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摩尔定律?中科院提出“杂交水稻”方案,张忠谋提出质疑

2023-10-20 20:30:41 字數 1527 閱讀 9704

中国科学院最近提出了一项颠覆性的计划:摒弃摩尔定律,启用“杂交水稻”方案。与此同时,张忠谋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这种方案受到了“芯片规则”的影响。在国内,中企在获取高端芯片时遇到了“层层屏障”,这迫使国内不仅需要加速芯片产业的自主化,还必须时刻提防美国的“手段”。由于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迅猛发展,美国**已经启动了“锁死14nm芯片”计划。然而,中芯国际早在三年前就实现了14nm工艺的量产,距离7nm工艺的量产只差一步。不幸的是,由于无法获取到euv光刻机,工艺的进一步提升受到了限制。在美日荷三方协议制定之后,用于成熟工艺的duv光刻机也将受到限制。荷兰已经明确表示将中断对中企提供duv光刻机,只保留38nm的光刻机**。虽然通过多重**可以实现14nm芯片的制造,但这个“漏洞”显然是故意留下的,目的是为了继续牵制国产光刻机。

如果继续走向“硅基芯片”领域,即使能够实现高端芯片的制造,也会面临诸多挑战。芯片产业高度依赖全球化,国内难以实现全产业链的自主化,因此弯道超车成为了主旋律。然而,量子芯片被视为主要方向。国内已经亮相了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为国产芯片产业奠定了基础。近期传出了“量子芯片冰箱”的消息,但人们对这个设备的用途知之甚少。量子芯片和传统的“硅基”芯片不同,它的极限性能远超传统芯片。然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升级,对芯片性能的需求日益凸显,而硅基芯片即将面临摩尔定律的极限。如果在十年之后没有可替代的半导体材料和技术诞生,整个芯片产业体系将陷入停滞。这对中国半导体而言却是好消息,因为有足够的时间来突破硅基芯片的限制。然而,面对技术上的“上限”,量子芯片的研发应运而生,并且中国已经实现了量子芯片的量产,实现了自主化的配套产业。

央视最近亮相了位于安徽合肥的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核心设备,如无损探针台、激光退火仪等,均由本源量子公司自主研发。此外,他们还开发了量子芯片设计软件“本源坤元”。这意味着,从研发设计到最终制造,都已实现了国产化。目前,成品“悟空”已进入测试阶段,很快将成为国内算力最强的存在。然而,量子芯片的使用范围有限,因为其中的超导材料对环境极为敏感,甚至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芯片性能。因此,为了更好地储存量子芯片,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近期启动了“量子芯片冰箱”容器项目。这个冰箱拥有三个保存腔体,并配备了智能监控系统,能够实时观测内部情况。

量子芯片对普通人来说可能陌生,但对国家的高端科研产业具有极大意义。传统的超算在计算领域内是顶尖存在,但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是超算的数十亿倍。传统计算机受限于芯片的限制,无法突破算力的极限,而量子芯片的出现为计算科学带来了无限可能。随着量子芯片生产线的建立,它将被应用于更多产业,未来将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内已经建立了完整的自主化体系,在未来的竞争中必然占据主动地位。与此同时,中国人的创新精神使得中国在这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相比之下,欧美国家则更依赖“老本”,无法与之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