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作業系統越來越多,要成功越來越難

2023-10-19 06:00:25 字數 2151 閱讀 8323

小公尺宣布推出自家作業系統小公尺澎湃os(xiaomi hyperos),引起了業內的熱議。

根據小公尺的表示,他們的新作業系統基於深度進化的android以及自研的vela系統,通過徹底重寫底層架構,為未來百億裝置和百億連線做好了萬物互聯的準備。小公尺的目標是將手機、小公尺汽車和各種aiot裝置都逐步遷移到澎湃os上,實現全終端的萬物互聯。

但是,有人對這種算不算自研作業系統的說法表示了質疑。

然而對於小公尺來說,在實現萬物互聯的過程中,適配和打通自家的aiot裝置可能是最現實的路徑。

此外,國內的作業系統越來越多,究竟是好是壞呢?目前,除了華為鴻蒙和小公尺澎湃os之外,vivo也傳出將推出自研作業系統。榮耀和oppo自研作業系統的推出亦在未來之中。

此前,酷派和騰訊也傳出了聯合開發自研作業系統的訊息。據任正非透露,國內已有30多個作業系統基於鴻蒙開源構建。

至於pc作業系統,就有十多款,包括中科方德、優麒麟、銀河麒麟、cos作業系統、中興新支點、統信uos等。可以說,國內的作業系統態勢逐漸龐大,呈現出多樣化的格局。

國產手機想擺脫對國外手機作業系統的依賴,這無疑是好事,特別是谷歌的安卓作業系統目前面臨老化和版本碎片化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擔心受到制裁。然而,作業系統的數量並不是越多越好。

目前,作業系統行業存在著「百團大戰」,這導致著不同架構、cpu平台、應用開發者和硬體廠商的分散,難以實現相容性和開放性。

作業系統領域需要有乙個主導者來統一標準和提供軟硬體底層支援。

目前來看,國內的作業系統雖然在解決底層**和框架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要真正繁榮起來,還需要類似微軟和蘋果等核心企業來引領行業發展。華為可能是其中之一,但華為在移動和車機領域面臨的問題眾所周知,各家廠商不願意使用華為的系統,擔心自己失去主導權。

另外,作業系統的成功也離不開硬體的支援,尤其是統一的晶元和架構。

然而,無論是在底層晶元還是架構層面,都缺乏主導性的玩家來提供統一的支援。

從桌面作業系統來看,國內有十多個,這帶來了軟硬體適配的困難。各大桌面作業系統都在努力解決生態的開放性和相容性問題,但不同架構和cpu平台的分散給軟硬體適配帶來了挑戰。

此外,大量作業系統的開發人員重複造輪子,沒有形成完善的開放作業系統,也沒有形成上下游產業鏈的完善布局。應用開發商不開發,硬體廠商不支援,商業環境不完善,消費者不接受,那麼許多作業系統無疑只是曇花一現。

因此,作業系統的數量越來越多,生態問題越來越大。而要開發乙個真正的國產系統並不容易,因為這需要從底層晶元到應用的重新開發,需要投入巨大的資金來吸引開發者。

而如果只是給現有系統套上殼,基於現有的android或者linux核心構建底座,往往更容易成功。事實上,谷歌也鼓勵套殼,並提供套殼技術支援,使用者接受「新系統」並無障礙,相對於從頭開始全新研發的自研系統更容易推廣。

總的來說,現在很多廠商並沒有研發全新國產系統的商業動力,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套殼現有系統可能是一種務實的選擇。作業系統的成功並不是越多越好,完全壟斷或者過於碎片化都不符合市場需求。

兩強爭霸或許是市場的理想結果,但目前國內還處於群雄割據的競爭局面。從目前的市場情況和趨勢來看,可能會有更多廠商推出自研作業系統。

然而,如果不能形成合力,各自為戰只會延緩國產作業系統發展的時間。

作業系統的成功需要軟硬體的適配、統一的軟硬體底層和標準,才能更好地推動整個國產作業系統的發展。

在這個多作業系統競爭的時代,國產作業系統的發展面臨著諸多挑戰,需要軟硬體的相容、標準的統一以及實現生態的壯大。作業系統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需要有主導者和合作力量的聯手推進。

只有這樣,才能夠成功應對當前業界的實際問題,使作業系統更加壯大,形成統一的生態。

國內作業系統越來越多,要成功越來越難

在當今數位化時代,作業系統扮演著無可替代的關鍵角色。它們是裝置的晶元 連線的硬體和軟體,決定著使用者的體驗和效能。然而,最近國內作業系統的興起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宣布推出自家小公尺網路澎湃os,而華為也推出了鴻蒙 harmonyos 這些事件突顯了國內網路的興起趨勢,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隨之而來。本文將 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