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业务的现状如何?未来又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2023-10-25 18:43:27 字數 4224 閱讀 2442

金融是国家经济的血液,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近年来,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和创新,金融产品和市场层次不断丰富。然而,金融创新之下,乱象仍存。一些金融机构和活动存在监管套利、风险传染、资金空转等问题,给金融稳定和实体经济带来潜在威胁。为此,国家加强了对金融业的监管力度和规范要求,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秩序。

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理财业务也面临着强监管的挑战和压力。银行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的资产管理服务,包括发行理财产品、代销理财产品、提供理财咨询等。银行理财业务在满足客户多元化投资需求、提高银行自身盈利能力、促进金融市场活跃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银行理财业务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如保本刚兑预期、资产池运作、非标资产配置等,导致银行理财业务与资管本源背离,影响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

为了规范银行理财业务,2023年4月27日,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资管新规》从全面覆盖、统一规制、公平竞争等原则出发,对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进行了全面规范和改革。

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业务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限制,如取消保本刚兑承诺、实施净值化管理、降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配置比例、严格控制同业理财规模等。《资管新规》发布五年以来,银行理财业务已经逐渐从粗放增长向规范发展转型,在支持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那么,在强监管下,银行理财业务的现状如何?未来又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银行理财业务的现状:规模稳步增长,结构逐步优化。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的数据,截至2023年5月末,银行理财业务的存续规模为28.2万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公募理财产品的存续规模为26.9万亿元,占比95.4%;私募理财产品的存续规模为1.3万亿元,占比4.6%。从产品类型看,开放式理财产品的存续规模为23.7万亿元,占比84.1%;

封闭式理财产品的存续规模为4.5万亿元,占比15.9%。从投资方向看,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存续规模为27.1万亿元,占比96.1%;混合类理财产品的存续规模为0.9万亿元,占比3.2%;权益类理财产品的存续规模为0.2万亿元,占比0.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银行理财业务在强监管下仍然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银行理财业务也在结构上逐步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净值化管理基本完成。

资管新规》要求银行理财业务取消保本刚兑承诺,实施净值化管理。这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将与投资资产的价值变动挂钩,投资者将承担投资风险和收益波动。这一改革旨在打破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刚兑预期,促进银行理财业务回归资管本源,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的数据,截至2023年5月末,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存续规模为27.8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98.6%,较《资管新规》发布前提高了近60个百分点。保本型理财产品已经基本退出市场,仅剩下0.4万亿元。这表明,在过渡期内,银行理财业务已经基本完成了净值化管理的转型。

2、开放式管理逐渐增加。

资管新规》鼓励银行发展开放式理财产品,即不设定固定期限或设定较短期限、允许投资者在一定条件下申购赎回的理财产品。这种类型的理财产品有利于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和灵活性,降低资金错配和流动性风险,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的数据,截至2023年5月末,开放式理财产品的存续规模为23.7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84.1%,较《资管新规》发布前提高了近40个百分点。其中,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存续规模为9.6万亿元,占全部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40.5%,较《资管新规》发布前提高了近30个百分点。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是指以货币市场工具、债券等低风险、高流动性标准化资产为主要投资对象,具有随时申购赎回、收益稳定等特点的开放式理财产品。

3、非标资产配置比例明显下降。

资管新规》要求银行理财业务降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即降低对信托、委托贷款、资产支持**等非标资产的投资。这些非标资产往往存在信息不透明、流动性差、风险隐蔽等问题,给银行理财业务带来较高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资管新规》规定,银行理财业务对非标资产的配置比例不得超过35%,并逐步降低至20%。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的数据,截至2023年5月末,银行理财业务对非标资产的配置比例为19.6%,较《资管新规》发布前下降了近30个百分点。这表明,在过渡期内,银行理财业务已经基本完成了非标资产的去化和降杠杆。

4、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增强。

资管新规》要求银行理财业务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领域,尤其是支持国家重点战略和民生领域,如科技创新、绿色环保、扶贫攻坚等。这既符合国家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也有利于提高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的数据,截至2023年5月末,银行理财业务对实体经济领域的投放规模为21.8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77.3%,较《资管新规》发布前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其中,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投放规模为2.1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7.4%,较《资管新规》发布前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

对绿色环保领域的投放规模为1.8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6.4%,较《资管新规》发布前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对扶贫攻坚领域的投放规模为0.9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3.2%,较《资管新规》发布前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

二、银行理财业务的机遇与挑战:在变革中寻求突破。

银行理财业务在强监管下,既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也拥有着一些机遇和优势。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投资者对于理财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截至2023年5月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86.7万亿元,同比增长8.9%;居民理财资产余额为3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6%。这表明,投资者对于理财产品的偏好和需求仍然较强,为银行理财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产品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随着《资管新规》的实施和落地,银行理财业务从粗放增长向规范发展转型,更加注重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银行理财业务不断推出符合客户需求、适应市场变化、体现差异化特色的新型理财产品,如净值型、开放式、权益类、绿色环保类等理财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丰富了投资者的选择,也提高了银行理财业务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监管环境日趋完善:随着《资管新规》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和执行,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环境日趋完善。一方面,监管部门加强了对银行理财业务的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风险防控,规范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市场秩序和行为准则,保障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安全稳定运行;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鼓励和支持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创新型、服务型、专业型、国际化等方向,为银行理财业务提供了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

挑战:收益率下降压力增大:随着《资管新规》对非标资产配置比例的限制和净值化管理的要求,银行理财业务的收益率下降压力增大。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的数据,截至2023年5月末,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88%,较《资管新规》发布前下降了近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银行理财业务需要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寻找更高效率和更高收益率的投资标的和策略。

竞争格局日趋激烈:随着《资管新规》对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统一规制和公平竞争原则,银行理财业务面临着来自其他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的竞争压力。一方面,其他金融机构如**、保险等也在积极开发和推广各种类型的资产管理产品,与银行理财产品形成直接或间接的竞争;另一方面,其他市场主体如互联网平台、第三方机构等也在利用技术优势和渠道优势,为投资者提供更便捷、更多样、更个性化的理财服务,与银行理财产品形成替代或补充的竞争。

风险管理能力亟待提升:随着《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要求的提高,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能力亟待提升。一方面,银行理财业务需要加强对投资标的的风险评估和监测,防范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业务需要加强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和引导,消除刚兑预期,增强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

养老理财规模超千亿,未来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养老理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最近,一则关于养老理财规模超千亿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这个消息对我们未来的生活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首先,养老理财规模的扩大,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重视自己的养老问题。他们不再满足于仅仅依赖社保养老金,而是开始寻求更多的理财方式来增加自...

花卉行业未来的前景如何

花卉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具体的原因如下 .消费群体扩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花卉的美丽和价值,花卉市场的消费群体也在不断扩大。同时,随着年轻人消费观念的改变,他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情感体验,花卉市场也成为了他们的消费热点。.品种和质量提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花卉...

教培行业的未来前景如何?

教育培训行业在过去的几年里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一趋势在未来仍然会持续。然而,由于政策调整和市场竞争等因素,教育培训行业将面临一些挑战和变化。以下是对教培行业未来前景的一些分析 政策环境的变化 对教育培训行业的监管将更加严格,对培训机构的要求将更加规范和透明。这将对一些培训机构产生影响,需要它们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