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井村 文化振兴赋能乡村发展

2023-10-31 01:04:19 字數 1766 閱讀 6952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之魂。近年来,东营市东营区黄河路街道耿井村立足村民参与、村民满意、村民受益,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积极弘扬传统文化,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把文化振兴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以村风文明推动文化振兴大提升。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明村风家风。

一根扁担宽又宽,一个故事永流传,一串脚印在大地,一壶老酒话当年”耿井村村歌在村民口中传唱,传颂着耿井村的村风文化。在耿井村村史馆,一副副耿井村史精神吸引着过往群众,这是该村挖掘历史人文资源的新举措。清代时期耿氏先祖耿世孝以一条扁担艰苦创业、勤劳奋斗的故事铭记在每一个耿井村村民心中,“耿井村的由来”更是成功申报东营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传承好艰苦创业、勤劳奋斗的耿井精神,耿井村打造了智慧平台村史馆,记录了村史、村貌、人物变化的全部渊源,保护传承村史村志,弘扬文明村风家风。

耿井村依托元旦、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文化惠民演出和文化艺术展览,为村民送欢乐;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走访慰问老人,为老人开展义诊、义剪等志愿活动,弘扬尊老、爱老、敬老的社会好风尚。不断为传统节日注入时代新元素、新形式,在城镇化进程中保留具有地域特色和村风家风的根脉,让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村风家风焕发生机活力。

深化文明村居建设,建设公共文化阵地。

我们村这个文体活动中心不仅可以开展读书、体育等文体活动,还能够作为婚礼、满月的喜事大厅,既方便群众又节省群众开支。”耿井村党总支书记耿考亮说。耿井村为满足群众文化生活、倡树文明新风,广泛征求村内群众意见,投资建设东营市首个高标准文体活动中心。建成面积达2500平方米,规范设置多功能活动厅、文化广场、电子阅览室、村居书屋,为广大村民开展文娱活动提供了场所,增强村级文化阵地综合服务功能。

耿井村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平台,强力推进乡村文化服务活动建设,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各项文明实践活动,紧抓移风易俗“减负”文章,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喜事丧事一律俭办,减轻村民负担,引领文明风尚。组建龙腾锣鼓队、金昊艺术团、巾帼服务队、净之蓝服务队、移风易俗服务队等文体队伍,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村内积极倡树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的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推动美德健康新生活蔚然成风。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拓宽文化传播渠道。

现在都用上高科技了,在家里就能看村务公示,在广场也有大屏幕能跟着一起学广场舞,可方便了”耿井村村民耿玉红开心地说。耿井村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为契机,坚持“治理+监督+服务”一体,引导村民广泛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手段的智能化和现代化。推出“耿井村智慧平台”进千家,与广电公司合作,购买有线电视收视服务的合作框架协议,共完成入户安装700户。村民在家中即可便捷的浏览监督本村的三务公开、党员承诺践诺、雪亮监控、健康小屋和支部三会一课等功能,实现村情村务公开透明。如今耿井村基本建成“互联网+村务”、“互联网+党建”、智慧乡村数字化信息平台,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

为拓宽文化传播渠道,耿井村投资300余万元,建成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数字广场—怡邻广场。不仅无线wifi实现广场全覆盖、无死角,更是可以通过led屏幕上远程直播区文化馆专业老师开展的实时培训活动,通过led屏幕终端,打破了公共文化机构服务的时空界限,成为改善村民幸福健康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大众报业·大众**客户端记者 李广寅 报道)

以文化繁荣赋能乡村振兴

作者 崔 妍。不久前,在江西考察时,总书记来到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得知当地发展特色旅游 茶产业,推进乡村振兴成效显著,总书记十分高兴。在村民热烈的掌声中,总书记亲切地说 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有城市的现代化,又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很关注乡村振兴。希望你们保护好自然生态,把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

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公布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联合印发 关于公布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的通知 经过严格遴选,确定了首批个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名单如下 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要...

乡村振兴 文化铸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 三农 工作的总抓手,文化振兴作为五大振兴之一,有利于提振 激发农民的信心和力量,帮助农民树立发展信心 振奋精神 生发激情,塑造乡村的文明新风貌。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不仅具有社会效益,也具有经济效益。旅游民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