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的生活百态

2023-10-20 18:30:24 字數 1107 閱讀 6615

我是14年前进入体制的。记得我刚安置到区里上班时,这小城市才开始浩浩荡荡的城市化进程。一上班我就听到有关新办公场所即将修建的消息。大家都很高兴,我也不自主地融入到群体性乔迁新居的喜悦。尤其是单位里一些闲云野鹤般存在的大姐们,说起这事脸上流露出那种溢于言表的幸福,让我仿佛看到了她在朋友聚会时,尽情陶醉于别人羡慕的眼光中的那种激昂又不失依据的神情。不过办公地也该换了,看着30年前的老式木制门窗和被磨亮的水泥地,体制内工作的优越感似乎和场景有些格格不入。

在我们进入新办公室不久后,单位也迎来一些新人。新人之所以新,不是因为面孔新,而是因为脑子新。可能是因为在一张涂涂改改过的画纸上很难再寄予新希望的原因,领导们总是在一些非正式场合通过语言艺术激励肯定老同志对单位贡献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新人那种久违的期待。一些新人通过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与生俱来的悟性,迅速捕捉到了这些即将拉开人生差距的机会,进而凭借实力成为别人眼中的弄潮儿。而一些自认为把大半辈子青春都奉献给单位的旧人们,在看到新娃娃们异军突起时,始终不明白自己一直信奉的准则也有不灵的时候。

而一些落伍的新军,却被旧人们视作后备力量的代表,在一次次传授经验的过程中,披上了孔乙己的长衫。年轻,人该有的朝气,在体制内依然要有,它就像新鲜血液一样,是每个生命体延续青春活力最重要的灵丹妙药。虽然在网络上蔓延着各种少年老成的经验,但是每当我参与到基层调研,不乏看见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忙碌的年轻干部,都会让我觉得奋斗永远是**于现实的,就像艺术**于生活一样简单。也许用世俗的评判,这些人未来也会遇到仕途命运得苦恼,但是这些年轻的历练又何尝不是前途命运的筹码呢?为什么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总有一些人走在了前方。当我和一些新人及他们领导谈话时,让我庆幸的是,那些曾被奉为职场宝典的厚黑经验,正在被新一代人所唾弃。那些老领导口中的格格不入的个性,我相信就是快出隧道时远处的那束微光。

近期于文亮大火,让普罗大众在他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缩影,也找到了自己的希望,当所有人都认为新人没有机会的时候,于文亮用一种诙谐的表现方式给那些自以为建立起护城河的旧人们狠狠一记耳光!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百态都应该将生活画笔”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句话就像我命由我不由天一样,在这个任何人喊一声便响彻山谷的时代,被太多人当作阶段性踌躇满志的良药,却忽视了龟兔赛跑的意义。

是谁在故意夸大老百姓生活困难?背后原来是这些人

近来,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关于基层老百姓生活贫困的文章,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讨论。然而,仔细分析这些文章,不难发现,很多人显然是在夸大事实和带节奏,目的是为了抹黑国家的运行机制 改革政策和规章制度。这种做法不仅是对国家和社会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老百姓的不尊重。首先,我们应该正视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活着活着有谁还记着你的生日

活着活着有谁还记着你的生日 这句话,触动了许多人的心弦。在这个忙碌的世界里,我们总是在为生活奔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遇见无数的人,有过欢笑,有过泪水,有过感动,也有过遗忘。但有谁还会记得你的生日?生日,这个曾经让我们充满期待的日子,逐渐被我们淡忘,而身边的人也渐渐不再记得这个特殊的日子。是的,...

什么是生活的故事性?

大家有没有感觉到 香港的影视剧更有生活的故事性。什么是生活的故事性?举个例子,就是剧里的人物,美!美的有道理 丑,也丑的顺其自然 很有既视感 年代感!反观大陆影视作品,不否认 大陆明星是美又多金!也相信他们中不乏是社会中的强者,生活中的精英 可是他们的影视作品却不尽然。诚然,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多金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