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在哪?其军事意义很重要?答 被夸大了

2023-10-23 18:10:11 字數 2125 閱讀 9726

正文:

很多人对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六出祁山”都非常熟悉,然而,事实上,诸葛亮只进行了五次北伐,而且只有两次选择了祁山道。所以,祁山的军事意义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首先,祁山位于甘肃礼县东面、西汉水北面,海拔只有237米,绵延约50华里长,沿山中道路可以出川入蜀,被称为祁山道。和其他四条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谷道相比,祁山道相对宽阔、平缓,便于行军和运输粮草。

然而,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打倒曹魏政权,兴复汉室,而曹魏的政治中心在许都,离蜀汉集团的政治中心相距甚远。诸葛亮北伐的初期目标是拿下长安,长安作为西汉首都,东汉末年董卓迁都于此,一旦取下长安也可视为兴复汉室的一半大业,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除了政治意义,拿下长安的军事价值也不可忽视。通过据守长安,诸葛亮可以控制关中地区,将陕、陇、蜀连成一片,切断洛阳与陇右地区的联系,从而巩固自己的势力。

然而,从地图上可以看出,祁山道离长安最远,相比于其他重要道路,它的军事价值相对较低。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谷道可以说比祁山道更加重要,因为它们被曹魏重点防守。

陈仓道作为韩信出汉中的路径,历史上非常有名,曹魏必定会在该道路上设防。诸葛亮第二次北伐选择了陈仓故道,但由于道路难行、粮草运输困难,最终被迫退兵。

褒斜道位于褒水和斜水之间,诸葛亮曾考虑通过小船运输粮草以缓解后勤压力,最后一次北伐选择了褒斜道,最终抵达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但诸葛亮本人却在五丈原病逝。

第三次北伐止步于武都、阴平二郡,第四次北伐又选择了祁山道,但由于粮草耗尽不得不退兵。

从这五次北伐可以看出,诸葛亮宁愿重走失败过的祁山道,也不考虑子午谷道。子午谷道虽然险峻,但具备了实施突袭战的条件,可以说是北伐的最佳选择之一。然而,诸葛亮出于谨慎的考虑,选择舍近求远,遗憾地舍弃了这条道路。

有人可能会提到明末高迎祥走子午谷失败的例子,认为魏延走子午谷也一定会失败。然而,这样的逻辑是可笑的。子午谷之所以有名,主要是因为魏延的“子午谷奇谋”,魏延走子午谷时是兵行险着,胜负未知。“子午谷奇谋”一经公开后,高迎祥即使走子午谷,也必然处于被预料之中,胜算并不大。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类似的事例并不能直接套用在不同的人身上。石达开走大渡河时全军覆灭,而工农红军走大渡河却是绝处逢生,这充分说明历史并非唯一不变的规律。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诸葛亮的北伐选择并不完全符合我们对祁山的认知,并不是军事意义如此重要。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谷道在北伐中的军事地位要远高于祁山道。诸葛亮舍近求远的选择可能是出于种种原因,毕竟历史的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提醒一下,想了解更多中国历史的朋友可以阅读史学家蔡东藩先生的《历朝通俗演义》系列,该系列共包含《前汉演义》、《后汉演义》等十一部,涵盖了从秦始皇到**九年的历史。这套书是全新修订无删减的版本,精装礼盒装,是了解中国历史的绝佳读物,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和历史爱好者的参考。

总结起来,祁山虽然在《三国演义》中被提及多次,但其军事意义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诸葛亮选择祁山道并不是基于军事考虑,而是出于其他种种原因。不同于传统的激昂战争文化,了解历史的充分性需要通过多角度多维度的分析。

诸葛亮北伐祁山 战略智慧与挑战

正文 刘备三顾草庐,用赤诚之心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自此之后,诸葛亮为其出谋划策,一生鞠躬尽瘁在兴复汉室上。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华可谓出神入化,然而,他在北伐曹魏的六次祁山之战中,虽然战略明智,但却未能取得最终胜利。为什么诸葛亮选择从祁山出兵呢?祁山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甘肃礼县东,靠近西汉水。在这片地区,有一...

三国传世 邓艾 钟会与诸葛亮的十六字密码

在三国时期的传世故事中,邓艾 钟会与诸葛亮的命运纠葛成为一个扑朔迷离的传说。这个故事的奇妙之处在于,似乎隐藏在历史的细节中,仿佛是诸葛亮生前的预言。究竟这十六字的密码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三国演义的虚构呢?故事始于邓艾渡阴平,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翻越摩天岭,穿越无人之地,邓艾凿山通道,造桥阁,面临着饥馑...

诸葛亮的墓在哪里?

三国演义,诸葛亮字孔明,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发明家,一生有过许多的事迹,被后人歌颂。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东吴舌战群儒,借东风,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可称奇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后因操劳过度,病逝于五丈原。这个问题现在还真是不好说,根据野史传说记载,几个人抬着,绳子在那断就安葬在那,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