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地位提高,其机构对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2023-10-27 12:00:02 字數 3645 閱讀 5032

农村金融作为整体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农业发展的驱动作用影响一国或地区国民经济的运行。

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作为农村金融产业组织结构中最基础的部分,农村金融市场结构的类型和特征直接或间接对农村金融主体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产生重大影响。

决定着农村金融发展的整体效能,影响农村金融对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对农业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农业减排、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等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产生推动或阻碍的影响。

而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对农业发展的整体影响如何?

改革开放前,农村金融机构农村营业所、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三个分支机构,在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居于垄断地位。

改革开放后,为配合国家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解决“三农”问题不断推动农村金融市场化创新发展,同时不断推进农村金融市场组织体系向深层次调整,进而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组织结构经历了变革与调整。

在不考虑一国或地区自然地理属性和区域空间差异等非经济结构因素前提下,但就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发展特征属性而言,不同类型的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在农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优劣并存。

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既体现在促进农业增长,侧重于农业产出数量的增加。

当然高效的农业增长需要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将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坚实的高效的技术效率保障,既包括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技术进步效率,同时农业技术进步效率又可以分解为纯技术进步效率和规模效率。

农业发展既需要数量增长,更需要农业生产经营整体效率的提升,更离不开农业污染物减排的持续推进。

农业源污染日益成为中国环境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因而,降低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已成为治理中国环境污染的一项艰巨任务。

从影响农业污染物排放的具体作用因素来看,除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之外,农村金融市场规模、农村金融市场效率、农业产业结构、人均gdp、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农村用水强度和**政策支持对农业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也存在较大区域差异性和不确定性。

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对整体产业的产业增长有着较为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农村金融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意味着垄断势力的提高。

这将妨碍农业增长,再考虑了农村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网点拥有的机构数的前提下,农村金融市场集中度对中国农业增长的负向影响系数检验仍然显著,这与既有文献中多数学者的观点一致。

进一步的发现是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规模和发展效率同样会对农业增长产生影响。

但二者对农业增长的影响方向不一致,即现阶段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规模对农业增长起着负向作用,而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效率却与农业增长呈同向变动趋势。

那么该如何对此进行治理呢?

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限制条件,有序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经营主体数量,通过增设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网点等举措,强化金融市场多元化市场经营主体发展质量,不断降低农村金融市场集中度水平,推动农村金融市场组织结构不断优化调整。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民营资本发展严重不足以及国外资本进入壁垒较高,造成农村信用社长期处于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

而垄断型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导致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只有不断加快农村金融市场开放进程,降低准入市场进入壁垒。

尤其是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以及粮食主产区,允许更多的、相对独立的、规模适度的、相当数量的中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弄够进一步激发农村金融市场的活力,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以信贷资金为主的金融支持。

扩大政策性农业贷款投放范围。根据农业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和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功能属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投放的范围除了满足现有的粮棉油等大宗农副产品的收购、调销、储备方面的贷款外。

还应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和和畜禽养殖业集中地区的农业减排贷款投放密度和投放强度,改善农村和农业发展环境,提升农产品生产质量。

加大对优势农村地区的特色农产品的扶持力度。在保障国内农村农产品基本供给量不变的条件下,提升农产品的区域竞争优势,增强区域特色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鼓励供给相对富足的区域农产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推进政策性金融业务的实施主体多元化。允许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委托、投标等方式承担部分政策性金融业务职能。

凡是符合基本条件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均可以通过公开竞标或限价委托**的形式从事政策性金融服务职能业务。

坚持商业性金融的“三农”定位,全面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

农村农业商业性金融在一国或地区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构成中最基础性、最活跃的部分,无论是在金融服务网点法人机构数量、市场规模、业务范围、信贷资金等金融支持方面,与农村农业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相比,均处于优势地位;

而农业发展不仅仅体现在农产品或农业产出量的增加,而决定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核心是除了传统农业物资投入要素之外的部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既是农业发展综合效率提升的关键。

更是包括对农业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效率、规模效率等在内的效率指标的综合考量,因而,农村商业性金融的高效投入,有助于农村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中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在这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发挥在相对比较分散的、小规模的、缺乏贷款抵押担保的农业生产者收集信息、提高服务效率、降低经营成本等方面的优势。

引导和激励中小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可以有效增加对处于相对劣势农村区域的农业经营者提供更多以信贷资金为主的农村金融支持,从而有利于缩小农业发展的区域差距。

高阳 不断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

文 高阳 山东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政策性金融兼具政策性和金融性双重属性,在增加农村地区基础性投入 增强金融支持普惠性发展等方面能够发挥巨大作用,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支持农业农村协调发展 ...

乡村振兴背后的影子银行 农村金融风险与机遇

在年月份,中国 发布了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提出了到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以及到年全面建成乡村振兴的愿景。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战略涉及到农业生产 农民收入 农村生活 农业科技 农业环境等多个方面,需要大量的...

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困境及应对?

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对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增加农民收入 改善农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之间还存在着一道 数字鸿沟 农村金融服务作为连接两者的桥梁,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和难题。如何破解这些问题,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