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的情节表达方式(下) 在“草原上”感受基调与人称变换

2023-10-23 04:40:32 字數 4042 閱讀 4742

#百万创作者计划#

文学作品创作在展开情节上面,通常都以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三人称(他、他们)进行叙述;也有用第二人称(你、你们)的;还可以采用人称转换,从多重角度交叉叙述。

叙述的基调是指我们(叙述者)在写作时所采取的身份、地位、口气、语调和感**彩。

作品的基调,贯穿于情节的始终(开局到结束)。不同的作者和作品,具有不同的基调,或严谨隽永、或自然明快、或高亢激越、或悲哀低沉、或忧郁缠绵等等,都能引起人们(读者)的强烈共鸣和深切感受。

本节课,我们就通过阅读,来感受体会、学习一下。

范例作品】 短篇**《草原上》(高尔基)(苏联)

原文

我们离开贝列科卜的时候,心里不痛快极了——俄得跟狼一样,恨全世界的人。在接连十二个钟头里面,我们用尽了我们的本领同努力,想偷一点儿或者挣一点儿东西来,都不行。到最后我们相信不论是这件事或者那件事我们都办不到,就决定再朝前走。到哪儿去呢?总之——再朝前就是了。

我们准备完全顺着我们已经走了很久的生活的道路再朝前走——这是我们每个人默默地决定了的,而且也明白地表露在我们的饿眼的怒光里面。

我们一共三个人;我们大家认识还不久,是在德聂泊尔河岸上赫尔森的一家小酒店里碰见的。

一个是铁路上护路队的兵,后来——好像做过线路领工员,是一个红头发、有气力的人,有一对冷冷的灰色眼睛;他会讲德国话,而且有很丰富的监牢生活的知识。

我们这位兄弟不爱多讲自己过去的事情,在这上面他多多少少总有些充足的理由,所以我们大家互相信任——至少在外表上是信任的,因为在内心,我们每个人连自己都不大信任呢。

我们的第二个伙伴是个清瘦、短小的人,他老是带着怀疑的样子噘起两片薄嘴唇。他讲起自己来,还说他以前是莫斯科大学的学生——我和那个兵都把这个当成事实。

实际上不管他从前什么时候做过大学生也罢,侦深也罢,小偷也罢,在我们看来,那完全是一样的,——只有一件事是重要的,那就是在我们认识的时候,他是跟我们平等的:他挨饿,在城里受到警察的特别的注意;在乡下受到农人们的猜疑,他怀着那种受虐待的饥饿的走兽的怨恨恨这两种人,梦想着普遍地对所有的人和所有的东西报仇——总之,不管从他自己在大自然的皇帝和生命的主宰们中间的地位来说,或者从他的心境来说,——他都是我们的田野里生长出来的果子。

第三个是我。由于我从小生就的谦虚,我决不讲我的长处,可是我不愿意在你们面前显得天真坦白,所以我也不讲自己的缺点。不过,也许可以说供给一点关于我的性格的材料吧,我得说,我一向都以为自己比别人高明,而且一直到今天还好好地保持着这个见解。

就这样地,——我们离开了贝列科卜,朝前走去,我们在打牧羊人的主意,人在他们那儿总可以讨到面包,而且他们很少拒绝过路人的这种要求。

我跟兵两个人并排走着,“大学生”跟在我们后面。他的肩膀上挂着一件类似短外衣的东西;在他那瘦得见骨头的、剪得光光的尖脑袋上面,安放了一顶破烂不堪的宽边帽子;一条有各种颜色补钉的灰裤子紧紧贴在他的瘦腿上,他还用他的衣服里子搓成了细绳,把他用大路上拾来的靴筒子改做的东西绑在脚底,他管这个制造品叫做“草鞋”。他默默地走着、踢起很多的尘土,一面闪着他那对带绿色的小眼睛。

兵穿一件红洋布的衬衫,据他自己说,这是他“亲手”在赫尔森得来的;他还在衬衫上面加了一件暖和的棉背心。脑袋上戴了一顶颜色模糊的军帽,而且照着军队的规矩帽檐斜扣在右眉上面。一条宽大的乌克兰牛车赶车人穿的紧口灯笼裤在他的腿上摇来晃去。他光着脚。

我也是穿得破破烂烂,而且光着脚。

在我们的四周,草原象巨人张开两只胳膊似地向四面八方伸展开去,无云的天空的炎热的蓝色圆顶罩在它上面,它象一个滚圆的黑色大盆子,摆在那儿。灰色的、满是尘土的大路,像一根宽带子似地把草原切断了,这条路烧着我们的脚。我们常常看见一块一块鬃毛似的新割的谷田,像那个兵的好久没有修过的脸颊,像得很出奇。

兵一边走,一边用沙哑的低音唱着:

我们唱歌赞美你的神圣的复活。”

他从前在军队里服役的时候,他在营部礼拜堂中担任过礼拜堂司事一类的职务,他知道数目多得数不清的赞美诗、诗篇和短颂歌,而且每逢我们谈话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他就滥用起他的这种知识来。

在我们的前面,地平线上生出来一些轮廓柔和、浓淡适中的从浅到淡红色的形体。

我们就朝右面走了。

我回过头来朝后面瞧。离我们远远地,草原上突起一个黑黑的小堆,太阳光正照在那上面。

你是在瞧他有没有活起来吗?不要害怕,他不会站起来追我们的……那个学者明明是个熟手,他把他彻底解决了……啊,这个好同伴!他可害够我们了!唉,兄弟!人在变坏,坏人一年比一年地多起来了!”兵悲哀地说。

草原静寂而荒凉,充满了早晨的鲜明的太阳光,在我们的四周伸展开去,在地平线上跟天空溶合在一块儿了,现出一片这么明朗,这么和善,这么强烈的光芒,使人觉得在蓝色圆顶覆盖下面的这一片自由的原野的广大地区中间,不可能有任何黑暗的不公平的事情。

真想吞点什么东西进去,兄弟!”我的同伴一边卷纸烟一边说。

今天我们吃什么,又在哪儿吃,又怎么吃呢?”

这是一个问题!

说故事的人(我的病床旁边的邻人)在这儿结束了他的故事,他还对我说:

就这样完了。我跟这个兵非常要好,我们一块儿一直走到喀尔斯省。这是一个善良的、有经验的家伙,一个典型的流浪汉。我敬重他。一直到小亚细亚,我们都是一块儿走的,可是到了那儿我们就失散了……”

您有时候会记起细木匠吗?”我问道。

就象您刚才看见的,或者应当说——就象您刚才听见的那样……”

那么……不觉得什么吗?”

他笑了。关于这件事我应当有什么感觉呢?在他遇到的事情里面,我并没有责任,就像在我遇到的事情里面,你也没有责任一样……而且不论哪一个人在任何一件事情里面都没有责任,因为我们大家都一样地是——畜生。”

作者写了三个不同身分、偶然纠合到一起的流浪汉,深夜穿越草原的遭遇。

他们三人与身患热病的细木匠经过一场搏斗,最后大学生流浪汉趁细木匠睡着后,把他掐死了,并劫走了他的钱财。

叙述者(作者)忧郁、严峻、悲愤的基调,发人深思。

高尔基的《草原上》,基本上是用第一人称叙述的。但在最后极简短的尾声中,采取了人称变换模式,由第一人称转为第三人称。

从短篇**《草原上》可以看出:

在同一作品中,为了内容和表达的需要,人称有时是可以变换的。

划重点】 我们在写作实践过程中,如果需要变换人称时,一定要过渡得自然,不能够让人(读者)感到突然,产生误解,影响叙述的整体效果,切记,切记。

期待您点击我头像进空间,提出您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以便于我们小讲堂工作的改进。如果能够点赞、关注,就更加感激不尽了。

谢谢大家。

文学创作的情节表达方式(中) 读《给亡妇》学第二人称叙述角度

百万创作者计划 叙述的角度是指我们 叙述者 的观察点 立足点。换句话讲,也就是介绍人物经历 叙述事件的经过 从什么角度,用什么人称进行表达。展开情节,通常都以第一人称 我 我们 第三人称 他 他们 进行叙述 也有用第二人称 你 你们 的 还可以采用人称转换,从多重角度交叉叙述。本节课,我们来阅读学习...

男女情感的迥异表达方式

动情之后,男人和女人会因为性别上的差异,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男人倾向于内敛和保持独立,而女人则更倾向于外露和依赖。这种差异 于性别角色的塑造 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男人和女人在情感中有哪些不同的表现。许多男人在情感表达上相对保守,更倾向于内敛和掩饰自己...

创作文学历史人物方法 曹操肖像绘画指南

在这篇绘画教程中,我将为您介绍如何画一幅栩栩如生的曹操肖像画。在这个教程中,我们将 曹操的历史背景 文化作品中的描写,以及如何传达绘画的立意。以下是绘画步骤。步骤 了解曹操的历史背景。在开始绘画之前,了解曹操的历史背景至关重要。曹操是中国三国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形象在 三国演义 中被广泛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