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論戰 長勺之戰的故事

2023-10-19 12:45:05 字數 2388 閱讀 1763

在春秋時期,齊國與魯國,這兩大東方強國之間,常常劍拔弩張,戰火紛飛。西元前684年,齊桓公率領浩浩蕩蕩的軍隊向魯國發起了猛烈的進攻,企圖一舉將魯國消滅。然而,魯莊公並未被敵軍的來勢洶洶所嚇倒,他決定勇敢地迎戰。這場激戰中,魯國出現了一位充滿智慧與勇氣的智者——曹劌,他的運籌帷幄,幫助魯莊公頂住齊軍的強大攻勢,最終取得了震撼人心的勝利。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長勺之戰。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長勺之戰的背景和起因。齊國是西周時期分封的重要諸侯國,由周武王的**呂尚所建立。齊國地處山東半島,擁有豐富的資源和強大的軍事力量。齊桓公是齊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君主,他採取了聯合小國、打擊大國、稱霸天下的政策,使得齊國成為春秋時代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魯國也是西周時期分封的重要諸侯國,由周武王的弟弟叔虞所建立。魯國地處山東西南部,是周室的宗邦,負責管理東方諸侯。魯莊公是魯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君主之一,他繼承了祖先的仁政,使得魯國人民安居樂業。由於齊國和魯國都是周室的重要支持者,並且相鄰接壤,在春秋時代動盪不安的局面下,兩國之間不可避免地發生了矛盾和衝突。西元前685年,齊桓公率軍進攻魯國,在乾時(今山東省濟南市)打敗了魯軍,殺死了魯國大夫季友,並俘虜了許多人馬。這場戰爭給魯國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和恥辱。第二年,齊桓公又聯合宋國再次進攻魯國,想要徹底消滅魯國。

面對強大的敵人,魯莊公沒有放棄抵抗,而是決定迎戰。在這個危急關頭,有一位名叫曹劌的智者前來勸說並幫助他。曹劌原本是乙個平民,沒有任何官職或名望,但是他卻有著超凡的見識和膽識。他告訴魯莊公說:「用兵打仗所憑恃的是勇氣。」他認為只要能夠激發士兵們的鬥志和信心,就能夠打敗敵人。他還說:「我雖然不是大夫或將軍,但是我願意隨您出征,並為您指揮戰爭。」魯莊公聽了曹劌的話,很是感動和佩服,就讓他隨軍參戰,並聽從他的指揮。

於是,魯莊公率領魯軍迎向齊軍。齊軍在鮑叔牙的率領下,來到了長勺(今山東省萊蕪市)附近。長勺是一條河流的名字,也是一片沼澤地的名字。這裡地形複雜,不利於大規模的作戰。魯莊公就在這裡布置了陣地,準備與齊軍決戰。齊軍到達後,看到魯軍人數不多,陣勢不強,就輕視起來,認為可以一舉殲滅魯軍。於是,齊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魯莊公見到齊軍來勢洶洶,就要擂鼓下達應戰的命令。曹劌卻勸阻他說:「不可出擊。齊軍勢銳,我軍出擊正中敵人下懷,不如靜待其變。」魯莊公聽從了曹劌的意見,令魯軍固守陣地,只讓弓箭手射擊敵人。齊軍攻了一陣,沒有打進魯軍的陣地,反而受到了魯軍的弓箭射擊,只好退回去。過了一會兒,齊軍又發起了第二次攻擊。曹劌還是勸阻魯莊公不要出擊,繼續堅守陣地。齊軍又攻了一陣,還是沒有打進魯軍的陣地,士氣更加低落,又退回去了。

齊軍兩次進攻都沒有成功,反而損失了許多兵力。鮑叔牙和其他將領都認為魯軍膽怯無力,不敢應戰。他們想趁著這個機會,再次發動進攻,一舉殲滅魯軍。於是,他們擂起了第三次進攻的戰鼓。曹劌看到這次齊軍來勢雖然很猛,但是已經沒有了前兩次的氣勢和秩序。他認為這是出擊的好時機,就對魯莊公說:「現在可以出擊了。齊軍三通鼓罷,士氣已經消失了。我軍卻正有鬥志和信心。這時候出擊,必能打敗他們。」

魯莊公聽了曹劌的建議,立刻擂起了反擊的戰鼓,下達了出擊的命令。魯軍士兵們聽到了戰鼓的聲音,都振奮起來,拿起了手中的**,向著齊軍衝去。齊軍見到魯軍突然出擊,都驚慌失措,沒有準備好迎戰。魯軍趁著齊軍的混亂,猛烈地攻擊,打得齊軍節節敗退,死傷無數。魯軍一路追殺,把齊軍趕出了長勺,奪回了失去的土地。在這場戰爭中,魯軍還射殺了齊桓公的兒子公子雍,給齊國造成了重大的損失。這樣,魯國就在長勺之戰中取得了驚人的勝利。

長勺之戰結束後,魯莊公向曹劌表示了感謝和敬佩,並詢問他是如何指揮戰爭的。曹劌回答說:「用兵打仗所憑恃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衝鋒時,士氣最為旺盛;第二次擊鼓衝鋒,士氣就衰退了;等到第三次擊鼓衝鋒,士氣便完全消失了。齊軍三通鼓罷,士氣已完全喪盡,而相反我軍士氣卻正十分旺盛,這時實施反擊,自然就能夠一舉打敗齊軍。」接著曹劌又說明未立即發起追擊的原因:「齊國畢竟是實力強大的國家,不可等閒視之,而要謹防其佯敗設伏,以避免己方不應有的失利。後來看到他們的車轍紊亂,望見他們的旌旗歪斜,這才大膽地建議實施戰場追擊。」

長勺之戰是春秋時代一場著名的以弱勝強、以智取勝的戰爭。它展示了曹劌和魯莊公的智慧和勇氣,也展示了魯國人民的團結和奮鬥。它對於維護魯國的獨立和尊嚴,對於抵抗齊國的侵略和霸權,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它也對於後世的戰略思想和戰爭藝術有著深遠的影響。它告訴我們,在面對強大的敵人時,不要畏懼和屈服,而要堅持和奮鬥;在用兵打仗時,不要盲目和冒險,而要審時度勢和後發制人。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危急關頭轉危為安,化險為夷。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戰役 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是中國戰國時期 西元前475年 西元前221年 的一場著名戰役,發生於西元前260年,是秦國與趙國之間的一場決定性戰爭。這場戰役發生在長平 今山西省晉城市高平市 因此得名長平之戰。背景。戰國時期,諸侯割據,各國之間戰亂不斷。秦國在經過一系列的改革之後,逐漸成為了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國家。秦國統...

長平之戰如果沒有出現趙括,廉頗對白起,誰能笑到最後

作為戰國時期最悲慘的一場戰鬥,白起坑殺趙國士兵40萬,算是為戰國時期畫上了乙個完美的句號,當時六國之中國力最強的趙國也失去了對秦國的抵抗能力,可這次趙國的失敗,並不是廉頗本人的失敗,同作為趙國四大名將之一的廉頗,無論是戰績還是名氣都不輸給人屠白起,如果當時的趙括沒有替換廉頗,由廉頗一直主導長平之戰,...

中華歷史故事之春秋篇 繻葛之戰

周平王繼位時,周地諸侯虢石父擁立周幽王的兄弟餘臣為天子,史稱周攜王,周王朝出現兩王並列的局面。周平王十一年,晉文侯攻殺周攜王,使周王朝再度統一。此時的周室已經沒有了當年孟津會師的勇氣,主要倚仗鄭國輔佐。鄭國,初封於西周鎬京附近,隨後東遷到現河南境內。西周 國人暴動 將周厲王趕出國都,國人迎回周厲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