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帝最后三天的血与泪

2023-10-24 01:25:18 字數 1256 閱讀 5228

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王死社稷。灭亡前的最后三天,明崇祯帝做了什么来挽回大明王朝呢?

3月17日 拒绝退位,与李自成谈判失败。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兵临北京城下。崇祯帝接连召见大臣问计,希望有大臣能提出迁都南京,但是考虑到崇祯性格缺陷,担心秋后算账的大臣们装聋作哑地聚在朝堂,只能相对哭泣。

李自成派之前投降的太监杜勋、申芝秀前往紫禁城与崇祯帝谈判。杜、申二人见到崇祯帝后,为了在新面前邀功卖宠,力劝他退位。崇祯帝听后大怒,把他们赶出紫禁城。

李自成见崇祯帝不肯退位,便于18日下令猛攻北京外城,宫内太监曹化淳开彰义门投降,起义军蜂拥而入,北京城外城被破。

3月18日,剑杀公主嫔妃,逃跑失败。

得知李自成攻破外城后,崇祯帝登上煤山,望着北京城,连声叹息。他在煤山徘徊良久,心灰意冷地回到宫中,派人把太子朱慈娘及另外两个儿子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焒分别送到大臣家中躲藏。随后,他来到后宫,含泪拔剑砍向长平公主,悲凄地说道:“你何故生在帝王之家!”他让皇后周氏在宫中自杀,又用剑杀死嫔妃数人。

3月18日夜里,李自成率军向内城发起进攻。崇祯帝与太监王承恩手持长枪,带领数十人骑马离开皇宫,他想乘夜突围,出去后再作打算。但是由于未安排好撤退路线,崇祯帝来到齐华门,守城的太监不知是皇帝来到这里,以为其中有诈便以弓箭石块相击。崇祯帝转向安定门,城门还是不能开启。

最后,崇祯帝只得折回皇宫,鸣钟召集群臣百官,但无人到来。崇祯帝只能长叹:“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3月19日,自缢煤山,留下遗诏。

十九日凌晨,年仅33岁的崇祯皇帝绝望之中再次登上煤山,他扯下衣襟,咬破手指,在衣襟上写下遗诏:“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无伤百姓一人。”然后,崇祯帝用腰带自缢身亡。

当时,唯一跟随崇祯帝的太监王承恩见皇帝自毙,一番哭拜之后,也在对面的海棠树下自缢。

纵观崇祯最后的三天时间,他没有做好任何的积极准备去面对问题。而作为贴身太监的王承恩也没有做准备,主仆二人就是在那儿硬抗,直到局面完全无法返回。

崇祯帝的血色命运 36人的牺牲与明朝的终结

崇祯帝,是明朝历史上备受争议的皇帝之一。他的统治时期充满了内忧外患,深陷困境的明朝似乎注定要迎来末日。在他在位期间,发生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大规模杀戮,导致位大臣殒命,留下了不容忽视的历史印记。朱元璋,明太祖,是一个传奇的皇帝,他在贫苦中长大,却通过坚韧的意志最终成为九五至尊朱元璋。与其他皇帝不同的是,...

崇祯末代皇帝 挽救大明的可能性与遗憾

在大明灭亡 崇祯自缢的悲剧性结局中,我们不禁思考,是否存在挽救这个朝代的可能性?崇祯朝代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缺乏 帝王平衡术 这篇文章将 崇祯皇帝的决策和其它可能性,以及在面对危机时如何平衡各方势力,以实现历史的翻盘。崇祯登基后,他首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处理魏忠贤。杀掉魏忠贤或许是必要之举,因为他是一...

明朝灭亡 崇祯的最后决定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事件和决定令人难以理解,而明朝的灭亡便是其中之一。明朝曾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但最终陷入了内外夹攻的困境。在明朝灭亡前的最后小时,发生了两个令人诡异的事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崇祯皇帝的最后决定。公元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结束了蒙古人统治的近百年,使汉族政权开始了其辉煌的统治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