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編制」困住的年輕人 大環境的內捲 父輩眼中的鐵飯碗

2023-10-09 20:05:43 字數 2542 閱讀 8726

當年輕人踏出象牙塔,步入社會後,他們會發現僅僅依靠自己的努力遠遠不夠,家庭背景和人際關係成為左右他們走向不同階層的重要因素。

在小小縣城裡,人們紛紛選擇考取編制,認為它是鐵飯碗,是身份的象徵,有了它就有了乙份對未來的保障。在老一輩的安穩與體面的觀念影響下,這一選擇變得更為流行。

年輕人們面臨著留在家鄉或者前往其他城市打拼的選擇。然而,小縣城有限的產業資源無法提供足夠的崗位,即使多年苦讀之後也無法安心待在家鄉。

於是,無論是學歷有成還是沒有高學歷的年輕人,大多首選了前往城市謀求不同的生活。因為除了對城市繁華的嚮往,自己的縣城家鄉並沒有更富足的資源。

然而,在城市裡生活並不簡單,生活成本和工作壓力都不容易承受。如果在他鄉無法扎根,那麼回到故鄉成為他們唯一的退路。

然而,回到故鄉並不容易,一些沒有學歷文憑的年輕人只能打零工或者依靠家裡關係謀取乙份差事。而那些有學曆的年輕人則不願意過著不安穩的生活,考取編製成為他們的首選。

雖然考取編制並不意味著一帆風順,但相比於做體力勞動或者服務行業,工作更加穩定輕鬆。小縣城無法與大城市一樣繁華,即使家境殷實也難以謀生意。而且對於缺乏經驗的年輕人來說,經營能力也有限。因此,對於家長和年輕人來說,考取編製成為不二之選。

為了提高成功率,很多小縣城的年輕人從步入校園開始就被家長安排得明明白白。可能他們剛步入校園就開始備考,但有些年輕人不能理解父母的用意,畢竟他們經歷了嚴苛的高考,渴望放鬆。

然而在社會高壓下,父母不能容忍孩子有片刻的放鬆。但是對很多年輕人來說,考取編制只是家長們貧乏的夢想,他們不明白在世界這麼大的選擇中為什麼要選擇這條既艱辛又不適合自己的道路。

有些年輕人迷迷糊糊地遵循家人的安排走上這條道路,有些年輕人在經歷了幾番社會的毒打後最終向現實低頭。原來燈火輝煌的都市裡或許根本就不會有一盞為自己點亮的燈。雖然漂泊與孤獨蠶食著他們的靈魂,但在追逐這種生活的過程中,他們也會產生奇異的幸福感。

乙個人的選擇,不僅受個人判斷的影響,周圍的環境和他人的言語也成為年輕人選擇走入編制牢籠的誘因。

首先是社會內捲現象,讓年輕人難以通過努力前往大城市開創一番事業。雖然大城市也不會有無數機會,崗位競爭激烈,獲得流動性崗位基本上都是以自身為代價的。

其次,長輩們的關愛也增加了選擇考取編制的誘因。長輩們會告訴自己子女身邊朋友或親戚的孩子考取編制後的豐厚工資待遇,他們習慣將有編制的人與有地位和能力的人劃等號。這些年輕人成為了長輩們手中的人脈資源。

然而,真正考入編制並不能高枕無憂。現在的**部門和單位也注重效率和利益,掛個名並不能得到好處。在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競爭,權勢的競爭同樣激烈,即使不直接參與競爭,也難免受到牽連。

然而,所有的風險和後果都無法抵擋安穩的**。對於年輕人來說,編制是件好事,但不要將全部人生寄託在編製上,要有能進能退的勇氣才是上策。

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是外界給予的,而是源自內心的平和與安寧。若是將考取編制當作唯一出路,那麼人生就會陷入死局。

對於縣城年輕人而言,考取編制是一種選擇,但並不應將全部心思和人生意義押在這方面。編制只是一張社會名片,它有其作用,但並非萬能。想要擁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勇氣和能力至關重要。

縣城年輕人選擇考取編制主要受到社會內捲和長輩期望的影響。對於家庭普通的縣城年輕人而言,考取編制是上進的手段,但不要完全依賴於它。

編制是一條出路,但人們應該有進退自如的勇氣。否則,一旦習慣了編制帶來的安穩,就會喪失離開和開創新生活的能力。編制可以是人生路上的助力,但不能成為枷鎖。

結語:年輕人在選擇人生道路時,考取編制可以是乙個選擇,但不要將全部寄託在它上面。擁有勇氣和能力,才能真正擁有安全感和幸福感。文/文史旺旺。

慢就業 年輕人獲得編制,卻選擇另一條人生道路

1.畢業即就業 的緊張節奏,被放緩了。在不足十平的空間裡,一張白色書桌撐起了房間主人的生活重心。書桌上鋪滿了教輔書和列印資料,放不下的都堆到了地上。牆上貼著幾張便利貼,寫滿公務員和事業編制考試的知識點。但明顯這個房間的主人並不完全醉心學習。置物架上還立著三隻天線寶寶和冰墩墩的手辦,下層夾著幾本書,包...

年輕人大城市買房,我們幸福嗎?

一 年輕人為何買房?年輕人已成為購房主力。2020年全國30個重點城市購房客群中,30歲以下客戶佔比達到26.35 較2017年提高了12.09 90後青年群體在住房消費中的比例不斷提高,但作為 前浪 的80后們實力不減,仍是絕對的購房主力。年輕人傾向於在工作城市置業。不論是已購房青年還是有購房計畫...

《水滸傳》中與大環境格格不入的五大人物

從大分類上講,水滸傳 屬於古典戰爭類 我們通常習慣將這類 中的人物分為文 武來討論,這個比較好理解,比如吳用屬於文,林沖屬於武。當然了,文可以通武,武可以精文,但是大方向不會變,所以即便吳用會使鐵鍊,林沖能作詩依舊改變不了有關他們的文武劃分。但是書中也有這麼幾位,雖然能夠明確判斷他們的文武分類,但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