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的“口谕”有效吗?万一被人篡改怎么办?如何判断真假?

2023-10-31 21:30:14 字數 1543 閱讀 4964

前言众所周知,皇帝作为万人之上的存在,对臣子下达命令的时候,都会用诏书,也就是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圣旨。而当皇帝去世的时候,他都会留下遗诏,这个遗诏里都会记载着皇帝的意愿,以及自己的想法。

皇帝遗诏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遗诏就是汉文帝的遗诏了,据《汉书·文帝本纪》记载,“朕闻之: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万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当今之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这里说的就是汉文帝不希望自己死后过分地进行服丧事宜。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除了写下来的遗诏,也不乏一些口头的遗诏。那么这些遗诏都是算数的吗?一旦被人篡改,还能够分清真假吗?

当然,不只是遗诏,皇帝活着的时候也有口头传达的诏令,那么这些诏令一旦被篡改,又要怎么判断真假呢?皇帝的诏令首先,就要来看一看皇帝的诏令究竟是怎样的。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开始,就出现了诏书和制书,分别代表皇帝的命和令。从那以后,经过各朝各代的演变和发展,由皇帝下发的诏书已经有了非常多的变化,其中包括制、诏、诰、敕、旨、册、谕、令、檄等等十几种,口谕也是其中一种。

而“口谕”这种皇帝下达命令的方式是从明朝开始的,因为从明朝开始,皇权开始加强,因此出现了锦衣卫这种职位。最开始,皇帝下达的所有旨意都是要经过中书省等很多机构检查以后,才可以得以实施的,甚至还会有驳回的可能性。因此,从明朝开始,皇帝为了直接绕过复杂的审核机构和复查机构,就出现了口谕和手谕这类的谕旨。口谕还分为面谕和传奉口谕,面谕就是皇帝当着你的面直接对你下口头命令,并不会存在虚假或者错误。

而传奉口谕则是要经过除皇帝以外,经过别人之口的,一般是锦衣卫、大臣或者太监进行传达皇帝的命令。虽然,这则命令并不是皇帝直接对接旨者所说的,但是真实性也肯定是值得相信的。因为,皇帝口头所说的口谕,最终还是会被记录下来的。在孙承泽所创作的《春明梦余录》就记载到:“凡面奉上谕,直书天语。圣谕、诏、救等项,备录本文。”意思就是,皇帝口头所说的口谕,最终还是会以文字的方式被记录下来,并且归档处理。因此,既然最后还是要以文字记录下来,那么口谕被人捏造或者篡改的情况就很少了,几乎是没有的,否则被发现,假传圣旨是会让人丢了性命的大事。

除此以外,但凡是能够做皇帝的人,肯定是心思缜密的人,对于这种需要经过第二个人的嘴来传送的命令,肯定不会是非常重要的大事,只会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或者通知,因此即便是真的被人造了假,也不会对皇帝本身或者接旨者本身产生很大的影响。

古代将军为什么要听皇帝的,有兵权应该实力更厉害啊?

在古代社会中,将军作为军队的最高统帅,拥有着极高的地位和权力。然而,尽管将军手握重兵,但他们却必须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体制和权力结构。在古代,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而将军虽然拥有着军队的控制权,但他们的地位却是从属于皇帝的...

古代帝王中的三位感情至上皇帝,他们的故事令人感动

在古代封建社会,一夫多妾的风俗盛行,宫廷内外常常充斥着权谋和欲望。然而,在这个纷乱世界中,也有三位特殊的皇帝,他们不愧是史书中的 模范丈夫 他们是唐朝的元钦 隋朝的杨坚,以及明朝的朱祐樘。元钦的纯真爱情 命运多舛的废帝。在西魏时期,元钦成为了皇帝,但他的命运却多舛。尽管身处宫廷权谋之中,他却找到了真...

古代皇帝的“生理启蒙”老师,在教完皇帝后,她们的结局怎样

在选择性启蒙老师时,还必须考虑她们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女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能力和沟通技巧,以便有效地传授知识给皇帝。同时,她们也需要具备丰富的性知识和经验,以便回答皇帝在性方面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宫女的地位和未来命运。在封建社会中,宫女的地位非常特殊。她们属于皇帝的财产,不具备自由和权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