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 清朝雍正帝最信赖的文臣,晚年命运多舛

2023-10-23 20:05:13 字數 3629 閱讀 4963

他一生为官清廉,父子双人皆为清朝宰相,一门六翰林。他历经三朝帝王,成为雍正帝最信任的第一文臣,也是清朝唯一一位死后能够享受太庙供奉的汉族大臣。然而,尽管他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他的晚年却饱受抄家之苦。那么,为何乾隆帝会采取这一举措呢?

张廷玉的出生地位于安徽的桐城,他是张氏家族的一员。他的父亲张英也是一位清朝著名的文臣。在康熙三十六年,年仅26岁的张廷玉原本是要参加会试,但因为这次考试的主考官是他的亲父张英。张廷玉为了避嫌,选择不参加这次的会试。不久后,他的父亲张英升职为大学士。

三年后,张廷玉成功参加会试并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翰林院庶吉士。不久之后,他晋升为翰林院检讨,开始担任记录皇帝出征的文献整理工作。由于他的卓越才能,他迅速被派往南书房从事更为重要和机密的工作。

康熙帝对张廷玉的才华印象深刻,曾在畅春园召见他,甚至询问他的父亲张英的健康状况。在畅春园的一次会面中,康熙帝还要求张廷玉当场创作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受到了康熙帝的高度赞赏。自此以后,康熙帝多次进行南巡,无论何时都会将张廷玉随同前往,甚至到蒙古各部巡视时也会携带他。

康熙四十七年,张廷玉的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在哀悼期间,清朝保持了他原本的官职,以便他能够专心守丧。四年后,张廷玉再次担任会试主考官。不久后,他被任命为司马经局洗马,同时兼任翰林院修撰。

康熙五十五年,张廷玉被提拔为内阁学士,同时兼任吏部侍郎。第二年,他还被派遣担任经筵讲官的职务。随后,他担任武英殿试读卷官,曾经担任《省方盛典》的副总裁官。康熙五十九年,张廷玉再次升职,担任刑部左侍郎,次年,被委任为吏部左侍郎,同时兼任翰林院士。

不久后,因山东盐贩王美公等人聚众劫掠屯庄,张廷玉被调任为刑部右侍郎,并被派往山东与都统耗赖人处理此案。案件结束后,张廷玉被调回吏部左侍郎的职务。在张廷玉任职期间,他一直以清廉和公正著称,从不私下结党营私,专心履行自己的职责。因此,他的官职也逐渐升迁。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因病在畅春园去世。皇位由四皇子胤禛继位,次年改年号为“雍正”。康熙帝在位期间曾罢免太子,引发了皇子之间的内斗。因此,对于雍正帝来说,继位并巩固皇位并不容易。他迫切需要朝中德高望重的大臣来协助他处理国事。而张廷玉一直以来清廉公正、正直的工作态度引起了雍正帝的赏识。

张廷玉不参与宫廷派系的纷争,始终专心履行自己的职责,即使在皇位继承之争中也如此。雍正帝曾言:“治理国家需要得人,若不能得人,纵然遵循优秀的法令,也无法造福百姓。”张廷玉的为人和工作风格正好符合雍正帝所需。此外,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曾是雍正帝的恩师,这也增添了他在朝廷中的分量。

不久后,张廷玉获准进入南书房担任皇子们的老师,并兼任顺天府乡试的主考官,还被任命为翰林院掌院学士。张廷玉逐渐成为清朝**中权力和地位极高的文臣。尽管张廷玉的官职不断晋升,担任户部尚书、四朝国史总裁官等要职,但他始终未被权力冲昏头脑。在雍正帝对蒙古准噶尔部进行军事行动时,张廷玉勇敢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应对边境问题。

不久后,雍正帝成立了军机处,由怡亲王胤祥、张廷玉和蒋廷锡共同领导。在雍正帝统治期间,除了怡亲王胤祥外,张廷玉是他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在军机处工作期间,张廷玉起草了许多重要规章制度,使军机处在清朝**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雍正十二年,蒙古准噶尔部爆发叛乱。雍正帝召回两路领军将领回京商讨应对之策。大臣们在商讨中各持己见,张廷玉坚持采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主张遣使宣谕,而不急于采取军事行动。最终,雍正帝采纳了张廷玉的建议,这一做法成功平息了蒙古叛乱。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在临终前任命了张廷玉、庄亲王以及大学士鄂尔泰为顾命大臣。乾隆帝继位后,根据雍正帝的遗嘱,由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和张廷玉等人共同辅佐皇帝。雍正帝的遗嘱还包括一项要求,希望日后张廷玉能够在太庙中享有配享的资格。

乾隆帝登基后,张廷玉再次被任命为皇子们的**,继续兼管翰林院的事务。每当乾隆帝出巡时,都会留下张廷玉负责朝政。张廷玉被授予总理事务大臣的职务,并赐予勤宜伯爵的封号。此外,他负责主持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在这段时间里,张廷玉在编纂重要文献和史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张廷玉在乾隆帝心中地位显赫。

然而,在采用“三老五更”礼仪的事件上,乾隆帝注重古礼,而张廷玉则认为古礼不适用于现代,提出“待人行,事因时起”的观点,主张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事务。随后,在朝官提出改革科举制度和均田限田政策时,张廷玉坚决反对这些改革,坚守传统制度。尽管张廷玉坚守传统观点,乾隆帝仍然封他为伯爵,虽然乾隆帝对他的特殊宠幸。但张廷玉的固执和冲动性格导致他与乾隆帝之间产生了分歧。

不久后,大学士鄂尔泰因疾病去世。他的职务由纳亲接替,然而,鄂尔泰**问题导致满汉**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张廷玉和鄂尔泰都是雍正帝选派的重要**,协助乾隆帝处理国务事务。尽管他们一同工作了十多年,但他们几乎没有交流。如果鄂尔泰在工作中犯错,张廷玉会以微妙的措辞嘲讽他,使鄂尔泰感到尴尬。因此,他们之间的官僚关系并不亲近。

然而,朝廷为了平衡各种因素,决定了内阁和吏部**的行走次序和班次。纳亲被排在内阁**之前,而张廷玉被排在吏部**之前。这个决定加剧了满汉**之间的关系紧张。

在乾隆十三年,张廷玉以健康不佳为由,请求辞去官职。然而,乾隆帝通过一份专旨拒绝了他的辞职请求,希望他继续为国家服务。不久后,乾隆帝命令张廷玉定期举行都堂议事和内廷备顾问,仿效宋代文彦博的做法。

随后,张廷玉再次提出辞职请求,这次乾隆帝批准了,并以诗篇表达对他的感激。然而,张廷玉在离职前担心自己在未来可能无法获得应有的待遇和享受太庙的资格。因此,他特意向乾隆帝要求一份正式的承诺,以确保他受到应有的尊重。

尽管乾隆帝对张廷玉的行为不满,但最终还是发出了手谕,表扬雍正帝并赠诗以安抚张廷玉的不安情绪。然而,张廷玉没有亲自前往皇宫致谢,而是派遣儿子代他前去。这一行为引起了乾隆帝的不满,乾隆帝希望张廷玉亲自前来致谢。

不久后,皇长子永璜去世,张廷玉再次提出辞职回家的请求,这激怒了乾隆帝。乾隆帝命令大臣列出太庙中其他配享的诸臣名字,并让张廷玉自行评估自己是否应该配享。随后,乾隆帝和大学士等人一同商议,最后决定取消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但不追究他的罪罚,允许他回到故乡。

然而,没过多久,由于四川学政编修朱筌的罪行,乾隆帝下令要求张廷玉交还所有赐物。张廷玉不久后便去世了。尽管乾隆帝对他有所不满,但最终还是按照雍正帝的遗嘱,让张廷玉配享太庙,得到应有的尊重。

end周瑜:音律与战略的奇才,三国震撼一战的将领。

秦朝覆亡的主谋:揭秘宦官赵高的权谋之路。

吴国的母慈贤良:武烈皇后吴氏。

你若喜欢,记得点个赞哦 ❤️

清朝宫廷悲剧 雍正与宋氏的动人爱恋

在中国清朝历史中,一个名叫宋氏的女子以她坎坷却坚韧的一生,成为了清朝宫廷悲剧中一抹动人的爱恋。她作为雍正皇帝的 试婚格格 经历了挚爱 失去和孤独,其命运折射出了宫廷光辉背后的悲剧人生。宋氏,一个出身贫寒却心怀坚韧的汉军旗女子,在岁时被选为雍正皇帝的 试婚格格 一度与雍正相依为伴。然而,两人的爱情却因...

清朝雍正皇帝死因之谜 丹药中毒的掩盖与揭示

在清朝历史中,雍正皇帝以坚韧的性格和深思熟虑的统治方式备受瞩目。然而,他的突如其来的死亡引发了一个持久的谜团,即他的死因。尽管有许多传闻和假说,但通过深入研究历史资料,我们可以尝试还原他的死因,或许背后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雍正皇帝的死亡之谜始于他突如其来的生命结束。月日,他还在处理政务,但已有...

康熙与雍正 清朝皇位继承之谜

清朝历史上,皇位继承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与传统的嫡长子制度不同,康熙皇帝选择了一种创新的方式,将继承人的能力和品行置于首要位置。这一决策改变了清朝的继承制度,为有能力的皇子争夺皇位创造了机会。康熙的个儿子中,有人参与了皇位的争夺,分为三个派系 四爷党和八爷党。康熙皇帝在晚年,皇位继承问题成为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