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逐绿” 新能源产业集群“链”出新动能

2023-10-24 17:14:34 字數 1536 閱讀 9592

随着锂电池在动力及储能应用场景的适配度日益加深,无论是方形、圆柱还是软包电池,都在朝着“更大”的容量发展。通过增大尺寸、提高容量、简化结构等手段,锂电池不仅能够适应更多应用场景,同时也能降低综合成本。

在方形技术路线上,纯电车型的动力电芯容量已达到170ah、190ah以上。与此同时,储能电芯容量的进展也在向280ah和300ah以上迈进,甚至有更高的储能电芯容量达到560ah的方向布局。目前,储能280ah大电芯的市场份额已超过80%。

在圆柱形电池技术的演进过程中,初始的18650尺寸已逐步被更大型号如系、32系、46系、60系等大直径、大尺寸圆柱电芯所取代。以特斯拉4680电芯为例,其容量达到了2170电芯的5倍。

根据相关数据,随着电芯容量及结构工艺的变化,电池企业对产品性能及大规模智能制造的追求不断提高,对锂电池核心工序之一注液设备的升级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由于电池尺寸和容量的增大,对注液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便对注液精度、注液效率以及浸润效率等参数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挑战。另一方面,新型电池结构的演变,如46系列大圆柱电池新增的揉平工艺,大方形/刀片电池采用的叠片工艺,使得电芯内部结构更加紧凑,从而给注液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当前,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赛道**战愈演愈烈,降本压力已全面蔓延至锂电池领域。如何满足锂电企业对于高速稳定生产、降本提质、能源节约、智能化运维的要求,也成为新能源装备企业的思考方向。

在新能源赛道上,**战的压力使得锂电池企业面临着降本提质的严峻挑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些企业需要寻求一种能够高速稳定生产、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并实现智能化运维的解决方案。

新能源产业链中装备企业因此承担起了满足锂电企业需求的重任。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思考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设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一些企业选择了研发新的智能制造装备,通过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这些装备还能够实时监控生产数据,及时预警潜在问题,减少产品质量差异和不良品率。

另一些新能源装备企业则将目光投向了能源管理。他们开发了一系列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测企业的能源使用情况,优化能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这些系统,企业可以大幅降低能源成本,同时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也有不少企业选择进入工业互联网领域。他们通过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应用于生产过程中,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全面数字化监控和管理。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计划。

在满足锂电企业对于高速稳定生产、降本提质、能源节约、智能化运维的要求的过程中,智能装备企业也实现了自身的转型升级。他们通过不断创新和研发,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新能源动力电池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新能源动力电池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将详细分析新能源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 市场现状 技术瓶颈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新能源动力电池的机遇与挑战。一 新能源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产业...

134届广交会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盛宴,引领未来出行新风向

随着国际 形势的风云变幻,第届广交会着眼全球市场,巧妙布局,为参展企业提供更广阔的机遇。本次展会的第一期呈现出了家电 电子消费品 机械设备 新能源等机电产品展区,其中新能源展区成为一大亮点,规模激增 为高科技 高附加值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展示平台。新能源汽车及智慧出行成为新的焦点。从代步车 轿车 公交车...

如何确保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安全

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问题,如电池安全 充电安全等。因此,如何确保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安全,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应加强监管,制定严格的安全标准。应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监管力度,制定更加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