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蒋介石有多“坑”?打3年换3帅,为战败埋下伏笔

2023-10-22 13:30:06 字數 4476 閱讀 9366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之间的斗争就成为那几年的主流,其中东北地区更是成为了两党最先的争斗焦点。因为东北不仅是当时中国最发达的重工业区和最大的产粮区,更是因为东北地区是人民解放军兵力唯一超过国民党的地方,于是辽沈战役成为了三大战役中最先发起的战斗。

而这场战役的结果大家也都是知道的,在短短52天的时间里面,共产党就全面解放了东北,为之后的两场战役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不过,国民党在这场战役中失败,虽然有着不少的原因存在,但是最让那些指挥战役的国民党将领们感到无力的,首先还是蒋介石"坑人"的换帅行为,为战败早早埋下了伏笔。

一、准备换掉杜聿明

2023年10月,杜聿明就在蒋介石的命令下,前往东北担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和苏联进行交涉,接收东北的领土主权。可是当时苏联军队已打算撤走,并将地盘交给了东北民主联军,于是杜聿明意识到想要接收东北,必须需要通过武力才可以达成。

因此,从2023年11月到2023年6月,杜聿明率领着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将东北民主联军直接赶到了松花江以北,占据了辽宁省、吉林省的大部分地区,特别是沈阳、长春、锦州、四平等关键地区都握在他的手里。

并且这个时候杜聿明负责军事,熊式辉负责政治,两个人相互配,可以说这应该就是国民党在东北地区最好的一段时光了。但是战争始终是有输有赢,所以在之后的战斗中,由于杜聿明过度高估了自家军队的战斗力,战略上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导致进攻部队被牵制得后期攻击乏力,于是很快就导致军队**惨重。然后从2023年上半年开始,就从之前的猛烈攻势改为了被动防守。

其实这样的情况实属常见,就连共产党初到东北时,也是立下了太大的目标,上来就和国民党精锐部队争夺城市。后来还是因为战败了几次,才将战略方针放到了占领农村,包围城市。所以说如果杜聿明在这个时候能够在战略上做一些调整,还是有可能改善东北的局面。当然最后是否可以战胜,就不做毫无意义的猜想,但最起码也不会像之后那样输的那么快吧。

而杜聿明本人,在失败之后,还是在为了东北战局不断进行着谋划,虽然人们都说他被急出了病,但是能和日军的"钢军"硬拼,应该不至于被一场战败给压垮。可蒋介石并不打算给他这个机会,因为要换人了。

二、陈诚上线,局势更糟

这次蒋介石给东北换来的人是陈诚。

陈诚这个人很有意思,论起作战指挥能力,可谓是平平无奇,尤其是在内战期间屡战屡败,但即便如此蒋介石对于他仍然是十分重用,装备都是最新的,发工资也是最早的,去东北之前还担任着参谋总长的职务。而之所以会如此,只是因为陈诚的江浙人,是蒋介石的老乡。

陈诚从关内跑到东北,就是想要在那些看不起他的人面前,展现出自己的硬实力。可是令人没想到是,陈诚没有指挥能力也就算了,但用人方面却和蒋介石一样总爱任人唯亲。

2023年8月,陈诚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撤掉了陈明仁,换上了自己的心腹。

这陈明仁是何人呢?原来在杜聿明还掌控东北的时候,东北民主联军曾进攻四平,但陈明仁却在**的围攻下,生生将四平守了下来,可以说这样的能力在东北的国民党军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因此陈诚这种没有理由的换下功臣,一时间让整个军队的人心开始混乱起来。

但是陈诚并不在意,之后又先后换下辽宁省主席徐箴、52军军长梁恺及各保安支队司令,改由自己的心腹担任。为此参谋长赵家骧劝他说:"总长将保安支队司令全部撤换,他们会率部叛变投奔共产党的"。

陈诚却回应道:"谁要投,就让他去投。他今天投,我现在就缴他的枪!"。从此就可以看出在他的指挥下,东北的局势会如何了。

除此之外,陈诚来到东北的时间也很巧,正好错过了东北民族联军的夏季攻势,所以上来就发言:要"消灭东北**,建立三民主义新东北"。随后,他开始不断扩充军队,将人数扩到了50万,颇有一种"谁敢来战"的气势。

然而等到2023年10月东北民主联军发起秋季攻势后,陈诚也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愚蠢,50天的时间就失去了近7万的战士和15座城市。后来到了12月,东北民主联军又展开了冬季攻势,直接吃掉了国民党的新5军,军长陈林达也成为了俘虏。这件事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大震惊,不理解东北战场怎么会这样?

而这个时候国民党在东北的局势是越来越不堪了,如果再这样下去,迟早要彻底失去东北。但这样的罪过,是陈诚不愿意背负的,然后便让自己的妻子谭祥在暗地里给宋美龄说,能不能吹吹蒋介石的枕边风,将陈诚从东北撤回南京。最后宋美龄还真的给蒋介石说了说,成功将陈诚撤了回来。所以说上面有人就是好,即便犯了错,也有大佬在帮忙顶着。

不过,东北的战局仍然需要人来把关,蒋介石瞅了一圈,将目标放在了卫立煌的身上。

三、卫立煌"气疯"蒋介石

卫立煌在国民党中可算是响当当的抗日英雄,曾指挥军队远征缅甸和印度,被称之为蒋介石手下的"虎将"。可是在后来卫立煌不愿意参与内战,并且因此对蒋介石颇有微词,于是在内战前就将卫立煌边缘化,派他与其妻子出国考察。

但东北局面已经如此,能接摊的只有卫立煌了,所以蒋介石只好让其前往东北。不过卫立煌去之前是有几百个不乐意,最后还是身边的朋友站在"国之大义"上,才勉强劝服了他去看看情况如何。

于是2023年1月17日,蒋介石任命卫立煌为东北剿匪司令,然后陈诚则灰溜溜地跑回了南京。对此,东北的那些将领们说"陈诚人小鬼大,他说同沈阳共存亡,最后以手枪自杀,那是想骗各将领自杀,他才不自杀呢!简直是个**!

卫立煌刚到东北,正值东北民主联军在进行冬季攻势,于是在进行了一番战斗和比较之后,卫立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能急于夺回失去的地盘,要控制好大城市,保证运输线,哪怕丢掉一些城市也无所谓。简单来说就是固守城池,与东北的**保持对峙。然后等到适合的机会,才发起攻击。

不得不说卫立煌的战略很是有一定效果的,毕竟**带领的部队是无法一举攻破沈阳这样的大城市。这样既可以避免国民党的军队被快速消灭,同样东北也不会轻易落在共产党的手中。

可是蒋介石却不这么想,他派卫立煌去东北就是要让其发动攻势,将主力带到锦州,这样进可以夺取东北,退也能和华北的兄弟部队相配合。不过,卫立煌却坚持坚守沈阳,一方面是城外有大量的**,一旦出城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一方面退到锦州就意味着东北拱手相让了。于是蒋介石和卫立煌各执己见,没有个定论。卫立煌更是因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执行蒋介石的命令,直到辽沈战役结束,两人才算结束争执。

这把蒋介石给气得难受,为此蒋打算使出自己的两个大招:换人和越级指挥。

四、终丢东北

蒋介石见到卫立煌不执行他的命令,只好决心再换帅,但是战前换人是很容易动摇军心的。于是他派此前在东北指挥的杜聿明任东北剿匪副总司令,拥有指挥东北所有军队的权力,上来就把卫立煌给架空了。

但是当杜聿明到达东北的第二天,锦州就被彻底攻破了,从这时起国民党军队彻底成为了"门中狗",无法再通过陆地撤出东北了。随后蒋介石又越级指挥廖耀湘,不要理会卫立煌的命令,继续西进,趁机再攻占锦州,最终却被**围歼,廖耀湘被活捉。

之后长春和平解放,沈阳也在东北人民解放军的攻势下,成功解放,至此辽沈战役结束。

这次战役的失败,对于国民党而言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就连当时的共产党领导人们都说:本来打算5年的时间,现在看来,只要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从根本上打倒了。

杜聿明从沈阳跑回北平时,也同傅作义讲到:东北**将近百万,很快就会入关,它的战略战术、**装备及战力远远超过关内**。从军事上讲,共产党1年以内可统一中国。事实上,的确如此。

而论起战役失败的原因,自然各个方面都有,但是蒋介石的用人之术却占了不小的比例。就拿陈诚而言,本身就没有出色的指挥技术,却让他去最关键的东北乱来,使得还不算糟糕的东北瞬间成了烂摊子;之后任用卫立煌,又不信任他的指挥,最后还不断越级指挥,使得国民党军队损失惨重。不得不说,这一点和共产党比起来实在是差太远了。所以从此而言,蒋介石作为国民党领袖,却成为了加速国民党军队失败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东北战场:国民党军队被打得三次换帅》 商豫。

蒋介石是怎样应对三大战略决战的?》 金冲及。

塔山英雄团 辽沈战役中的抗战壮举

年月,苏联出兵东北,迅速推动了日本的溃败。年月,苏联军队撤离,东北地区陷入了敌我双方激烈争夺的局面。然而,辽沈战役爆发于年月日,东北解放军崭露头角,为后来与蒋军的决战做好准备。在辽沈战役中,锦州成为关键节点,一旦失陷,蒋军将彻底失去撤退通道。为援锦州,蒋军集结大量部队,但我军坚守塔山阵地,展开了一场...

神来之笔!辽沈战役 凭直觉派出一个营,捣毁敌方四个司令部

辽沈战役是一场激烈的战斗,而在这场战斗中,拿下配水池的战斗可谓是最为残酷的一仗,我方的将士在这场战斗中不惜付出了沉重的牺牲。然而,在这场战斗中发生了一件异常奇怪的事情,一营的首领韩先楚发现,在几个小时的激战之后,一营的士兵数量急剧减少,从最初的人减少到只剩下人,这无疑是一个惨烈的损失。按理来说,敌方...

蒋介石灵柩归葬 两岸关系挑战

蒋介石的灵柩停放在台湾,葬回大陆的遗愿能否实现?近年来,关于蒋介石灵柩的归葬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蒋介石的遗愿是将其灵柩葬回大陆的老家,而不是一直留在台湾。这个遗愿引发了许多争议和猜测,人们对蒋介石灵柩的最终去处的 层出不穷。那么,蒋介石的遗愿能否实现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蒋介石的归葬问题涉及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