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 人这一生,认准自己的“核桃”

2023-10-23 20:45:14 字數 1436 閱讀 9774

当生活陷入到困境之中,如若让我推荐一本书,我一定会推荐《传习录》。

王阳明一生坎坷,少年时科举失利,整个生涯不顺,中年时又硬生生地被贬谪龙场,晚年更是凄惨,被人诬陷要谋反。

他的一生藏着起伏不羁,换做常人早已被摧毁意志,自怨自艾,但他却始终从容。

在《传习录》中收录了王阳明的语录,其中就藏着他应对困境的智慧。

01 人这一生,认准自己的“核桃”

曾看过一个故事:

有一个小和尚每天都很忙碌,但在修行上好像并没有什么进步。于是他去请教老和尚。老和尚让他把平常化缘用的钵拿来,又让他去拿一堆核桃放在钵里,直到放不下为止。

然后,又让他去拿一些米粒放到里面,米粒都放进了钵里,之后老和尚,又让他去倒了一些水放在钵里,然后又拿了一勺盐倒进钵里,还是可以放进去。

之所以能放进去这么多东西,是因为核桃之间是有缝隙的。到了这里,老和尚问小和尚明白了。

小和尚依然不明白,于是老和尚再拿一个空碗来,先放水,再放一勺盐,再放米,把碗装满米之后,水就开始溢出来了,老和尚于是再让小和尚放核桃,这个时候核桃早已放不进去了。

小和尚这才恍然大悟,如果先放小的把碗给填满了,到后面大的核心的,就放不进去了。

如果我们抓住了核心,那些琐碎的,小的东西,都能够被容纳进去。

这个核桃的故事,也就是王阳明所传递出来的立志成圣,只要立下了志向,不断地朝前走,就能始终知道什么是核心,抓住了核心,才能更接近目的地。

02 困境之中,以“核”去危机

人的一生,说到底都是在找寻自己的“核桃”,找到了自己这一辈子终极要实现的目标,想要成为的人,就不会被沿途中遭遇到的一些难题而困住。

所谓的“核心”,是始终有一个大目标在指引着我们,如果目标过于微小,当我们遇到的困难足够大,就会把目标给遮盖住,从而让我们看不见前面的目标。

如果我们的目标足够大,即使眼下的困难带来的阴影也很大,但相比目标来说也不足以影响我们前进的步伐。

所以,找到自己要去抵达的目的地,然后制定一个大目标,并持之以恒地为之努力。

很多时候,陷入到困境和低谷,不是我们没有志向,而是志向给我们带来的驱动不够。实现目标的欲望不够,导致我们被眼前的困难挫败给**住。

别气馁,在低谷之中,时刻谨记自己要去的地方,不断地折腾和向上奔袭,低谷也终将成为我们的背影。

坚韧地去面对挑战和难关,做好当下事,不怨天不尤人,不断地调整自己,才能即使在泥泞之中,仍然能踏出自己的漂亮步伐。

人这一生,一定要提升自己的认知(人生修行)

书上看到一句句子,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一步是从不知道走向知道,最难走的一步是从知道走向明白,人生呐,总是要不断学习的,才可以提升自己的认知,自己才会由不懂走向懂得,自己知道的知识越多,自己也就越懂得人生的真理。所以我们这一生,都不可脱离学习,万事万物,生活就是个学习的道场,一切都是成长,我们不懂的,生活...

生命是自己的,一切由自己做主(人生修行)

在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生命是自己的,不要用别人的标准来框定自己的。是的,人生,自己是自己的主宰,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有主见,老是听从于他人的人,好像自己没有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人,大多是人云亦云的。生命是自己的,这意味着自己有权过自己想要的人生,自己喜欢 的人生,谁都无法限制你,无法操控你,有些凡夫俗子...

“明朝第一哥”王阳明心学,这样做人做事,人生不再迷茫

引言 在中国历史上,圣人是以立德 立功 立言为标准来评价的。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达到极高水平的人,才能被称为圣人。在众多的圣人中,孔子 曾国藩被公认为圣人,而 明朝第一哥 王阳明则是被低估的圣人。他的心学理念值得我们终身学习。本文将围绕王阳明的心学理念展开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观点。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