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课间圈养”责任分配 还学生一些自由

2023-10-28 11:50:36 字數 1176 閱讀 1807

近日,山西晋中一老师称,七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偌大的校园空空荡荡,引发不少关注。有学生表示,课间10分钟,拖堂2分钟、提前2分钟,上厕所跑都来不及。

学生被“课间圈养”的事情,此前就有过**报道,也引起过热议。所谓的“课间圈养”,就是现在一些中小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在课间10分钟也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以至于学生往往只能在教室里待着,充其量出去上个厕所,以前那种课间跳绳、跳房子、踢毽子、打弹珠等儿童游戏在校园内消失了。

课间圈养”,显然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上过学的都知道,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听了45分钟的课之后,最好站起来伸展一下身体,走出教室看一下远方,让自己放松放松,才有精力接着学习。而长期久坐更会给身体带来直接伤害。此外,“课间圈养”也是对学生的不信任,这是在某种程度上认为孩子没法自我管理,害怕其惹出事。

学校搞“课间圈养”,看似严格管理,实质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体现。为了不承担意外责任,干脆“一刀切”,直接剥夺学生自由玩耍的时间和空间,想让所有的孩子都安安静静地待在座位上,不给自己惹麻烦。这样的做法,俨然已背离教书育人的初衷。

学校之所以这样做,当然也有无奈的地方。那就是,学生一旦出什么事,学校就要承担“全部责任”,有时候哪怕学校没错,家长也要闹一闹,学校也得为此烦心。虽然依据法律规定,比如《侵权责任法》里面就有规定,学生在学校出现意外,学校只要能证明自身尽到职责,就没有责任。但现实的难处在于,学校要如何证明自己完全尽到责任、没有过错呢?非常之难。在不少家长看来,自己孩子一旦出事,学校最起码也有监护不力之责,这相当于让学校在孩子安全上承担“无限责任”。

说到底,“课间圈养”背后是一个责任分配问题,就是孩子一旦出了安全事故,家长和学校各自承担多大责任。只有把这个责任厘清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课间圈养”的问题,让孩子能够自由的玩耍和活动。

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首先需要明白没有绝对的安全,人喝凉水都有塞牙的时候,那么,孩子在玩耍、打闹之时,难免出现意外。关键是,要把这种意外发生的可能性控制到最低,并且应制定一个紧急预案,以保障一旦发生意外也有一个良好的问题应对机制。

例如,以前上海的探索就有借鉴意义,就是专门针对校园体育运动意外伤害设计校园**,这个**以意外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为依据,不涉及学校和学生的责任认定。亦即,学生在校园运动伤害事故中受伤,无论学校是否对此事承担责任,**都会予以赔付。有了第三方兜底,就能规避家校之间的直接冲突,也能起到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作用,值得参考。

昆明**评论员。

责编:李冬雨。

编审:周晓雪。

终审:周健军。

课间校园空荡荡,“圈养现象”何时休?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国现在大部分的中学和小学,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存在着这样的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学校不是放假,也没有放学,是属于正常上学期间,本来是学生活动的课间,偌大的校园却空荡荡,静悄悄,没有一个学生。那么,学生都去 了呢?都乖乖地呆在教室里,除了学习,不允许做别的事情,上厕所也不行,有的学生要...

课间圈养愈演愈烈,学生身心健康面临严重问题

课间圈养现象愈演愈烈,学生的身心健康面临严重问题。课间圈养现象通常是指学生在课间不愿意出教室,而是选择留在教室内进行自己的活动,又或者被限制出教室,要求在教室内休息。这个现象的产生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学生的行为习惯 心理状态以及学校 家庭环境都有关系。当前学生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平时更多接触到的是...

一教师吐槽 课间圈养现象愈发严重

课间圈养现象指的是学生在课间不愿意出教室,而是选择留在教室内进行自己的活动,这一现象在一些学校中愈发严重。对于这一事件,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首先,课间圈养现象的出现可能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有关。一方面,现代社会中,学生们接触到了更多的电子产品和虚拟社交平台,这使得他们更倾向于在课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