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简析 功绩与暴行

2023-10-28 23:10:10 字數 2692 閱讀 6993

隋朝是我们继晋朝之后的一个大一统王朝,开创者隋文帝杨坚雄才大略,平定乱世,横扫天下,定鼎中原。

隋文帝在位期间,**机构采用三省六部,选取人才实行科举制,废除了原本被世家大族所掌控的九品中正制,让整个隋朝国家机构焕然一新,有序运行。

在经济上,隋文帝勤俭爱民,轻徭薄赋,推行“均田制”,让天下百姓有田可种,藏富于民,使得民生安定,农业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

隋文帝开凿漕渠,凿出了后世京杭大运河的雏形,加强国家道路建设,促进封建社会**集权的完成,隋王朝一度海晏河清,四海升平。

但就是这样一个蒸蒸日上的封建王朝,讲道理即使不能像大汉时期雄倨东方,睥睨世界,也应该会坚持得久一些,但偏偏却在历史长河中满打满算支撑了仅仅38年。

38年的国祚,与开皇之治中的大隋盛世,恍若隔世。

这一切的变化根源,都来自于隋炀帝。

在历史中,隋炀帝是个颇具争议的君王,有人说他是一代枭雄,罪在当代,功在千秋,有人说他是末代暴君,好大喜功,断送了大隋王朝。

不论后世如何评说,隋炀帝的功绩是历史看得到的。

隋炀帝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是隋文帝杨坚和皇后独孤伽罗的嫡次子,隋炀帝即位之后,在前人修建运河的基础上,修筑成了隋朝的京杭大运河,成为了整个中原地区沟通南北最主要的交通途径。

隋炀帝始创进士科,完善了隋文帝的科举制,标志着贯穿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正式成立,彻底终结世家大族对中原王朝的掌控,让中原王朝具有更广泛的统治基础。

另外,在隋炀帝对外用兵上,隋朝大军征讨四方,吐谷浑,匈奴等诸多少数民族纷纷臣服。

但是,在肯定隋炀帝功绩的同时,隋炀帝的诸多暴行亦是被记载青史之中。

据记载,隋炀帝登上帝位,是通过杀兄弑父来夺取至尊权力的,并且隋炀帝本身也沉迷酒色,宠幸美人,搜刮天下,穷奢极欲。

在隋文帝杨坚去世之后,隋炀帝赐死了他的兄长废太子杨勇,并且霸占了杨勇的妻子,除此之外,隋文帝的遗孀们,也没有能逃脱隋炀帝之手,纷纷被隋炀帝强行霸占,终成千古丑事。

自然,隋炀帝作为一位帝王,评价他的好恶,我们不应该单方面只是从他的私德方面着眼,比如后世的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诛杀手足,但这并不妨碍他铸造了大唐盛世,成就千古一帝。

隋炀帝本身好大喜功,他穷兵黩武给隋王朝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特别是在三征高句丽失败之后,隋王朝的经济状况已经趋向崩溃。

对于征伐隋王朝周围的众多游牧民族少数民族以及三征高句丽可以看出,隋炀帝本身是一位尚武的帝王,因此他在某种程度上是类似于汉武帝。

但是,隋炀帝面对的局势与汉武帝又有所不同,汉朝经过了数代皇帝的苦心经营,特别是文景之治的积累,汉武帝拥有的资本足够支撑他去应对匈奴。

在隋朝建立之前,在经过南北朝乱世之后,天下人心思定,尽管有隋文帝开皇之治积攒民力,强大国家。

但显然隋文帝积攒的时间与汉朝是没办法相提并论的,当时隋朝的国力能够支持攻伐周遭少数民族。

但对于征伐高句丽的问题上,隋炀帝显示出了其好大喜功的一方面,不顾东北地区的实际气候情况,结果惨败收场,当时已然是民怨四起,民生多艰,隋炀帝依旧坚持对高句丽进行攻打。

除此之外,隋炀帝开凿大运河,隋炀帝所立足的出发点,并非是促进大隋王朝内部交通脉络发展,而是为了满足隋炀帝下江南享受之用,隋炀帝之穷奢极欲,与商纣王时代酒池肉林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于隋炀帝迁都洛阳,很多历史资料分析隋炀帝是从政治和地理位置考虑的,东迁洛阳可以避开西北的少数民族威胁,能够加深了洛阳的军事纵深。

也有一个传闻,是隋炀帝相信了一个方士的谶言,长安与隋炀帝相冲,因此隋炀帝才有了东迁洛阳的想法。

但是对于这两个设想,从当时隋炀帝的处境而言是站不住脚的,隋炀帝虽然后面三征高句丽失败,但是隋炀帝在对突厥,吐谷浑,匈奴等少数民族时,隋炀帝还是颇有战绩的。

迁城是隋炀帝刚刚登基时就有的想法,正值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时候,加上后来的几次胜战,隋炀帝有底气有自信根本不需要去顾忌少数民族的威胁而迁都。

在隋炀帝身居至尊,心中豪气冲天的时候,一个区区方士之言是很难影响到隋炀帝的想法,更何况迁都洛阳是一件大事,如果不是隋炀帝自身对洛阳有想法,隋炀帝怎么会愿意花费那么大代价去经营东都?

据记载,隋炀帝在营建东都洛阳时,可谓是下了血本,征发两百多万民夫夜以继日的工作,无尽珍宝财富,江南的奇珍异兽,罕见前石宝,都被隋炀帝搜刮而来,聚集洛阳。

由此可见,东都洛阳对于隋炀帝而言,不仅仅是他的统治中心,更是他心目中的温柔乡,是他心目中穷奢极欲的好地方。

东都洛阳的修建,和大运河的开凿,对于隋炀帝而言,他的出发点只是为了满足自身的虚荣心,满足自身私欲而已。

隋炀帝征夫天下,沉重的徭役重重地压在平民百姓头顶,暴君滥用民力,鞭挞天下,平民百姓置身水深火热,苦不堪言。

客观来说,隋炀帝对于整个中华民族史上是拥有功绩的,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大大加强了后世众多的中原政权对于全国领土的控制力,尤其是科举制的完善,推动着整个中华民族封建时代走向巅峰,成就了一个个封建王朝万丈辉光。

但是,如果从隋炀帝本身而言,隋炀帝始终是立足于自身的私欲享受上,如果说隋炀帝只是一个普通人,那么他是一个精致的享受主义者,充其量就是一个败家子,但是当他成为皇帝的时候,他就是封建王朝的一场灾难,祸及天下。

好大喜功,满心私欲,隋炀帝这位末代君主显然是不合格的,甚至可以称之为暴君昏君。

隋炀帝在历史上都有哪些功绩呢?他是不是一位好君王?

隋炀帝杨广,隋朝的第二位皇帝,其统治生涯充满曲折和挑战。尽管隋朝因农民起义最终覆灭,但隋炀帝的统治亦有着一些不可否认的政绩。在他的统治下,隋朝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其中最显著的是修建大运河。虽然这个工程主要利用了自然河道和之前的运河,但它的建设推动了运河两岸城市的繁荣。江都 余杭 涿郡等城市因此而迅速兴...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为何从未成功?还加快了隋朝的灭亡(下)!

大家好,我是朕言历史!上一篇文章我们讲述了,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第一次的详细过程,今天我们继续来说说第二次东征和第三次东征的详细过程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不但未能取胜?还加快了隋朝的灭亡 上 隋炀帝。大业九年 年 正月,炀帝决定再次出兵高句丽。这次与第一次不一样,朝野群臣大多持反对意见,但这对隋炀帝自傲...

隋炀帝杨广为什么被杀?

李渊夺取关中之后,隋炀帝杨广和李密在洛阳的纠缠,变成了一出笑话。这时候,杨广应该做何选择呢?有人说应该放弃江南,调禁卫军北上,先干掉李密,再干掉李渊 也有人说应该放弃北方,安心经营江都,再造一个南北朝对峙的局面。杨广最终的选择,是放弃北方经营江都。总有人以 事后诸葛亮 的态度评论,认为应该这样,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