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初期,魏国作为霸主,为何不先把秦国灭了免除后顾之忧?

2023-10-31 10:34:26 字數 1582 閱讀 1626

魏文侯在位50年,举贤任能,德高望重,使得韩、赵两国纷纷到安邑朝拜,魏国因此得以携晋国之霸权余威,各国莫不敢撄三晋之兵锋。

魏文侯前期,把战略重心放在西部秦国,积极主动的发动了多次战役,取得了河西少梁等重要军事据点。到了吴起被任命为攻秦主将的时候,更是取得累累硕果。河西防线被突破以后,秦之渭河平原咽喉郑便进入吴起视线,这引起了秦国的极大恐慌!为何恐慌?一句话,郑若失守,渭河平原将唾手可及,渭河平原失手,秦国的粮仓便拱手予魏,国都也基本无险可守,秦国会灭国。后来魏国也确实取得了郑之战的胜利,进而全面控制河西,经营河西,并进行文化渗透。还在秦国北部原戎族地盘设置了上郡。

可是魏国为什么没有一举拿下渭河,攻入秦都雍呢?简单点说,魏国不想。透彻点说,魏国对鸡肋秦国不太感兴趣,他们攻打秦国的最大目的是期许别后院失火。因为中原才是魏国的战略所在,魏国是想独霸中原。

战国时期,虽然七雄有强弱之别,但是相差并不是很大。老实说,谁灭谁都是有难度的。如果魏国倾全国之力去攻打秦国,被楚国、赵国抄后路的可能性简直是百分之百。楚国历来是觊觎中原的南方大国,国力不在魏国之下,且全民尚武;赵国历来是战国七雄中最为阴险的存在,赵襄子为了吞并代国甚至逼死自己的姐姐。有这两个强邻,魏国**敢去灭秦国呢。更何况东方,还有个看着道貌岸然,可随时会出手捡便宜的齐国。

魏国并不具有灭亡秦国的硬实力

魏国之强,可以说全在于吴起。吴起是战国初期的第一人才,在政治、军事、改革等领域都有着突出的成绩。正是他一手建立了魏国的重步兵“魏武卒”,才奠定了魏国在军事实力方面的优势。吴起曾经和秦国争夺“河西之地(即今天的河西走廊地区)”,取得了很大的战绩。不过,是人才就必须要有一个能让他发挥才能的“伯乐”,而吴起的“伯乐”是魏文侯。后来魏文侯亡故,魏武侯继位,与吴起的关系逐渐恶化,最终导致这位奇才远走楚国。吴起在魏国,满打满算也不过20年左右的时间,还不足以让魏国的实力暴涨到可以灭秦的地步。

魏没有灭秦,绝非主动选择失误,只是是形势所迫。但更主要的原因是:魏太快就衰落了,没有等到形势允许的那一天!

魏国灭秦国,既是不想,也是做不到。魏国并非想象中那么强大,秦国也并非弱小。魏国想要灭秦,也只能是先变法图强,用个几十年的时间和平发展,才有积攒到足够的实力。即使到那个时候,也要看秦国自己是不是给机会。魏文侯、武侯时期,还是算了吧。

为何把东吴称为鼠辈?三国霸主之一的孙权,为什么被瞧不起?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备受瞩目的时代,三大霸主曹操 刘备 孙权都成为了这个时期的重要代表。然而,虽然曹操和刘备都受到了世人的尊敬和崇拜,但孙权却一直备受争议。为什么世人都那么讨厌孙权?本篇文章将从名将的丰功伟绩 人物关系 战争事迹 以及形象塑造等四个方面进行 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 为何春秋战国科学文化全面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科学文化全面繁荣的时代。许多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的贡献对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为何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文化能够全面繁荣呢?这个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为科学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个时期中国 成了多个诸侯国,而各个国家之间...

战国七雄之谜 为何魏国位列七雄,却难以继续崛起?

战国时期,中国大地上七雄鼎立,争夺霸主地位。其中,魏国面积广阔,人口众多,实力强大,理应是七雄之一。然而,魏国虽然初期崛起,却未能持续崭露头角,最终落入二三流国家行列。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实力雄厚的国家难以成为霸主呢?魏国的优势 先天条件 人才荟萃。魏国的优势不可忽视。它拥有广袤的领土,位于中原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