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身世之谜

2023-10-26 17:15:04 字數 1924 閱讀 8563

老子,本名李耳,生活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始祖。老子学问和名气如此之大,但他一生的事迹所诉诸于史籍的却很少,至今,人们对他的身世来历仍存在着不少的疑问和争议。

疑点一:老子的“身份”

在众多的有关老子身世的史料记载中,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算是最权威也最武帝完整的资料,但也不过才几百字,并且没有具体交代老子的姓名、年龄以及生卒年月等。根据《老子韩非列传》的记载,老子是楚国人,姓李名耳字聃,曾经担任过周守藏室之史。后来,周王室没落,老子辞掉官职通过函谷关来到秦国,留在了当时的官吏尹喜那里,然后写下了著名的《老子》五千言。从这以后,史料上就再也找不到相关的记载了。另外,文章又在后面提到一个名叫老莱子的楚国人,并且这个人也写了十五篇道家思想体系的著作,因此怀疑这个人其实就是老子。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周太史儋也面见过秦献公,所以他也很可能的就是老子。

西汉前期,统治者采用道家黄老学说治国,因此,老子太极图在西汉前期十分流行,尤其是在江淮流域,也就是楚文化圈。根据绵阳出土西汉木胎漆盘和老子太极图的流行可以判断,道家易学学术体系在西汉前期并没有失传。儒家易学的传承授受关系在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中被详细地记载下来,但道家易学却没有多少相关内容。先秦时期,儒、墨、道三家并为显学,但《史记》中有《孔子世家》《仲尼**列传》《儒林列传》三卷详细论述了儒家的人物和事迹,但在道家方面则只有一个篇幅极短的《老子韩非子列传》,并且对道家的人物和事迹的记录也相当简洁。老子、庄子的言论只有几条,墨子就更少了,只在《自序》中有所体现。通过这两件事,就能联想到董仲舒和汉武帝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项活动进行的是多么彻底。董仲舒的“除了孔孟所倡导的儒学,其他的学问都不算是六艺,不能够与孔孟学说并存”的主张得到了贯彻,所以可以这样说,司马迁的《史记》就是汉武帝视野中的《史记》。

老子太极图是道家作品,后来被历史学家进行了破译,由此可以确定老子的真实姓名。根据王先胜所著《绵阳出土西汉木胎漆盘纹饰识读及其重要意义》一书,可以查到太极图产生的年代应是在汉文帝十三年前,而司马迁写作《史记》则是在这个时期之前。因此,它用两个耳形构图绝非是根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内容而来,这很有可能展现的就是历史的面目一一也就是老子名李耳、字聃,同时,也是对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一文内容的认可和肯定。

学者高亨认为李、老在古代读音相近,而老子生活的那个年代是没有李姓的,所以他说李耳就是老子,他的姓氏应当同孔子、孙子、墨子一样,都是以姓为称。但是,上文所提到的三个人一一老莱子、周太史儋以及李耳究竟是不是同一个人,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考证。

疑点二:老子的年龄界定。

老子韩非列传》给出了两种有关老子年龄的说法:一种是老子生活了160岁,另一种是200多岁。

根据《老子韩非列传》一书中所载的老子世系可以得知,老子的儿子名叫宗,是魏国的一名将领,被封在了当时的段干。在《史记·魏世家》和《战国策·魏策》都有这样的记载:公元前273年,魏国将领宗败于秦国将领白起,魏王为了保住自己的国家,便派宗前去求和。文中又有记载,孔子曾经向老子求教,已知孔子生在公元前551年,那么由此得出老子必然不会比孔子更晚,如果说前宗在战败之时已经30岁,那算起来老子应当已经200多岁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由于历代帝王对文化制度的限制,可能到了西汉时期的司马迁这里,已经无法获得完整的一手资料了。况且,《史记》在老子的姓名和年龄上都记录得很少,我们无法从中获得更多有关老子的信息。也可能这不是司马迁本人的主意,也或者当时他知道一些关于老子的情况,但由于受到种种限制无法全盘托出。

由于以上这些情况,我们不得不说,老子的身世至今还是一个难解的谜题。或许,这个谜题只有等待新的考古发现来解决了。

蒋纬国 身世之谜

蒋纬国的身世之谜 蒋介石和戴季陶,谁是他的亲生父亲?年的一天,蒋纬国走进宋美龄的书房看书,他随手翻开了一本美国作家所写的 亚洲内幕 这本书。蒋纬国本来只是翻开随便看看,哪成想会在这本书里看到关于蒋家的事情。其中有一部分内容写的是 蒋纬国并非蒋介石亲生,而是戴季陶的儿子。这句话深深打击了蒋纬国,他想到...

姜子牙的身世之谜 从甲骨文解密传奇的起源

姜子牙,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其故事在民间广为传颂。每逢春节,人们贴对联,往往能见到 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 的字样。然而,尽管姜子牙的事迹广为人知,对他的身世却一直知之甚少,这成为一个历史谜团。随着地下文物的不断挖掘,尤其是甲骨文和西周古墓的发现,姜子牙的真实身世渐渐浮出水面,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位传奇人...

袁春望 太后背后的身世之谜

评 延禧攻略 的大结局即将上演,触发了一个扣人心弦的反转情节 太监袁春望究竟是不是太后的亲生子?这个问题引发了观众们广泛的猜测和讨论。在剧情中,太后对待袁春望的态度和说辞产生了诸多疑问,但细致入微的分析揭示了一个深藏多年的身世之谜。太后一向以宠爱她的孩子闻名,但这并不能证明袁春望就是她的亲生儿子。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