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麒麟9000S分析结果 14nm而非7nm芯片

2023-10-23 01:35:28 字數 5582 閱讀 4968

华为mate60系列发布以来,其搭载的芯片引发了全球科技爱好者和科技**的广泛关注。人们对这颗芯片的制造商、制程纳米数、产地和生产时间等方面的信息都充满了好奇。然而,一个多月过去了,这颗芯片仍是个谜,这就引发了众多分析师的热议。techinsights通过电子显微镜和电扫描的手段发现,华为麒麟9000s芯片晶体管密度为98mtr/mm2,略高于台积电的7nm芯片的97mtr/mm2和三星7nm芯片的95mtr/mm2。因此,techinsights认为华为麒麟9000s芯片采用了7nm工艺。然而,也有人对此表示质疑,他们认为如果这颗芯片的性能可以媲美高通骁龙888的5nm芯片,那么它可能是采用了5nm工艺。近日,有日本**对华为麒麟9000s芯片进行了分析后得出结论,认为它可能是采用了14nm工艺,只是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提高了晶体管密度。

然而,实际上,从14nmfinfet开始,制程纳米数并不是衡量芯片的唯一参数,芯片的性能、功耗和晶体管密度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以台积电的7nm工艺为例,其接触栅极间距(cpp)为54nm。cpp由栅极长度、接触间隔厚度和接触宽度组成。虽然华为麒麟9000s芯片晶体管密度达到了97mtr/mm2,但并没有完全符合7nm工艺的所有标准。因此,自从14nm工艺推出以来,一颗芯片纳米数并不代表工艺的进步。只要其中一项或多项指标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如性能的提升、功耗的降低、晶体管密度的提高,就可以认为工艺有所进步。这就是等效工艺的概念。举个例子来说,假设原本的14nm工艺,在技术升级后,工艺参数基本没有变化,但芯片晶体管数量提升了50%,那么我们是可以将其认为是14nm工艺,也可以认为是7nm工艺。所以,日本**认为华为麒麟9000s芯片是采用的14nm工艺,并没有大错。因为它的工艺参数与14nm工艺相似。同时,如果你认为它是7nm工艺,也不无道理,因为晶体管密度达到了7nm的水平。有人甚至认为它是5nm工艺,也不算荒谬,因为其性能可以与5nm工艺的芯片媲美。可见,进入等效法后,判断一颗芯片的制程纳米数变得十分复杂,取决于晶圆厂如何命名。过去,制程纳米数与栅极距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但现在并不存在这种对应关系,只取决于晶圆厂如何宣传。例如,英特尔将其10nm工艺命名为intel7,表示它等效于7nm工艺,而将7nm工艺命名为intel4,表示它等效于4nm工艺。因此,一颗芯片是几纳米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只需要知道它的性能能够不逊于高通骁龙5nm的芯片即可。剩下的让我们随心所欲地猜测吧。你觉得呢?

判断一颗芯片的制程纳米数变得愈发复杂。过去,制程纳米数与栅极距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制程纳米数为10nm,栅极距离就是10nm。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芯片性能、功耗和晶体管密度的提升也成为了衡量工艺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工艺进步并不能仅仅通过制程纳米数来衡量。更为关键的是,晶圆厂如何将芯片命名,以及采用何种等效法来宣传。

华为麒麟9000s芯片为例,techinsights通过电子显微镜和电扫描的手段测得其晶体管密度为98mtr/mm2,略高于台积电的7nm芯片的97mtr/mm2和三星7nm芯片的95mtr/mm2。因此,techinsights认为华为麒麟9000s芯片采用了7nm工艺。然而,也有人质疑这一结论,他们认为如果这颗芯片的性能可以媲美高通骁龙888的5nm芯片,那么它可能是采用了5nm工艺。而日本**则持有不同的看法,他们通过分析认为华为麒麟9000s芯片可能是采用了14nm工艺,并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提高了晶体管密度。不同的观点反映了众多专家对芯片制程纳米数的看法和判断的不确定性。

从台积电的7nm工艺来看,其接触栅极间距(cpp)为54nm。然而,华为麒麟9000s芯片晶体管密度达到了97mtr/mm2,虽然没有完全符合7nm工艺的所有标准,但也显示出了一定的工艺进步。因此,制程纳米数与晶体管密度、性能和功耗并非完全相关。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工艺进步将更多地关注提高芯片的性能、降低功耗和增加晶体管密度等方面。

同时,晶圆厂对工艺的命名也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例如,英特尔将其10nm工艺命名为intel7,表示它等效于7nm工艺。这一命名策略追求的是市场宣传效果,使消费者认为其芯片的工艺更为先进。然而,这种等效法并不具备统一的标准,使得消费者判断一颗芯片纳米数变得更加困难。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需关注芯片的性能,并且无需过于纠结于制程纳米数。

芯片制程纳米数的不确定性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在过去,制程纳米数与栅极距离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消费者可以通过制程纳米数判断芯片的工艺水平。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芯片的性能、功耗和晶体管密度等因素也成为了衡量工艺进步的重要指标。制程纳米数已经不能单纯地代表芯片的制造工艺。

晶圆厂对工艺的命名也加剧了制程纳米数的不确定性。通过将较低制程纳米数的芯片命名为等效较高制程纳米数的工艺,晶圆厂试图在市场上取得优势。然而,这种命名策略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消费者对芯片制程纳米数的判断存在误差。

在面对这些不确定性时,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芯片制程纳米数的意义。我们可以关注芯片的性能、功耗和晶体管密度等方面的指标,这些才是衡量一颗芯片工艺水平的真正标准。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芯片制造商的可持续发展努力,例如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制程纳米数仅仅是一个表面的指标,并不完全能够客观地反映出芯片的制造工艺和性能水平。

最重要的是,消费者应该更加关注芯片的实际性能和适用性,而不仅仅局限于纳米数的标志。判断一颗芯片的制程纳米数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更主要的是,这个标准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因此,在选择使用芯片时,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需求和性能要求来进行评估,而不仅仅局限于制程纳米数这一表面指标。

综上所述,芯片制程纳米数的不确定性使得判断一颗芯片的制程水平变得复杂,并且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芯片的性能、功耗和晶体管密度等实际指标,同时关注芯片制造商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制程纳米数只是一个表面的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出芯片的制造工艺和性能水平,因此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芯片的实际性能和适用性上。

新结果!华为麒麟9000S对比苹果 高通顶级芯片,差距有多少

华为作为中国科技的翘楚,一直在推动手机行业的发展和创新。近日,华为推出了搭载麒麟s芯片的matepro,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与此同时,高通最新推出的骁龙gen芯片的跑分数据也被 使得人们对手机芯片的性能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禁要思考,华为麒麟s芯片与苹果apro高通骁龙gen这...

日本深度解析华为麒麟9000S芯片,发现一个秘密!

人们对华为麒麟s芯片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的专家团队。美国的研究结果表明,麒麟s芯片的制造工艺与美国的技术无关,因此排除了库存芯片的可能性。而日本专家团队的研究发现了一个秘密,他们声称麒麟s芯片并不是采用nm的制造工艺,而是nm的制造工艺。日本的观点认为,麒麟s芯片的本质是nm工艺...

麒麟9000S谁代工的?华为Mate60横空出世,最可能的答案在这里

华为mate手机横空出世,席卷了整个智能手机市场,令人称赞的是,它的代工企业之谜也一直扑朔迷离。今天,我们将揭开这个谜底,为大家揭示华为mate最可能的代工企业。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华为mate的发布过程。华为mate手机并没有举行大张旗鼓的发布会,却在上市当天以低调的方式突然上线,几乎一瞬间就售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