由原子链状经螺旋多壳结构向晶态的演变规律。带领研究组自行设计和研制成功多台团簇实验装置,并以团簇为基元制备了多种具有奇异性质的纳米结构和材料及量子器件。

王乃彦院士(2023年当选)

王乃彦,2023年11月21日出生于福建福州,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核工业研究生部名誉主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 。

2023年王乃彦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原子能研究所工作;2023年至2023年在前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工作;2023年回国后在二机部九院工作;2023年调到原子能研究院工作;2023年至2023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学访问学习;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3年至2023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委数理学部的主任;2023年担任泛太平洋地区核理事会正理事长;2023年获得世界核科学理事会全球奖 。

王乃彦参加研制并建立了中国第一台在原子反应堆上的中子飞行时间谱仪,测得第一批中子核数据。对yb和tb同位素的中子共振结构的研究作出了贡献。参加和领导了核**试验中近区物理测试的许多课题,为核**的设计、试验、改进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在中国开辟并发展了粒子束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创建了相应的研究室。在电子束泵浦氟化氪激光研究中取得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建成了六束百焦耳级的氟化氪激光装置 。领导和参加了核**试验中极其重要的多种近区物理测试项目,对探测器系统的响应函数、测试数据的解卷积的复原处理等重要问题做了创造性研究,促进了中国核**设计和测试技术的不断改进,对惯性约束核聚变领域的物理和技术问题做了系统研究,在高功率脉冲技术、束流物理和束靶相互作用诸方面取得在中国国内外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

王诗宬院士(2023年当选)

王诗宬,2023年1月出生于江苏盐城,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

2023年王诗宬从北京大学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2023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博士学位;202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资助;2023年获得陈省身数学奖;2023年至2023年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副所长;2023年应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作45分钟报告;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3年至2023年担任中国数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王诗宬从事低维拓扑研究,研究低维拓扑,涉及几何群论,不动点,动力系统和代数拓扑等领域。与合作者一起发现了三维流形中不能提升为有限复叠空间嵌入曲面的第一个本质浸入曲面的例子,在三维流形中心问题本质haken猜测的研究引人注目,为几何群论专家所称道。与他人合作,对可几何化流形证明了thurstou关于复叠度的猜测证明了几个有限性定理,并给出不可约几何三维流形自同胚的标准型,对三维流形间非零度映射的研究作了重要的推动。在纽结手术方面也有佳作。发现了卫星结上实行循环手术的障碍与他人合作得到纽结补中本质浸入曲面边界数的有限性定理。

王世绩院士(2023年当选)

王世绩,2023年9月28日出生于上海,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上海激光等离子体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2023年王世绩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后到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作;2023年到苏联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中子物理室工作;2023年回国后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工作,历任助研、副研、研究员;研究室正、副主任,研究所科技委主任,所长,高功率激光物理国家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主任;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3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23年担任同济大学理学部主任 。

王世绩长期从事核物理和激光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研究。20世纪60年代初,王世绩在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研制含镉大液体中子闪烁探测器,实现共振中子裂变参数较高精度测量。60年代中在核试验测试中,采用优化设计的气体契仑科夫探测器,实现高本低下高能g射线测量,并据此确定热核反应时间过程。80年代初,主持中国激光聚变研究实验工作,领导研制十余种诊断设备,组织多轮总体实验。80年代后期对中国x光激光研究的开拓、发展及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作了一定的工作。90年代组织领导神光ⅱ高功率激光聚变装置的研制[2] 。2023年4月,由王世绩带领的科研组在日本gekko xii装置上进行的类镍镱靶x光激光实验中获得了当时国际上亮度最高的短波长超强x光激光输出。

王小云院士(2023年当选)

王小云,2023年8月生于山东诸城。2023年获山东大学数学博士学位。现任山东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杨振宁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2023年当选国际密码协会会士(iacr fellow)。兼任中国密码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协女科技工作者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23年王小云考入山东大学数学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23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山东大学数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2023年受聘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杨振宁讲座教授。2023年获得中国密码学会密码创新奖特等奖。2023年获得网络安全优秀人才奖 。202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3年参加**电视台综合频道《开讲啦》“守护幸福”系列节目 。2023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王小云主要从事密码理论及相关数学问题研究 。她提出了密码哈希函数的碰撞攻击理论,即模差分比特分析法,破解了包括md5、sha-1在内的5个国际通用哈希函数算法;将比特分析法进一步应用于带密钥的密码算法包括消息认证码、对称加密算法、认证加密算法的分析,给出系列重要算法hmac-md5、md5-mac、simon、keccak-mac等重要分析结果;在高维格理论与格密码研究领域,给出了格最短向量求解的启发式算法二重筛法以及带gap格的反转定理等成果;设计了我国哈希函数标准sm3[15] ,在金融、交通、国家电网等重要经济领域广泛使用, 并于2023年10月正式成为iso/iec国际标准。王小云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重点项目、杰出青年**项目、国家863项目等。2023年01月,当选2019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2023年1月1日,被评为“2019十大女性人物”。

王迅院士(2023年当选)

王迅,籍贯江苏无锡,2023年出生于上海,表面物理、半导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迅202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2023年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复旦大学半导体物理教研室副主任,微电子教研室副主任,表面物理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复旦大学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等职。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迅长期从事半导体物理学和表面物理学的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工作。在半导体表面结构和电子态研究,多孔硅的发光特性和机理研究,硅基低维量子体系的材料制备、物理特性研究和新型器件研制等方面,作出多项创新成果。

王贻芳院士(2023年当选)

王贻芳,男,2023年2月20日出生于江苏南京,实验高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2023年王贻芳从南京大学毕业后前往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中心,参加物理学家丁肇中领导的l3实验,专业研究高能粒子;2023年获得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博士学位;2023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核物理实验室任研究人员;2023年进入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任助理研究员;202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23年回到中国,担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2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资助;2023年3月8日王贻芳团队实验测得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该实验入选美国《科学》评选的“2023年十大科学进展”;2023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1月9日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是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科学家。2023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23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2023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王贻芳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研究。在中微子方面,是大亚湾实验方案的主要提出者,领导完成其设计、建设与研究;提出并领导了江门中微子实验。在正负电子对撞方面,领导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新的北京谱仪的设计、建造及前期的研究。

王玉鹏院士(2023年当选)

王玉鹏,男,2023年3月出生于山东省武城县,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

2023年7月,王玉鹏毕业于山东大学光学系;2023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23年2月至2023年2月,在德国拜劳伊特大学物理系做访问学者;2023年至2023年,任中国科学院低温技术实验中心研究员;2023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德国奥格斯堡大学物理系担任洪堡学者;2023年7月,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凝聚态物理中心课题组长,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2023年至2023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助理、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实验室主任;2023年6月至2023年6月,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2023年6月至2023年6月,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2023年11月18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玉鹏主要从事数学物理和凝聚态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他创建了非对角贝特设定理论,解决了u(1)对称破缺量子可积系统的精确求解问题;提出了首个精确可解梯子模型,预言和解释了梯子材料的普适实验,被称为“王氏模型”;提出了首个强关联电子系统中的精确可解近藤模型,建立了束缚拉亭格液体普适类理论。

王梓坤院士(2023年当选)

王梓坤,2023年4月出生于湖南零陵,籍贯江西吉安,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校长,枣庄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名誉院长。

王梓坤于2023年从武汉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南开大学任教;2023年获得苏联莫斯科大学数学系副博士学位;2023年由讲师直接晋升为教授;2023年被聘任为博士生导师;2023年至2023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23年至2023年担任汕头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2023年担任枣庄学院名誉校长 。

王梓坤在数学方面的研究主要在概率论方面。在随机过程等研究中彻底解决了生灭过程的构造问题,创造了极限过渡的概率构造方法。求出了生灭过程泛函的分布。在国际上最先研究多指标ou过程求出了布朗运动与对称稳定过程的若干分布,获得马尔科夫过程的常返性、零一律等成立的条件。在中国国内最早研究随机泛函分析,得到广义函数空间中随机元的极限定理。创造了多种统计预报方法及供导航之用的数学方法。

哈哈,今天的院士都姓王!

(未完待续)

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名单 66人

中国工程院 以下简称工程院 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 咨询性学术机构,由院士组成,致力于促进工程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中国工程院共有院士人,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人,化工 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人,土木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人,农业学...

欧洲科学院院士 人工智能专家金耀初回国加盟西湖大学

当前,. 的ai科学家认为,通用人工智能系统最早将在年前实现。著名人工智能专家 欧洲科学院院士金耀初也对此充满期待 我坚信通用人工智能的实现日益接近。月日,西湖大学宣布洪堡人工智能教席教授金耀初正式加盟该校工学院,这无疑将成为我国构建本土通用ai系统的重要一步。一位顶级人工智能专家的加盟必将为西湖大...

欧洲科学院院士 人工智能专家金耀初回国加盟西湖大学

西湖大学 资料图。月日,西湖大学 发布消息称,洪堡人工智能教席教授金耀初已于年月全职加入西湖大学工学院,受聘人工智能讲席教授,并创立 可信与通用人工智能实验室 公开资料显示,金耀初,年生,江苏吴江人,欧洲科学院院士 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 ieee fellow 国家特聘专家 教授,曾任芬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