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观豫 密植精准调控 玉米亩产1吨

2023-10-28 15:30:04 字數 1193 閱讀 7888

“今年我采用了新的种植模式,传统模式亩产600公斤左右,新模式一亩地增产约400公斤,玉米亩产能达到1000公斤,这是我非常满意的。”河南省舞阳县朝锁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朝锁兴奋地说。

在舞阳县姜店乡大王村的吨粮田创建示范方,收割机正缓缓行进,穿梭在茂密的玉米植株之间,收割、粉碎秸秆、脱粒、装运一次性完成。

去年天气干旱,王朝锁的玉米产量受到影响,亩产大约为700斤。“我专门到隔壁莲花镇参观学习新的种植技术,今年开始尝试使用。”王朝锁说,今年合作社一共种植了1400亩玉米,其中将近300亩地采用了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试验的地块亩可以达到6000多株,密密麻麻的,看着很喜人。水肥一体化省时省力,通过地里铺设的滴灌带,300亩地一个人30个小时就能浇完。”

不同于传统玉米种植模式的“一炮轰”,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可以做到分次施肥、按需施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博士生闫振华介绍,该技术的核心优势是可以根据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对水肥的需求和遇到的高温、干旱、渍涝等逆境,进行灵活准确的水肥调控,既能保证玉米必需的水分和养分,同时也可以提高水分和养分的利用效率,避免养分挥发损失和在土壤中的大量残留及淋失。

明年我打算把1400亩地全部用上这种种植技术,起到示范作用,带动更多人增产增收。”谈起明年的种植计划,王朝锁信心满满。

除了好的种植技术外,漯河市还推出多种举措保障秋粮提单产稳总产。漯河市乡村振兴局、舞阳县先后开展乡村振兴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玉米密植高产和大豆提质增效示范培训班等多期专业培训,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专家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并开展现场观摩,“一对一”帮助农民。

我们创新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专家团队,建立‘院市’合作机制,成功探索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漯河市乡村振兴局**调研员宋朝选表示,测产数据显示,今年采用该高产技术的玉米试验田亩产高达1092.81公斤,创黄淮海南部夏玉米单产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舞阳县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基础设施、推广关键技术和示范带动,积极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通过积极推行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病虫绿色防控、耐密优质高产品种应用等6项玉米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实现了减量增效、高产高效。目前,全县整建制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16万亩。

据了解,舞阳县今年种植玉米约45万亩,投入玉米联合收获机890台,截至10月15日,该县玉米已全部收割完毕,平均每亩增产约118公斤。目前,舞阳县正在有序开展各项秋播备播工作,整合县内大型机械等资源优势,集中力量进行深耕除草、整地施肥等作业。(农民**·中国农网记者 孙眉 见习记者 赵博文)

鱼缸中的水草种植密度过大,对观赏鱼会造成哪些害?

各位鱼友大家好!有任何观赏鱼饲养问题,可直接全网搜索养鱼老道及关键词,比如养鱼老道 水质白浊,养鱼老道 观赏鱼黑斑 腐烂病等。鱼缸中的水草种植密度过大,对观赏鱼会有影响吗?答案是肯定的。过高的水草密度可能会对观赏鱼的生长和健康产生很多的负面影响。过度密集的水草会占据鱼缸中的大量空间,可能导致观赏鱼没...

央视网《超级工厂》走进植物医生 解密高山植物

近日,央视网 超级工厂 走进植物医生,从自主研发 原料种植 数智化工厂等环节全产业链溯源 高山植物 纯净美肌 的秘密。央视网 超级工厂 曾走进卫龙 索菲亚 安吉尔等多行业制造工厂,本次也是首次走进国妆美业,近距离感受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行业。央视网 超级工厂 走进植物医生。用中国成分打造中国品牌 年,...

曝光央媒密令,火速排查封杀消息

杨颖的突然举动成为了 关注的焦点,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 传闻。央媒的一纸密令 后,社会各界立刻展开了对杨颖的深入调查和分析。无论是她的个人生活还是工作背景,都被仔细梳理和呈现在公众面前。一些 更是回顾了杨颖过去的表现,并对她最近的举动进行了犀利的评论和分析。这种集中关注让整个事件变得更加复杂和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