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本光明 纪念阳明先生诞辰551周年(三)

2023-10-31 17:30:08 字數 5296 閱讀 4639

今天,是阳明先生诞辰551周年。2023年,这个伟大灵魂诞生于世,并用自己57载的人生时光思索生命与事业的意义,立德、立功、立言,终成一代圣贤!

阳明先生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也是波澜不惊的一生,是文功武略的一生,也是此心光明的一生。

今天,我们怀着一份崇敬,回顾阳明先生一生中的几个重要时刻,去看看阳明先生面临人生重要关口,如何做抉择;去感受阳明先生一颗光明的心。

2023年

十二岁:何为第一等事

阳明先生十二岁时,在京城长安街上信步游走,有一位道士拦住他说,“你有圣人气象”。道士的话给阳明先生很大的触动。回到家,他问私塾先生:“何为第一等事?”

按着世俗的观念,第一要紧事当然是读书登第,光宗耀祖。于是私塾先生说,“惟读书登第耳”。但是阳明先生却坚定地说:“恐未是,当读书做圣人耳。”

在小小的年纪,“读书做圣人”的志向,如一颗种子在阳明先生的心里扎下根来。这是阳明先生立志的开始,也是我们去了解阳明先生面对人生关口做出抉择的一个基础。

2023年

十八岁:一草一木皆具至理。

因见竹,取而格之

十八岁的时候,阳明先生开始仔细研读儒学思想。在一次带妻子回娘家省亲的途中,路过江西广信(今上饶市),阳明先生停船特意去拜访了当时的大儒娄一斋,请教圣贤之道。娄一斋告诉他“圣人必可学而至”。

阳明先生深受鼓舞,这句话坚定了他追求圣贤之道的志向。因此,他遍读儒学著作。当读到理学大师朱子朱熹的一句话“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时候,想到《大学》中有“格物致知”,既然“一草一木皆具至理”,那自然可以通过去格草木,去探寻天理大道。

阳明先生目光所及之处正好落到了院中一丛翠竹上,他就开始“格竹”,想要格出天理来。“格”的过程不得而知,但结果有记载,“沉思不得,遂被疾”。阳明先生不仅没有格出天理,反而大病一场。

虽然天理没从“格竹”中得到,但阳明先生亲身实践,一条道路走不通,他就去寻求别的道路,他求道之心愈行愈坚。

阳明先生二十一岁参加乡试,他在考卷中写道:“夫志士仁人皆有心定主,而不惑于私者也。以是人而当死生之际,吾惟见其求无愧于心焉耳,而于吾生何恤乎?”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二十一岁的阳明先生,意气风发,心志坚定。然而,面对即将到来的一次次生命中的重要抉择,他真的准备好了吗?

2023年

二十五岁:汝以不得第为耻,

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很快,考验就来了。阳明先生在二十二岁的时候,参加科举,南宫落第,没有考中进士。

三年之后,他再次参加科举考试。因为忌惮阳明先生的人从中作梗,阳明先生又一次落榜了。多年准备,两次落榜,在常人看来是让人很丧气的事情。但阳明先生却说:“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当其他落榜同学因没能进士及第而感到羞耻、丧气时,阳明先生却认为如果自己因“不得第”而动心,陷入纠结中,那才是让人感觉羞耻的。在场的人都纷纷赞叹阳明先生心性不一般。

十七年后,阳明先生在给**的一封信中说,“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也许,在青年阳明先生心中,圣贤之学是“为己之学”,正如《大学》里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习圣贤之学,先要修身,修身就是“正心、诚意、格物、致知”,如果心中挂碍功名,那就不是真正求圣人之道。

2023年

三十七岁:龙场悟道

何为圣人之道呢?这个答案在阳明先生三十七岁的时候,从阳明先生心中迸发了出来。

正德元年,朝廷昏聩,宦官**。很多直言纳谏的言官**入狱。言官本就享有直言纳谏的权利,如今被下狱,不仅会堵塞皇帝言路,更是影响天下稳定。阳明先生心中忧急,急忙上疏为言官求情。结果,阳明先生被下诏狱,又被廷杖四十,几次昏死过去。之后,阳明先生被贬谪到贵州龙场做一个不入流的小官——龙场驿驿丞。

一心想要匡扶正义,却遭奸臣陷害,职位从正六品到不入流,生活环境从繁华京城到偏远之地,落差感可想而知。更何况,在去往贵州的路上,更有当朝权奸派人尾随追杀。是努力躲过追杀,老老实实做一个驿丞?还是逃到天地之间,做一名隐士?阳明先生可以逃,但是尚有亲人在,更何况父亲还在朝堂,他们怎么办?在权力斗争的漩涡中,身心遭受重创的阳明先生,如飓风中的一片树叶,不知将飘往何处,如何保全。

如果是圣人遭遇此种境地,当如何抉择?阳明先生求助于经典——《易经》,得到了“地火明夷卦”。卦象显示,明火被暂时埋入地底。就仿佛正人君子暂时遭受困境,但如果能坚守正道,依道而行,必将迎来重新绽放光芒的一天。于是,阳明先生满怀信心,奔赴龙场。

阳明先生到达龙场后,自然环境恶劣,连居住的房子都没有,阳明先生就找一处山洞栖身。没有吃的,阳明先生就去挖野菜。在人生退无可退的绝境中,他每日苦苦叩问自己:圣人处此,更有何道?终于,在一个夜晚,“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句话从阳明先生心中喊出来。原来,天理不在外面,只在我们心中。

1517-2023年

四十六-四十七岁:南赣剿匪

龙场悟道的后一年,阳明先生被朝廷启用,他走出龙场,开始自己军功赫赫的政治生涯。

在阳明先生。

四。十。六、四十七岁的时候,他出任南赣巡抚,主辖江西南安、赣州,福建汀州、漳州。而江西、福建、湖北、湖南交界的地方,由于地势复杂、山高林密,匪患猖獗。当地老百姓甚至官府衙役都和盗匪有勾连,所以,几十年,朝廷前后派了几十万大军征剿,都无功而返。

前任几届巡抚,拿不到政绩功劳,要么上任之后只管搜刮民脂民膏,然后离开南赣;要么不敢赴任,找理由推辞。而阳明先生选择接任南赣巡抚,并且要还南赣百姓一方净土。

阳明先生莅任之后,他快速找到了匪患层出不穷的原因。仅仅用了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就将危害南赣地区数十年的匪患缴荡一空。他不仅是缴荡了匪患,他更通过行“十家牌法”,斩断了百姓“举起锄头为农,放下锄头做贼”的心思。同时,兴社学办教育,通过“南赣乡约”等一系列的方式,最终彻底斩断了南赣地区的匪患,让一个曾经是穷山恶水出匪徒的凶恶之地,变得有礼让之风人杰地灵的淳朴之乡。至今,南赣地区的百姓依然还在怀念阳明先生的这份功绩。

2023年

四十八岁:江西平叛

南赣平定之后,阳明先生接任新的调令前往福建平叛。没想到,刚走到江西丰城,就得知江西南昌的宁王朱宸濠举兵十万,要谋反。

在明朝,叔叔起兵夺侄子皇位的例子并不少见。明成祖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誓师“靖难”挥军南下夺得皇权。文武百官纷纷见风转舵,唯独方孝孺拒不投降,被以极残忍的手法处死,并被“诛十族”。

而今宁王也举起“正义”的大旗,朝中大臣纷纷观望,不敢举步,甚至都不敢把宁王起兵的消息告诉皇帝。此时的阳明先生,一无兵马,二无调令,若想保全自己,那并无过错。但想到宁王举兵必然带来生灵涂炭,首先遭殃的就是江西百姓。阳明先生当即退回吉安。一面上疏奏报朝廷朱宸濠谋反一事;一面用计阻止朱宸濠出南昌;一面征集江西义士举兵勤王。

阳明先生用半个多月组成的三万兵马对宁王积蓄十年的十万精兵,仅仅三十八天,就生擒宁王。宁王折损1万多人,逃散的不计其数、淹死的不计其数,而阳明先生率领的官兵阵亡只有68人。

这场以少胜多的平叛看上去阳明先生用兵如神,以智取胜,但每一个瞬间都是生死考验。在阳明先生招兵买马的时候,阳明先生的**说,宁王给出封侯拜相的**,招抚曾经被阳明先生平定的一个大匪寇。这个匪寇手中有万数兵马,如果他临阵倒戈,对阳明先生来说将是重创,甚至有性命之忧。阳明先生沉吟片刻,坚定地说:“天下尽反,我辈固当如此做!”只这一句话,就让阳明先生**心中利害顿消。什么叫是非,什么叫利害?阳明先生的心如此坚定。

2023年

四十九岁:一身蒙谤,震慑忠、泰之乱

阳明先生立下赫赫事功,自然要加官进爵、荣耀加身,没想到,阳明先生平叛之功不但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同,还险些被扣上谋反之罪。

皇帝好大喜功,下令让阳明先生把朱宸濠放到鄱阳湖,自己要御驾亲征,亲自捉叛贼。皇帝胡闹,更有一众宵小,不仅搬弄是非,还有人想要趁皇帝御驾亲征时局不稳时,谋反作乱。

如果任由皇帝御驾亲征,不仅会给本就遭受战乱的江西百姓带来惊扰,而且,江西局势不稳,皇帝也确实会有危险。阳明先生只好亲自献俘给皇帝,没想到却受到宵小阻拦。

半夜,阳明先生听到河边水波拍岸的声音,思索:“一身蒙谤,死即死耳,如老亲何?”阳明先生不禁喟叹:“此时若有一孔可以窃父而逃,吾亦终身长往不悔矣。”若天地间有一孔隙可以让我背着我的老父亲逃走,我愿意就此离去。

在这样艰难的局势下,阳明先生心中无一毫私心,献俘之后,躲到寺院静坐,并写下纪功碑。碑文100多字,无一字提起自己的功劳。皇帝开始相信阳明先生没有谋反之心。

阳明先生还在江西赣州“大阅士卒,教战法”。*们纷纷劝说阳明先生,招兵买马又会引来朝中非议。阳明先生却不以为意。而那些想要作乱的势力,因为畏惧阳明先生,所以不敢轻举妄动。

2023年

五十一岁:为江西义士发声

明史·列传第八十三》记载,当时因朝中纷争,阳明先生江西之功未得到公平待遇,江西义士也明迁实绌。阳明先生多次上疏,不允。更有阳明先生**冀元亨在狱中饱受折磨,出狱五日而死。阳明先生心中悲痛。

其实,阳明先生得到的奖赏,远比他应得的要少得多,但他几次三番推辞封爵,只因心中挂念曾经和自己一起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那些江西义士。阳明先生在乞辞封爵的奏疏中说:“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此臣之不敢受爵者,非以辞荣也,避祸焉尔已。

字字句句皆出于心,字字句句皆至诚之言。

2023年

五十七岁: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五十六岁时,身体抱恙的阳明先生接到朝廷调令,去监督广东、广西、江西、湖南的军务,平定广东恩施、田州的匪寇。第二年十月,阳明先生胜利班师。南方暑热的气候,加上繁重的公务,耗尽了他生命中最后一丝力气。阳明先生一心想回到家中,几次上疏乞归不允。阳明先生等不到批示,就坐船往回走,行至南安青龙浦,只留下“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瞑目而逝。

面对这样一位赤胆忠臣,朝中竟有声音说他擅离职守,不等批示就返乡。直到四十年后,阳明先生迎来“高光时刻”。

明隆庆二年(2023年),诏赠阳明先生新建侯(此前,正德十六年即2023年已被封为新建伯且立牌坊),谥文成,颁铁券。穆宗皇帝在券文中说:“两间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赏,联甚悯焉!因念勋贤,重申盟誓。”

阳明先生一生波澜壮阔又波澜不惊,面对一道道关卡,一个个路口,看似艰难选择,但在阳明先生那里,做出选择却是如此简单,如此坚定。依良知而行,心中立下了必为圣贤的志向,苦难成为自己成长的资粮。

试想,若阳明先生生前知晓自己身后四十年才得到公正,当如何做?也许,阳明先生依然会微笑着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只在此心 阳明先生小故事

许多人说,道理我明白,但遇到事情的时候,就犯纠结,不知如何做判断 选择。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我们做出判断?是什么主宰着生命的潮起潮落?今天我们讲两个阳明先生的小故事,或许能有所启发。年,六月,四十九岁的阳明先生去江西赣州途中经过泰和。泰和有一位聋哑人杨茂,因为仰慕阳明先生的才学,特意登门求见。阳明先生...

王阳明 内心光明,真谛启示

在中国的丰富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如繁星点点,但有一位思想家 政治家,以及真正的英雄,王阳明,他的内心散发着独特的光明,成为了我们传颂千史的传奇。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辉煌历史,更是一份永恒的灵感。磨难成就伟人。王阳明的一生,充满了挫折与磨难,却也因此更加坚韧和充实。他从小便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思想,对于金...

“圣贤”王阳明的四心 光明之心 向学之心 清澈之心和仁爱之心

引言 中国古代有一句谚语 立德 立功 立言,这是人们对于士大夫追求的最 值目标。而王阳明先生被誉为 真三不朽者 他在立德 立功 立言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于现代人来说,学习王阳明和阳明心学,可以从培育光明之心 向学之心 清澈之心和仁爱之心等四个方面入手,启迪我们的思考和提升个人修养。王阳明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