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道宝莱坞?这部托莱坞电影才是印度奇迹!

2023-10-20 19:00:24 字數 4509 閱讀 8389

中国引进的印度片不少,《巴霍巴利王2:终结》却有其特殊性。

s·s·拉贾穆里导演作品《巴霍巴利王2:终结》

它是印度史上最贵的电影,是印度票房冠军,也是北美海外电影的票房黑马。

印度电影中心之一——托莱坞。

除去这些标签,还有一点鲜为人知,《巴霍巴利王》并非产自我们耳熟能详的宝莱坞,而是来自印度另外一个电影中心——托莱坞(tollywood)。

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印度电影就被引入中国,老一辈观众几乎都为《大篷车》《流浪者》中的爱情悲剧抹过一把泪。

拉兹·卡普尔导演作品《流浪者》

父辈的影迷很多就是从这一部爱上了印度片。

之后中印关系一波三折,但印度电影却始终没有停止对中国影迷的渗透。

直到近些年,印度片在中国市场迎来井喷式发展。

从《三傻大闹宝莱坞》的超高口碑到《摔跤吧!爸爸》的票房奇迹,印度电影越来越成为全球电影市场中不能忽视的角色,“宝莱坞”也几乎成了印度电影的代名词。

若不是s.s.拉贾穆里携《巴霍巴利王2:终结》拿下印度本土票房冠军并打入中国和北美市场,大部分观众甚至不会知道印度还有个“托莱坞”。

印度是一个多种族多语言的国家,仅联邦官方语言就将近20种,而语言与地域的差异也直接导致了文化的差别。

我们熟知的宝莱坞是北印度电影中心,生产的电影以印地语为主。

而托莱坞则是南印度电影中心,位于安得拉邦首府海德拉巴,影片对白以泰卢固语和泰米尔语为主。

但由于印地语使用人口最多,且宝莱坞具备更强的资金技术实力,多年以来印度电影无论在本土还是海外市场,都是宝莱坞一家独大。

托莱坞虽年产量巨大,但几乎一直是自产自销、自娱自乐的状态,很多电影甚至直接翻拍自宝莱坞,以满足泰卢固语人口的需求。

导演s.s.拉贾穆里。

基于这样的情况,s.s.拉贾穆里的野心与勇气才更令人钦佩。

他几乎是以一人之力,试图打破南印度电影在本土兜兜转转的状态,将托莱坞拽进了更广阔的市场。

2023年,s.s.拉贾穆里小试牛刀拍摄奇幻片《功夫小蝇》,在国内外都取得了不错的口碑;

2023年,号称印度史上最贵的电影《巴霍巴利王:开端》上映,惊艳了全印度乃至北美的观众;

2023年,《巴霍巴利王2:终结》上映并成为印度史上的票房冠军。

近些年,宝莱坞越来越重视现实主义题材,在海内外取得高票房高口碑的**都表现了对印度社会现状的反思。

在这样的环境下,s.s.拉贾穆里却以一部脱胎于古印度神话、极度浪漫主义的电影打破文化“结界”,让全球观众看到了印度电影的另一种可能。

s·s·拉贾穆里导演作品《巴霍巴利王2:终结》

凤凰卫视电影台将于11月9日21:15播出《巴霍巴利王2:终结》,敬请期待!

时至今日,好莱坞大片已深入人心甚至让人开始产生审美疲劳,但为何一部印度特效大片却能让人眼前一亮甚至创造票房奇迹呢?

神话传说集体记忆。

首先,《巴霍巴利王》系列唤起了印度人民关于神话传说的集体记忆。

毗耶娑著《摩诃婆罗多》

电影脱胎于印度史诗著作《摩诃婆罗多》,书中描绘了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为争夺王位继承权而展开的一系列斗争。

这个故事在印度妇孺皆知,可以说《摩诃婆罗多》之于印度人民,就像《大闹天宫》之于中国老百姓。

正因如此,《巴霍巴利王》在拍摄之前就已拥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当然,越是家喻户晓的故事,观众的期待也就越高,对导演和编剧的考验也更为严峻。

巴霍巴利王2:终结》剧照。

巴霍巴利王》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浓郁丰富的色彩,美轮美奂的宫廷建筑,风貌各异的古印度城邦,神秘美丽宛如仙境的自然风光……

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在视觉上实现了对神话史诗的高质量呈现。

尤其是最后的战争场面,虽然特效距离好莱坞仍有一段距离,但其神秘的氛围和磅礴的想象力令人咋舌,充分营造出了帝国时代的盛世与乱象。

非脸谱化人物形象。

其次,人物形象深得人心。

巴霍巴利王2:终结》剧照。

虽然作为一部人物关系复杂的商业大片,角色难免脸谱化,但几个正面人物表现出的人格魅力,却代表了印度人自古以来最为珍视的品德。

如巴霍巴利的仁慈,卡塔帕的忠诚,提婆犀那的坚毅。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女性形象往往比男性角色更为勇敢、诚实。

无论是《开端》中的阿瓦迪卡,还是《终结》里的提婆犀那,她们虽美艳不可方物,却全无娇滴滴之态,非但没有深藏闺阁,反而均以有勇有谋的女战士形象出现。

巴霍巴利王2:终结》剧照。

巴霍巴利要提婆犀那先以囚犯身份跟其回国再解除母亲的误会时,她不卑不亢道:

你赢得了我的心,即使你让我成为奴隶我也心甘情愿,但是我永远不会当一个囚犯。”

太后要求提婆犀那嫁给巴霍巴利的哥哥时,她横眉冷对:

公主有权选择她的丈夫。”

再联想到印度社会如今尖锐的男女平等问题,不由得有些唏嘘。

巴霍巴利王2:终结》剧照。

相比《开端》,《终结》的进步不仅体现在特效上,也体现在人物行为上。

第一部角色的立场更加分明,好人与坏人基本是二元对立的。

但到了第二部,犯下无可弥补的错误的往往是道德感使命感强烈的好人,如智慧的太后却轻信了谗言,忠诚的卡塔帕却亲手杀死了巴霍巴利。

好人犯错的设置,增加了故事的宿命感和神话色彩,这一点与古希腊神话十分相像。

非常规化 拍摄方式。

第三,《巴霍巴利王》改变了印度历史片惯有的拍摄方式。

巴霍巴利王2:终结》剧照。

印度历史题材的电影并不少,但大多因为资金问题,再加上种姓制度的观念局限,这些电影通常聚焦于宫廷奢华和战场厮杀,展现王权内部的争斗与爱恨情仇,致力于满足普通观众对王室的好奇心,鲜有导演将摄影机对准宫墙之外的街头百姓。

如知名度很高的《阿育王》(2001)和《帝国双璧》(2015),虽披着历史战争题材的外衣,但主要情节仍是贵族们谈情说爱。

巴霍巴利王》在这一点上有所突破,拍摄期间不惜重金聘用大量群演扮演平民百姓,并毫不吝啬地给了群演们很多镜头,以此表现人民对巴霍巴利王的爱戴,同时把对主角际遇的同情传达给观众。

巴霍巴利王2:终结》剧照。

爱情故事虽在片中是重头戏,但退居到了次要位置,成为辅助主角成长的支线剧情。

喜闻乐见印度元素。

第四,尽管s.s.拉贾穆里有变革的野心,但《巴霍巴利王》仍然保留了诸多印度人民喜闻乐见的元素。

如纯粹唯美的爱情戏,华美精巧的歌舞桥段,以及极具想象力的战斗场面等。

巴霍巴利王》系列讲述了巴霍巴利父子两代人为王权奋斗的历史,但父与子均由帕拉巴斯一人扮演。

巴霍巴利王2:终结》剧照。

熟悉印度电影的观众都知道,一人分饰两角也是印度片乐此不疲的伎俩,很多印度著名男星都有过分饰两角的表演经历,如《印度超人》(2006)、《天生一对》(2008)等。

至于《巴霍巴利王》何以成为北美的票房黑马,除了生活在北美的印度裔同胞大力支持外,对异域尤其是神秘遥远的印度文化的猎奇心、对有异域风情的俊男靓女的审美都吸引着海外观众走进电影院。

李安导演作品《卧虎藏龙》

张艺谋导演作品《英雄》

当年李安的《卧虎藏龙》和张艺谋的《英雄》均在北美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也是这样的原因。

除此之外,《巴霍巴利王》塑造了一个以一敌百的超凡英雄形象,这也暗合了北美观众的英雄主义情结。

总之,《巴霍巴利王》折射出的一个趋势是,印度观众与海外观众的口味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影迷对不同的文化愈发包容。

巴霍巴利王2:终结》剧照。

而南印度电影工业也不再满足于生产自娱自乐的传统爱情歌舞片,而是试图呈现更为一般性的内容。

可以说,托莱坞的崛起,会让全球影迷见到更丰富多元的印度电影。

文|李濛lemon

编辑|福尔魔歌、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