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做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

2023-10-21 12:05:05 字數 5534 閱讀 4020

◇多年来,浙江持续深化“八八战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浙江正聚焦国家所需、群众所盼、未来所向,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向往,不断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

对照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第一步”目标,时间已经过半,阶段性进展凸显。截至2023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90;地区居民收入最高最低倍差缩小到1.58,是全国区域发展最均衡的省份之一。

创新是第一动力,改革是关键一招,开放是必由之路。近年来,浙江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优化开放型经济“大环境”,以重点领域改革为牵引,全面推进各领域体制机制创新。

坚持“文脉赓续”,深入挖掘文化基因,切实把文化资源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发展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已成为浙江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共识。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邬焕庆 王俊禄 顾小立。

杭州奥体中心体育游泳馆(左)与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2023 年 4 月 26 日摄) 江汉摄 / 本刊。

场馆星罗棋布,亚运争金夺银、赛事酣畅;地铁四通八达,人们走亲串友、其乐融融……这个秋天,“亚运之城”杭州迎来四海宾朋,共享体育盛宴,感受科技与人文多重魅力。

今年是浙江“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20年来,浙江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从环境“压力山大”到建设美丽浙江、从率先实现总体小康到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历史性飞跃。

面对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浙江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拼搏精神,努力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做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

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

承载亿万人期盼的巨型数字人跨越钱塘江,携手运动员点燃主火炬,完成亚运史上首次数实联合点燃火炬的壮举;钱塘江潮涌搬上“大莲花”舞台,“弄潮儿”在数字技术打造的“浪潮”间起舞;通过裸眼3d视效呈现拱宸桥,船只穿越时空,让人文与科技深度融合……

此次开幕式堪称数字创新和人文风采的完美结合。”国际奥委会主席**表示。

透过“亚运之窗”,可以窥见科技创新引领下的现代产业图景。

拥抱数字化、智能化浪潮,杭州乃至浙江的科技创新正在提速,高质量发展的脚步坚实有力。

作为浙江省重要创新引擎,之江实验室今年获批建设全国首批、浙江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近年来,浙江整合创新资源,新型实验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企业科创平台拔节生长,为浙江在科技前沿领域加快突破奠定基础。

先进制造业是浙江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钱塘江奔涌向前,两岸高新区崛起大批“专精特新”企业;“鱼米之乡”杭嘉湖,多个科学谷成为长三角创新创业新高地;东海之滨,世界级港口奏响新时代开放强音;浙西南山区,绿色生态产业谱写共富新曲……浙江大地,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释放出高质量发展强劲活力。

重大交通项目既是惠民工程,也是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基础工程。8年间,杭州市形成了480公里城市快速路网、800公里高速公路网、516公里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网、376公里高速铁路网,便捷的交通圈让杭州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创新浪潮,不只奔涌于现代化的车间,更延伸至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

走进地铁,装有oled智慧车窗系统的“亚运专列”带来耳目一新的乘坐体验;徜徉街区,戴上ar眼镜便可“穿越”来到古代杭州;坐上长凳,无线充电功能让人们口袋中的手机恢复“活力”……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金秋时节,“大道之行——‘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吸引了大批参观者。展览中,一个个精彩蝶变故事、一张张基层百姓笑脸打动人心。

浙江大学教授黄祖辉认为,“八八战略”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依靠人民与造福人民有机融合。

多年来,浙江持续深化“八八战略”,接续推出“民呼我为”“四张清单一张网”“最多跑一次”“数字化改革”等重大改革举措。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表示,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浙江正聚焦国家所需、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系统部署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向往,不断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

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

从手摇拨浪鼓的“敲糖帮”,到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26个大类210多万种商品汇集于此,又销往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义乌国际商贸城的线下商铺达到7.5万家,常驻外商1.5万名,关联着全国210万家中小微企业。

义乌市场的盎然生机,是浙江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

当前,浙江正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是基础。今年8月,浙江市场经营主体突破1000万户。千千万万的市场经营主体,正成为浙江经济运行的活跃细胞,进一步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以城带乡、城乡融合互补,不断填平城乡鸿沟。

窗外山明水秀,室内欢声笑语,金秋时节,走进浙江台州黄岩区沙埠镇横溪村共富工坊,十几位上了年纪的村民一边手工制作节日挂件,一边拉着家常。

去年以来,横溪村两委班子利用沙埠镇工艺品企业较多的优势,积极对接沙埠商会和旭鼎工艺品党支部,引入工艺品来料加工,建立“裕民坊”共富工坊,帮助村民实现就业增收。

目前,横溪村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村庄的发展,“一村富”正走向“整片兴”。

共富工坊”是浙江基层群众首创,通过“订单进村、就业到户、人人共富”等方式,让村社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赚、能顾家,企业则以灵活用工对冲淡旺季、招工难、成本高等困扰。对这些创新,浙江省委层面及时总结规范、提升推广,以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实现以强带弱、以城带乡,工农互助、优势互补。

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走进杭州市西湖区翠苑街道翠苑一区,“民呼我为”的为民理念温暖着老幼残孕,关联着柴米油盐,融入了百姓生活。

建成全省首家社区老年食堂,并迭代形成康养一体化的智慧食堂;开设0至3岁婴幼儿托育中心、青少年科普活动馆;打造“翠品牌”系列民生综合体,让老小区居民享受到高品质物业服务……多年来,翠苑一区不断深化“民呼我为”工作体系,进一步推进党建统领、网格管理工作,把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民呼我为”已从一个社区、一座城市传遍之江大地。

对照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第一步”目标,时间已经过半,阶段性进展凸显。截至2023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90;地区居民收入最高最低倍差缩小到1.58,是全国区域发展最均衡的省份之一。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

太阳”是亚奥理事会的象征符号,“赛道”代表体育竞技,“扇面”反映江南人文意蕴,互联网符号契合杭州城市特色……杭州亚运会会徽“潮涌”中的几个主要元素,将赛会的包容与开放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参赛人数创下亚运历史之最,亚奥理事会45个成员实现“大团圆”;武术、藤球、克柔术、卡巴迪等一个个富有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的项目,展现着亚洲文明的多元与自信。

在赛场之外,深植于浙江土壤中的开放基因,以服务全国、放眼全球的视野来谋划改革,共同发展、开放融通的亚洲之路越走越宽。

东海之滨的宁波舟山港,塔吊林立,巨轮穿梭,集卡来来往往,码头装卸繁忙。2023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超12.5亿吨,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

谈起港口近年来的变化,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桥吊班大班长竺士杰深有感触:“集装箱货物越来越多,港口一天比一天忙碌。国家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我们朝着打造世界一流强港迈进的脚步也更加坚定。”

创新是第一动力,改革是关键一招,开放是必由之路。近年来,浙江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优化开放型经济“大环境”,以重点领域改革为牵引,全面推进各领域体制机制创新。

开放发展跃上新台阶,作出新贡献——

数据显示,2023年浙江外贸进出口规模已达4.68万亿元,居全国第三。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升至全国第五,对外实际投资规模跃升至全国第二。全省有实绩的外贸主体突破10万家,新老浙江企业不断走向世界,不断发展壮大。

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张钱江说,浙江将推动产业加快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加快外贸强省建设,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优化外贸结构,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开放平台取得新突破,探出新路子——

2023年5月16日,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宁波开幕。

本届博览会到会参展商超3000家,专业采购商超10000名,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提供了更多机遇。

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的繁荣,是浙江努力发挥各种开放平台的功能作用,创新利用外资、拓宽外贸渠道的缩影。此外,浙江自贸试验区还在全国率先实现赋权扩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实现省域全覆盖。

开放网络得到新延伸,实现新拓展——

近年来,浙江加快建设千万级集装箱泊位群、长三角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嘉兴长三角航空物流枢纽中心等标志性项目,全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促进国内国际产业联动发展。

浙江省省长王浩表示,浙江坚持服务“国之大者”与促进省域开放相结合,奋力打造高能级开放大省,为实现“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开辟新空间、增添新动力。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

积极探索。在杭州亚运会期间,“薪火”火炬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其总体设计思想来自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火炬设计指导、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王昀说,“薪火”包含着文化传承寓意。

千百年来,杭州以“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享誉世界,被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

今天走在杭州街头,“薪火”所传达的理念,融入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细节之中。

每周都有讲座、有展览、有交流,一开馆就开放、一开放就爆满。”在社交**上,不少网友在“打卡”杭州国家版本馆后写下了这样的评价。

邀请业界“大咖”开讲并举办线上直播,打造“文润阅读角”等轻松活泼的阅读品牌……2023年落成的杭州国家版本馆,在年轻人中积攒了不少人气,已成为一座亮眼的“新地标”。

从杭州放眼浙江,借亚运会东风,之江大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的步伐,愈加坚实有力。

全面提升文化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全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

之江文化产业带、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等重大平台加快推进;“跟着课本游浙江”等品牌推动一批“文旅+”“文旅”新业态蓬勃发展;“浙里文化圈”“游浙里”等应用迭代升级……在之江大地,提品质、优业态已成为文化产业界发展的共识。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芮宏说,近年来,浙江紧扣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战略目标,加快打造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浙江样板”,未来五年,全省文旅项目将完成投资超过1.2万亿元。

扎实推进文物安全保护利用、文化遗产挖掘传承,大力实施文博强省十大工程——

坚持“文脉赓续”,深入挖掘文化基因,切实把文化资源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发展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已成为浙江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共识。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多年来接续推进;扎实推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出版学术著作超过1700部;持续擦亮运河文化、阳明文化、和合文化、宋韵文化等优秀历史文化金名片……在之江大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举措密集,成果丰硕。

持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力度,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说,浙江创新推进以精神富有为标志的文化发展模式,缩小城乡、地区和不同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差距,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区域均衡的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高标准建成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创新打造城市书房、社区文化家园等基层文化阵地矩阵;建成8000多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在之江大地,更多基础设施正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

瞭望》2023年第43期 )

国际锐评丨世界现代化的绿色之路怎么走?

本文 央视新闻客户端 绿色丝绸之路 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过去的死胡同,走上一条造福人类和地球的新路。在近日举行的第三届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发言,引发参会代表们的共鸣。绿色是共建 一带一路 的底色。过去年,南美高原竖起光伏电站 中亚最大的风电项目坐落戈壁滩 南亚河上建起水...

三重逻辑,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

人民论坛网 人民论坛杂志。请注明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系统化的科学理论建构,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具有怎样的生成逻辑?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代玉启教授日前在 人民论坛 杂志刊文指出,中国式...

晚清新政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

中国晚清时期,经历了列强侵略 西方文化涌入以及一系列改革运动。这个时代,是中国传统向现代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中西文化碰撞的时刻。本文将深入 晚清新政,这一改革潮流在中国历史上的关键作用。晚清的社会与文化多元。晚清时期,中国的城市变得更加多元化。华人开始穿西装,但传统的汉服和旗袍依然存在。鸦片成为社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