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将拖垮美国?中美博弈的第二大变数

2023-10-28 02:50:32 字數 5588 閱讀 7890

假如这个世界上没有以色列,我们也必须发明一个,以保护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2023年6月5日,参议员乔拜登在向参议院的一次讲话中用这句话表达了对美以关系的看法。37年后,在美国和以色列建交75周年之际,已经身为**的拜登再次向以色列**赫尔佐格重申了这句话。但是,在这个重要的日子,作为以色列**首脑总理内塔尼亚胡却没有出现在白宫。

美国和以色列现任**的矛盾就这样以一种公开的形式暴露在了公众面前,这在美以关系史上是十分罕见的一幕。表面上直接的理由是内塔尼亚胡**执意推动一项限制最高法院、加强总理权力的司法改革,激起了以色列左翼人士和拜登**的不满,更深层的原因是以色列和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分歧。7月24日,经过长达七个月的争论和全国性**,内塔尼亚胡率领执政联盟顶着拜登**的巨大压力,强行通过了这项司法改革,此后,以色列右翼**是否会做出更加激进的决策,迫使美国重新将更多力量投向中东地区,将成为中东局势的最大变数。

基苏菲努位于以色列西北边界的一个犹太人社区,从这里再往前就是著名的加沙地带。根据联合国大会第181号决议,那里属于巴勒斯坦人的土地,但仅仅是名义上而已。自2023年以来,这里就一直处于以色列的军事占领之下,一直联合国决议阻挡不了大批犹太人穿过边境线上的基苏菲母到加沙地带建立定居点,更准确的说是殖民地。这些犹太人大都受到犹太复国运动的影响,他们的目标是按照旧约的字面描述,在上帝赐给犹太人的应许之地上建立一个完整的大以色列。

按照他们对旧约文本的解释,应许之地的范围应该包括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也就是现在被称为巴勒斯坦地区的全部。于是,吞并西岸和加沙地带就成了以利库德集团为首的以色列。动议组织和政党的纲领。然而,尽管在美国的全力支持下,以色列可以通过军事实力控制这两片区域,但是巴勒斯坦人也有属于他们的**。以加沙地带为例,2023年,大约有1万以色列人在这里建立了21个定居点,而生还在这里的巴勒斯坦人有140余万。悬殊的人口差距意味着以色列无法将这里真正变成自己的领土。而且加沙地带的问题也是整个以色列的问题。

目前,以色列国人口约为973万,其中犹太人715万,占73.5%,阿拉伯人205万,占21%,其他人口占5.5%。生活在西岸和加沙地带的阿拉伯人有520多万,另外还有900余万流落世界各地的难民。假如以色列将这里正式吞并,并赋予这些人投票权,那么下一届以色列总理很可能就是阿拉伯人了。就连以强硬著称的以色列总理沙龙也认为吞并巴勒斯坦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于是,2023年,沙龙**提出单方面脱离计划。将全部犹太人从加沙地带和西岸撤离,这实际上相当于承认了以色列已经放弃吞并巴勒斯坦的计划。按照这种剧情发展下去,接下来就是巴勒斯坦人建国。随后,在国际社会的调停下,以色列与周围的阿拉伯国家尝试建立起正常的关系,让漫长的时间来抚平炽热的仇恨。或许和平真的可以降临到这片苦难的土地。长期来看,对于渴望获得安全的以色列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但是,这项计划遭到了以色列右翼利库德集团的坚决抵制。如今的以色列总理、当时正担任财政部长的内塔尼亚胡愤而辞职,带领反对派选择了一条强硬到底的道路。2023年,内塔尼亚胡与其他右翼政党组成联合**并就任总理,随后领导利库德集团在2023年和2023年的选举中接连取得胜利。在此期间,以色列人重新开始大规模在巴勒斯坦建立定居点,蚕食阿拉伯人的土地。

那么,以色列右翼**为什么不担心人口问题?他们要如何解决呢?简单的说就是不解决,而是通过争夺自然资源,压缩巴勒斯坦的生存空间,逼迫他们离开家园。例如以色列控制的约旦河和死海等巴勒斯坦大部分地表水域,巴勒斯坦人别无选择,只能依赖地下水。但是以色列定居点又夺取了大部分巴勒斯坦的地下水资源。目前,约旦河西岸的50万犹太定居者消耗了当地约32%的地下水,而370万巴勒斯坦人只获取了18%。以色列殖民者还控制着西岸大片的绿色农田,并在当地修建道路和隔离墙,导致大量巴勒斯坦农民无法进入自己的土地耕作。

2023年12月23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以14票支持、零票反对和一票弃权,通过第2334号决议,要求以色列立即并完全停止在所有备战巴勒斯坦领土上的殖民活动。美国医改以往的做法在本次决议案中投了弃权票。当然,美国这样做也是出于自身利益向以色列施压,因为美国扶植以色列是为了牵制阿拉伯国家,而不是过分。激怒他们。如果内塔尼亚胡**强硬的扩张行为引起阿拉伯国家的愤怒,最终仍然要美国来买单,在美国日益将注意力投向亚太地区的时候,这并不符合白宫的利益。

但是内塔尼亚胡**非但没有停下脚步,甚至还开始加强自己的权力。特拉维夫,以色列金融和科技创新中心,曾经的法定首都。如今,以色列**已经将耶路撒冷定为新的首都,但是大多数国家的外交机构仍然驻守在特拉维夫,拒绝搬迁。如果说这反映了以色列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那么以色列内部的**在这座城市也随处可见。市中心的一个游泳中心为以色列人提供了两扇门,左边是宗教泳池,男人和女人分开轮流游泳,周末关闭,右边是世俗泳池,男人和女人一起游泳,整周都开放,两个泳池相距不到半米,由一道狭窄的栅栏隔开,不过这种妥协并没有让所有人满意。

一些极端。同湃希望游泳中心能在安息日完全停止营业,其中一些人还认为自己受到了歧视。宗教泳池没有像世俗泳池那样完全遮挡住阳光,而且野餐区域也比对面更小。同样的矛盾还发生在酒吧、餐馆、文化中心、体育馆等等,深入到了以色列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城市成立了专门的调解中心,帮助解决类似的社区纠纷。但是,宗教和世俗人士并不是在任何事情上都能达成妥协。在政治领域,一般来说,虔诚的犹太信徒偏向于认同右翼,世俗派则偏向左翼。由于内塔尼亚胡率领的右翼政党联盟长期把持着议会和**,以色列的很多政策正在变得越来越激进。

2023年2月7日,以色列议会曾以八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定居点合法化法案,这起由以色列强硬派右翼政客发起的法案,不仅引起了巴洛斯坦和国际社会的严政**,也让国内的左翼人士忧心忡忡。不过,让世俗派感到庆幸的是。以色列最高法院成为了制衡议会和**唯一的中流砥柱。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法院已经对议会通过的法案提出了大约20次质疑,并多次阻止**向巴勒斯坦地区进一步扩大定居点。

但是,随着内塔尼亚胡于2023年12月第六次当选以色列总理,右翼**提出了一项削弱最高法院权利的计划。该计划立刻引爆了世俗以色列人的恐惧。人们担心,如果没有强大的法院来保护世俗利益,以色列将逐渐成为一个更加激进的、宗教化的国家。几个月来,数十万世俗以色列人走向街头参加**世威活动已经扩大到社会各阶层,包括科学家、商人甚至军人。

同时,数十万右翼**支持者也在举行反向**活动。这场冲突远远超出了政治阶层的范围,在以色列内部造成了深刻的分歧,引发了该国75年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对抗活动。反对派领导人亚伊尔拉皮德表示,他担心本届**的计划可能导致。国家的崩溃前,国防部长本尼甘茨甚至警告以色列将发生内战。作为回应,右翼议员兹维卡弗格尔则强硬的呼吁以叛国罪逮捕他们。此时,万里之外的白宫里,美国**也在密切的关注着以色列的局势。

2023年,拜登担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成员时,曾直言不讳的强调,美国自身赤裸裸的利益应该始中指导其中东政策,而以色列是中东地区美国利益代言人的最佳选择。2023年,作为副**候选人,拜登在接受以色列**采访时公开表示,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地区唯一的最强大的盟友,没有他,很难想象美国需要向中东地区派多少**,多少部队。直至今天,对于美国来说,仍然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替代以色列的角色。然而,这也意味着以色列可以凭借这种独一无二的地位,反向绑架美国的中东决策。只要美国不想失去这个盟友,无论强硬的以色列右翼**闹出什么乱子,美国都必须为他兜底。

但是,如今的美国政治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的关键时刻,不想在中东地区投入过多资源。因此,白宫必须想尽办法勒紧以色列的缰绳。2023年7月24日,**司法改革的示威者封锁了穿越城市的高速公路,金属栅栏也阻挡不了他们跟以色列防暴警察发生肢体冲突。另一边,内塔尼亚胡把持的议会在反对派议员全体缺席的情况下,强行通过了这次司法改革计划的关键部分。

根据新的法案,最高法院之后将无法以不合理为由驳回**的决议。但是这场博弈还远没有到胜负已分的时候。两天后,以色列最高法院宣布将在九暂就楔法案本身是否合理进行审查,向内塔尼亚胡**发起直接挑战。同时,来自美国的压力陆续从各个领域传来,经济方面,摩根士丹利下调了以色列的国家信用评级,风险评估公司穆迪也发出警告,以色列存在与政治紧张局势相关的重大风险。

而以色列的科技公司高度依赖美国的资金,且科技产品占以色列出口的一半以上。根据以色列国家创业中心的数据,仅70%的以色列初创公司正在设法撤回投资或将总部迁往海外。军事方面,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曾在7月11日与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通话,敦促内塔尼亚胡**充分听取多方意见,通过政治对话达成广泛的共识。同时,上万名以色列预备役军人表示将拒绝服兵役,其中有1000多名以色列空军预备役人员。这部分人虽然数量不多,但优势在于拥有更高的专业知识,是军队中的骨干人员。

由于以色列刚刚建国时就跟美国保持了密切的军事合作,很多以色列军人,尤其是技术军官都接受过来自美国的训练,美国对以色列军队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如今这部分人通过拒绝服兵役进行**,将极大的削弱以色列的国防能力。另外,根据法新社的报道,以色列国防军情报部门曾向内塔尼亚胡发出过预警,北部边境的黎巴嫩珍珠党武装。正在向以色列渗透,甚至有迹象表明他们可能获得了来自美国的支持。这无疑是迄今为止拜登向内塔尼亚胡**释放的最强烈警告。

以色列在安全方面仍然需要高度依赖美国。不过,拜登与以色列的互动仍然遵循了公开支持、私下施压的模式。除了这次在美以建交75周年纪念日没有邀请内塔尼亚胡,拜登上一次将美伊矛盾暴露在公众面前还是在2023年,那时拜登正在以副**的身份访问以色列。内塔尼亚胡为通知美国就擅自宣布批准在有争议的东耶路撒冷新建1600套公寓,似乎在向外界传达这一决策得到了白宫的同意。拜登的对策是在当天的招待晚宴上故意迟到,让内塔尼亚胡尴尬的等待了两个多小时。

然而,从历史记录上看,尽管面临美国私下的阻力,以色列右翼**仍然在朝着他们的既地目标稳步前进,吞并整个巴勒斯坦地区,建立大以色列国。而且谁也无法保证他们在实现目标后不会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土。毕竟,就业上记载的地理特征十分模糊,一些犹太学者甚至认为,英墟之地是指从尼罗河到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广袤区域,包括了如今埃及、叙利亚、黎巴嫩等国的部分领土。归根结底,在以色列看来,白宫发出的任何威胁都缺少置信度,因为美国无法承受失去以色列的代价,那意味着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布局彻底崩盘。

56年前,美国在发出明确军事威胁的情况下,都没能阻止以色列秘密研制核**,在其研发成功后又没有施加任何制裁。相比之下,一项司法改革争议又如何阻挡以色列右翼的脚步?唯一的悬念就是,一意孤行的以色列右翼**最终将以怎样的姿态将美国拖入地狱?

大国博弈中国和美国达成一致,以色列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标题 谁主沉浮?中东危机中的国际正义与中国担当。开头 在这个充满矛盾与挑战的世界,中东危机仿佛是一个永恒的焦点。而当今这个风云变幻的时刻,我们不禁要问,国际社会究竟该如何应对中东的血与火?巴以的纷争,似乎早已经超越了历史的藩篱,变得更为扑朔迷离。然而,在这一场 正义之战 中,谁才是真正的守护者,谁又...

外媒 以色列正将美国拖入与伊朗的战争

内塔尼亚胡正在将美国拖入与伊朗的战争。他利用哈马斯袭击为借口,通过哄骗拜登 参战,实现他打垮伊朗的幻想。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长期以来对伊朗核计划发出警告和威胁。最近,哈马斯的袭击给了他机会通过行动来回应,同时也得到了国际支持。内塔尼亚胡之所以如此积极行动,既有政治利益关系,也有个人利益考量。他希望通...

美国国务卿第二次访问以色列,关注中东局势

最新消息传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刚刚再次飞赴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这是他在过去几天内第二次访问这个地区。布林肯的行程不仅包括会见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还将与反对派领导人拉皮德进行会面。而在之前的访问中,布林肯展示了拜登 对以色列防御能力强化和冲突升级防止的支持。他的访问足迹遍及中东地区的约旦 埃及 阿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