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隆里 警务与村情融合 社会展现“和合”风貌

2023-10-20 23:40:58 字數 1568 閱讀 3687

锦屏县隆里乡华寨村下辖3 个自然寨、4 个村民小组, 有229 户917 人。2023年至今先后被黔东南州委命名为“五好基层党组织”、被贵州省文明委授予“十佳和谐村寨”、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 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少数民族社区学习中心” 重点村,村情村貌和谐和美。

然而,以前的华寨村并非如此。“其实2023年前我们村的社会治安比较差,不仅家庭内部多,而且邻里之间也时常发生口角之争,甚至村内放牛破坏庄稼都没人管,偷摸扒窃之事时有发生,脏乱差现象及矛盾纠纷突出。”杨姓村民无奈地说道。

锦屏县公安局隆里派出所所长陈列介绍,从2021 年3 月起,为破解该村社会治理难题,该所和村支两委开动脑筋,努力探索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这种新模式,主要包括将警务室建在村民的家门口和探索特色自治“合约管理”两个方面。警务室建在村民的家门口,面对面服务群众。其间,该所将“劝和室”设在警务室中,把“劝和组”请进警务室,使警务室真正成为民警驻村工作的“落脚点”、掌握社情民意的“信息点”、矛盾纠纷的“化解点”、做好治安防范的“值勤点”、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服务点”。警务室以规范民警职责、工作制度、警务台账、内务管理、工作考评“五规范” 为切入点,不断深化村级警务工作,努力构筑行为规范、运行协调、务实高效的新型村级警务工作机制,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

同时, 该所探索特色自治“合约管理”。将警务室工作融入当地民风民俗,指导村支两委研究出台村规民约,探索实行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经过多次酝酿讨论,以村支两委牵头、驻村警务室民警协助把关、村民认可的《华寨村村民自治合约》颁布实施,村委会还把“合约”镌刻在三块大石碑上,立于村中醒目位置,以警示村民自觉遵守执行。

不仅如此,在寨门竖立“以歌劝和”“合约管理”的合约柱,于街头巷尾画合约墙画、悬挂合约宣传牌,筹资修建“合议亭”,作为合约自治的专门场所,构建了“碑、亭、室、柱、墙” 为载体的“合约”式社会治理文化体系。

为使“合约”能管用、有效执行,警务室民警指导村里成立以村治保会成员为主体的“劝和组”,成员由能说会道、能唱当地民歌的村民组成。劝和组在村支两委的领导和警务室的指导下,负责“合约”的执行,谁家有矛盾纠纷,劝和组人员就到谁家去吃“劝和饭”、唱“劝和歌”、挂“劝和匾”,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和谐的气氛中化解矛盾,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此外,陈列还带领派出所探索建立了“乡村警**调”和“五老警**动”工作机制。近年来,通过劝和组,结合实施“乡村警**调”和“五老警**动”工作机制,华寨村成功调解23 起家庭矛盾,38 起山林纠纷,调解成功率达100%。在华寨新区建设中,共需流转土地50 余亩, 搬迁坟墓20 余冢,涉及华寨及周边村寨100 余农户。在一批老村干、老党员的带动下,从会议动员部署到农户签字同意,仅用时一个多月,这在解决农村突出问题的工作中创造了不一样的“华寨速度”。

两年多来,通过村民自治管理,华寨村实现了无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无吸毒人员和邪教人员, 无火警、火灾和其他安全事故,可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达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贵州**天眼新闻记者 周灿璧。

编辑 吴运镇。

二审 李卓檬。

三审 沈安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