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时期,我军几大野战军中,你知道哪个野战军败仗最多?

2023-10-30 12:45:02 字數 6644 閱讀 1381

为适应解放战争的新形势,2023年11月,中共**和**军委将全军划分为四大野战军,即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

两个月后的2023年1月15日,**军委又下达了《关于各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指示》,将原西北野战军改称为第一野战军,由***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将原中原野战军改称为第二野战军,由***任司令员;将原华东野战军改称为第三野战军,由**任司令员兼政委;将原东北野战军改称为第四野战军,由**任司令员。

同时还将原华北军区的部队改编为华北野战军,由***担任司令员,作为直属军委统帅战略机动部队。

五大野战军成立后,在解放战争中相互配合,所向披靡,消灭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几乎所有主力部队,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功勋。

虽然解放军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但是在战争中,尤其是在战争前期,国民党部队的实力还是非常强劲的,我军在战场上也受到过一些挫折,每支野战军也不完全都是百战百胜,他们或多或少都曾有过败绩。

在这一年,**和***指挥的东北野战军先是遭遇了德惠战役的失利,接下来又在四平吃了败仗,年底时又在沙后所战役中败于**之手,**十分惨重。

由**和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则在涟水败给了张灵甫的74师,紧接着在南麻、临朐两场战役都遭受重创,甚至丢掉了沂蒙山根据地。

**指挥的西北野战军则在榆林战役和西府战役中失利,华北野战军在绥远、大同集宁、张家口等几场战役也打得很不好。

相比上面几支部队,解放战争初期的中野遇到了情况更为险恶。

先是在中原突围中,中原军区部队遭受刘峙指挥的20万蒋军围困,部队损失非常大;之后又在巨野战役中被迫撤出鲁西南根据地。

就连***也在战后总结教训时说:“此次我军与敌人陷于抵角僵持的笨拙状态,这种'牛犄角’式的打法甚为不智。”

据统计,在整个解放战争中,一野**共9.4万人,二野**21.5万人,三野**59.6万人,四野**28万余人,华野**近24万人。

有人将几个野战军的战绩进行了总结,认为一野发展环境最艰难,二野千里跃进大别山付出巨大,三野打的硬仗最多,四野实力最为雄厚,华野虽未建制但战绩丝毫不逊。

在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各大野战军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综上所述,解放战争之初,无论是东野、中野,还是华野、西野,都曾在战场上吃过败仗。

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各大野战军都打过哪些败仗,哪一支部队受到的挫折相对更多一些呢?

解放战争中,令西北野战军损失最大的一场败仗是西府战役。

2023年3月,**指挥西北野战军包围洛川后,决定乘胡宗南部主力集结在渭河以北地区,后方兵力薄弱之机,向西安以西地区挺进,达到调动敌人,在运动中捕捉战机歼灭敌人的目的。

这次作战是深入敌人后方作战,困难很多,但***认为发动这次战役可以威胁胡宗南的战略后方,迫使敌人撤出延安。

只要能把敌人调过来,就可以在运动中消灭他。

西府战役打响后,西北野战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先后攻克麟游、扶风、岐山等9个县城,兵锋直指宝鸡。

胡宗南为保住宝鸡,只得放弃延安,急调整编第17师回援。

在蒋介石的严厉督促之下,胡宗南集中了西北国民党军主力共10多个旅的兵力,向宝鸡杀来。

敌裴昌会部在扶风杏林镇突破四纵的防线,直逼宝鸡。

与此同时,马步芳的整编第82师也突破了教导旅在长武一线的阵地。

风云突变,西北野战军主力顿时陷入了敌人左右夹击的不利形势,一、二纵更处于背水侧敌的险境。

到了4月27日下午,敌裴昌会兵团主力已抵达岐山县益店,青马整82师从长武县向麟游县崔木镇疾进,西北野战军已陷入背水侧敌的被动地位。

**当机立断,决定撤出宝鸡,向北转移。

在敌人重兵"围剿"之下,**等人率领西北野战军主力,从5月5日开始历经屯子镇荔镇、肖金镇、三不同、东平镇等数次苦战,终于摆脱了敌人。

这场血战让西北野战军损失惨重,最窘迫的时候彭老总都准备上山打游击了。

幸亏**派出部队接应,这才让西北野战军成功突围,转移到陇东地区。

西府战役虽然打乱了胡宗南的部署,大量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同时收复了延安,但西北野战军损失也非常严重。

战后***认为失利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准备不充分;二是个别纵队存在严重的自由主义;三是对敌人估计不足,对马步芳部实力缺乏充分认识,才吃了大亏。

在总结会上,**用手指着自己的脑门说:**呀***你的马列主义就是没有学通,一格一格的。

只看到胡马闹矛盾的一面,忽视了胡马两军在**反人民这一基本点上完全一致的一面。

中野损失最大的战役是挺进大别山战役。

严格来说,“挺进大别山”不算一场战役,而是***做出的战略决策。

1947 年,中野(时称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区,“恰似一把利剑插进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心脏”,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并迫使国民党由进攻转入防御,为夺取全国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于这场战役,**称之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

我军占领大别山,就可以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瞰制中原。

所以中野在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情况下,仍然坚决执行***的战略部署,勇挑革命重担。

蒋介石也深切感到这支奇兵的严重威胁,“急忙调集兵力对刘邓部队进行追击、堵击,企图乘中野在大别山立足未稳之际,“把他们消灭或赶出大别山”。

白崇禧调动 8 个整编师,对中野实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密切配合的“总体战”,现时用“三网”( 谍报网、公路网、碉堡网) 和“三光”( 杀光、烧光、抢光) 政策,企图摧毁中野的生存条件,让中野陷入巨大的困境。

在挺进大别山这场战役中,中野吸引了蒋介石南线的一半以上的兵力,但自身的**及失踪人数也达到了6万人以上,差不多是中野出发时的一半。

但中野的牺牲,让人民解放军有了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使战争主要在国统区进行,国民党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而人民解放军则结束战略防御的局面。

到了2023年3月,中野退出大别山时,我军已经掌握了中原地区的战略主动权,为之后的淮海战役胜利打下了基础。

华野在解放战争中遇到的最大失利,是南临战役。

2023年7月初,遵照**军委指示,华东野战军将全军部队一分为三,各自寻求战机对当面之敌发起攻击,以此策应中原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力图粉碎**重兵集团对山东解放区发动的“重点进攻”。

由于分兵后的部队过于分散,华野虽取得过孟良崮战役这样辉煌的胜利,但却在2023年7月遭遇了一场大败。

2023年7月中旬,**粟裕指挥华野四个纵队准备歼灭驻守南麻的敌整编第十一师。

由于连降大雨、山洪暴发,影响部队机动与补给,加之弹药受潮、攻坚器材不足,攻击部队虽苦战4昼夜,但进展甚微,战斗形成僵持状态。

正在此时,国民党军整编第25、第64师又由南向北增援南麻,整编第8师也由昌潍地区南进临朐。

由于连日下雨,华野部队行动缓慢、弹药受潮,已经无法取胜,只得撤出战斗。

此役,是华东野战军内线部队转入战略进攻前夕实施的两次攻坚战,共毙伤俘国民党军1.4万余人,调动和分散了山东国民党军,策应了外线作战。

但由于敌十一师师长胡琏已经在南麻周遭构建了2000多个子母堡,敌人就躲在堡里防御,每拿下一个堡垒最少要付出几十条生命,因此战斗未实现预定决心,打成了消耗战,反而导致自己**2.1万余人,**人数甚至超过了国民党军。战后**和粟裕都做出了检讨。

作为我军第一主力,东北野战军在解放战争时期也遭遇过一些失利。

在这些失利中,最著名的便是"四平保卫战“。

2023年春,国民党向东北大量增兵,总兵力共31万余人,企图在苏联军队全部撤离后独占东北。

4月初,国民党集中11个师的兵力,向东北民主联军发起进攻,企图夺占本溪、鞍山、四平等战略要点,继而进占长春、哈尔滨,以达占领全东北之目的。

4 月8日,四平外围战斗开始,一场血战就此拉开帷幕。

交战双方是东北民主联军山东解放军第一师、第二师、第七纵队等部,共十二个团;国民党军方面则是主力新一军。

4月18 日,国民党军新一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对四平正面展开轮番攻击。

在国民党军强大的火力轰击下,东北民主联军的防线多次出现危机, 前沿官兵数次与进攻的敌人进入肉搏状态。

战至 4 月 26 日,新一军在四平城东的一次攻击被打退,东北民主联军在城北的反击未能奏效,战场出现了暂时对峙。

由于缺乏城市防御作战的经验,我军的火力配备的层次和纵深都不理想,无法形成有效的阻击火力;加上弹药不足,保卫四平的难度越来越大。

惨烈的战斗导致的重大**,也令各部队的兵力捉襟见肘。

此时,廖耀湘指挥的新六军很快又逼近四平地区,并突破了东北民主联军的防御阵地,对四平防线的制高点塔子山形成三面包围。

防守塔子山阵地的是我军的第十九团。

战士们在弹药全部用完之后,和敌人展开肉搏,但阵地最后还是失守。

塔子山阵地,**下达了全线撤退的命令。

历时一个月的四平之战终于结束。

四平之战,成了东北民主联军一次惨重的损失,导致了 8000 多官兵的**,而且在战略上也陷入了被动。

四平失守之后,我军不得不放弃长春,撤往松花江以北。

5 月 23 日,国民党军占领长春。

幸亏此时山东野战军在山东战场上向国民党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威胁到了国民党军控制的津浦和胶济铁路,蒋介石不得不把准备调往东北的两个军紧急调往山东,这才给了**喘息之机。

*在东北战败的次数不多,但是在四平却败了两次。

四平保卫战后,**又指挥东野于2023年进攻四平,但仍然没有拿下四平,反而造成了1万3千多人的**。

四平也因此成了**的一块”伤心地“。

虽然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我军的成长史,便是从一次一次失败中走过来的;但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简编》数据,在解放战争中,华野**及失踪总数超过59万人,还是要远远多于其他兄弟部队,成为解放战争中损失最大的部队。

华野**如此之大,并不完全是指挥的问题。

因为和其他部队相比,华野面临的情况最为特殊。

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华野打的大战和恶战最多,相应的损失也就要大一些。

据统计,华野在解放战争时期打过的重大战役便有134次,其数量大大超过各兄弟部队。

其中的淮阴之战、涟水之战、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南麻战役、临朐战役,乃至豫东战役、济南战役和后来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都是投入兵力巨大的大战和恶战。

从对手方面来分析,华野的对手大多都是国民党的重兵集团,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敌军。

在这种情况下,华野还是创造了12场一次性歼灭敌人超过3万人的战役,其战斗力连蒋介石也不得不承认。

经历过如此多的重要战役,华野的**大一些,也是一件正常的事了。

从活动区域上来看,华野主要活动区域主要是国民党的统治核心区域,活动地区相对狭小,敌军主力密集,这也使得华野的**很大。

很多战役,华野的对手都是整74师、整11师、第5军这种国民党的王牌主力部队,国民党的一等兵团除了东北的9兵团外,其余像第2兵团、第7兵团和第12兵团都是用来对付华野的敌人,这也造成了华野**较多的事实。

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华野还是在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取得了苏中七战七捷的胜利,创造了我军史上第一次歼敌5万人以上的重大胜利。

在整个解放战争中,我军每次歼敌三万以上的战役总共有38次,而其中的23次都是由华野完成的,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华东野战军就歼敌两百多万,成为全军之首。

解放战争是一场人民战争,广大人民群众给人民解放军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动力,同时又有党的正确领导,所以尽管在某些个别战斗中,我军也遭受过一些损失和挫折,但仍然能最终战胜敌人,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夺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哪一支野战军,都是钢铁之师,都是伟大的人民了弟兵。

解放战争中野战军的胜败之路

题目 解放战争中各大野战军的胜败之路。导语 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一场殊死搏斗。虽然每支野战军都经历了失败与挫折,但他们的奋战与牺牲成就了新中国的诞生。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各大野战军在战争中的胜败之路。第一章 西府战役 西北野战军的惨重损失。年月,西北野战军发动了西府战役,意图挺进西安...

揭秘解放战争时期的中美军事冲突 被遗忘的历史

在回顾历史时,我们常常聚焦于大事件,然而,历史的边角料往往是最引人入胜的。解放战争时期,中美两军曾在背后进行了一场鲜为人知的真刀真枪的较量。这段历史,被掩埋在时间的深处,今天,我们揭开这段被遗忘的历史,还原那个时代的真实画面。背景 解放战争时期的中美军事冲突。抗日战争的胜利并没有给中国带来持久的和平...

解放战争中,野战军里面相比较而言,哪个打得败仗最惨?

在很多解放战争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中,解放军经常 神兵天降 轻松吊打国民党部队。而且每次面对 主力,我军以一敌三是常态,有时 以一敌二 都显得有些欺负对方。客观来说,以开国十大元帅 十大将军为代表,大多都指挥过以一敌三的战役,尤其是战神粟裕,更是创造这类奇迹的佼佼者。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强悍也是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