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乡村有“颜”又有“品”

2023-10-28 22:20:09 字數 2489 閱讀 5243

金秋时节,行走在屏南乡村,领略秀美风光,欣然发现,以生态为底色,各乡村正肆意挥洒自身独特的韵味,尽显“最美乡愁”——

墘头村。王志凌 摄。

熙岭龙潭村,一座座荒废老宅破茧新生,化为书吧、茶室、民宿,全国各地游客甚至海外宾客纷至沓来,他乡成故乡。

熙岭四坪村,一场场乡村文化盛宴接连开演,**诗歌、绘画,营造出开放、自由、包容的生活氛围,令古村愈加迷人。

厦地村。叶陈芬 摄。

屏城乡厦地村,一片片稻浪随风起伏,三三两两游客或漫步稻田之间,或穿梭小巷之中,或在先锋水田书店驻足休憩,“古味”与“新生”让寂寥“书乡”重焕生机……

屏南县山清水秀,散落于山水之间的古村落如繁星点点,152个村落中有三分之二以上保存较为完整,其中,有中国传统村落2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个、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7个。

四坪村。叶陈芬 摄。

在屏南的秀美山水间呼吸清新空气,在古村漫游中享受岁月静好,已成为许多游客追逐体验的“诗与远方”。而这背后,源自屏南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改革思维推动乡村发展,在组织振兴、古村落保护利用和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造就了一个个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具有屏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

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也是根本保证。

为解决乡村管理人才不足、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屏南县一方面打破村与村的界限,组建片区党委,根据片区各村的资源禀赋、地理条件、产业基础,聚合村级资源,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推动优势资源规模集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县已成立片区党委15个,覆盖村庄53个,片区内各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提高60%。另一方面,为解决乡村农民技术员、综治协管员等“六大员”队伍薪资待遇低、整体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屏南县全面开展农村“六大员”整合,将原来分散的20多个“六大员小岗”,压减到5个至9个“大岗”,人数从原来的2970人缩减至1083人,在未增加财政负担的前提下,改变了过去担子没人挑、具体工作落不到实处的局面。同时,择优选择“六大员”兼任村务监察员、村级助理监察员、特约监察员,强化村级事务监督,走好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此外,屏南县在全省率先为外地来屏定居创业的新村民颁发《居住证》,让其享受同等教育、医疗、贷款等权利,并大胆尝试新村民参与村庄治理,促进新老村民融合共治。

连片保护、活化利用古村落

古村落是记得住乡愁的地方,守护古村落“最原始”的模样,并不断延伸其文脉和精神,是古村落保护利用的必然选择。为此,屏南县积极探索,创新“认租”和“工料法”机制,致力把日渐“空心化”的乡村建设成有情怀、有活力的美好家园。今年,屏南县还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老屋“认租”机制,即由村委会建立中介平台,先从村民手中租下闲置的老屋,再把这些老屋按统一标准出租给新村民,有效避免流转**现权益纠纷、哄抬租金等无序现象。吸引了全国各地文艺、电商等团队入驻,将修缮后的老屋活化为民宿、书屋、艺术空间等新业态。

在古村老屋修缮过程中,屏南县总结摸索出一套农村小型项目“工料法”管理模式,对老屋修缮等投资额在400万元以下的村庄小型项目,由村委会自行购料、请工、施工,实行材料入仓、出仓、用料、用工、施工等全程监督。该机制充分发动村民参与,有效节约修缮成本,提高了建设效率。以熙岭乡为例,目前,已采用“工料法”建设农村小型建设项目77个,累计投入资金7546万元,测算节约资金2600余万元,且平均每个项目可节约前期时间3个月至4个月。

特色产业兴村富民

发展产业要能人带动。屏南县坚持“实用即人才”理念,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招募令,精选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这些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负责指导几个村或一个产业带发展,通过领办项目、组团帮扶、订单服务、校地合作、定期研讨等多种形式,兴产业促发展、抓建设美环境、办实事惠民生,在希望的田野上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屏南县紧抓电商时代“风口”,回引农产品sc认证企业负责人作为特聘指导员,和县电商办合作,每年培训乡村主播3000多人次,让培训合格的主播通过计件售卖农产品,短时间内电商平台和主播销售额呈爆发式增长。2023年,屏南县菌菇产量仅占全国的0.5%,但销售额占抖音全网菌菇销售额的三分之一。

此外,为切实扛起责任、端稳“饭碗”,2023年3月,屏南县发起“粮食安全屏南行动”,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党员干部认领一亩田”活动;2023年,由国企开发运营,实现从**主导向市场化运营转变;今年,探索稻菌轮作等循环种植模式,鼓励粮食经营企业申报sc认证,提高粮食附加值。三年累计认领撂荒地5741亩,社会化认领比例超三分之二,同时,培育了“白晓洋”“好彭友”等个性化大米品牌,还衍生出“稻田+研学、摄影、民宿、自然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激活了乡村振兴引擎。(闽东**记者 叶陈芬 通讯员 甘叶斌)

村村有好戏丨瞧!这里的村子有“颜”更有“质”

潍坊 社潍坊融媒讯晚秋的高密,蓝天白云,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漫步高密街头巷尾 田间地头,一出接一出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产业兴旺的 好戏 正扑面而来。课余时间,孩子们在高密市开发区冯家庄的宝德书院阅读。走进高密市胶河社区张家庄村,整齐漂亮的街道宽阔笔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路边 墙角很难看见一片垃圾 一...

乡村振兴有挑战,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如何努力才最有效?

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维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乡村旅游逐渐规模化 现代化,其经济前景日益明朗,对于支撑乡村产业振兴起到重要作用。根据文旅部统计数据显示,年 月,全国乡村旅游总人数达.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亿元。乡村旅游经济的繁荣发展,在很大程度上...

黔东南 乡村主播劳务品牌助力群众增收有道

自贵州 村超 开赛以来,黔东南州榕江已经吸引了上百万人次到场观战 全网流量突破了亿。借助 村超 的东风,榕江县的农产品卖得风生水起。图为榕江县一名 村超 乡村主播正在开通直播推送销售本地农产品。以 村超 为平台,榕江积极发挥新 电商 新三变 优势,大力推动榕江西瓜 百香果 小香鸡 葛根等农特产品和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