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冬小麦冬前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2023-10-31 07:34:24 字數 1611 閱讀 8284

根据北疆各地当前冬小麦苗情长势长相,结合当前天气情况,根据调查情况提出以下田间管理技术措施建议:

一、依据冬小麦幼苗长势,做好苗情分类,因苗施策,全面落实好越冬水和越冬肥工作。(一)当前冬麦冬年苗情分类情况。

一类苗:麦苗个体表现为5叶1心,2-3个分蘖;麦苗群体表现为冬前总茎数在65-75万个/亩以上。采取的技术措施为应适当推迟越冬水,建议在11月上旬进行灌冬水,少施或不施越冬肥,预防冬前长势过旺出现抗寒能力弱,减少返青死亡率。

二类苗:麦苗个体表现为3叶1心至4叶1心,1-2个分蘖;麦苗群体表现为冬前总茎数在45-55万个/亩以上。采取的技术措施为应适时灌溉越冬水,冬灌水建议在10月28日-11月2日,适度滴施氮磷肥,尿素6-8公斤/亩,磷酸一铵或多元复合磷肥3-5公斤/亩。目的是促进冬前形成2叶1心的大蘖,提高成穗率。

三类苗:麦苗个体表现为1叶1心;麦苗群体表现为冬前总茎数在45-35万个/亩之间。采取的技术措施为以促为主,提前灌溉越冬水,建议冬灌水在10月中下旬,应适当加大氮磷肥使用量,尿素8-10公斤/亩,磷酸一铵(多元磷肥)4-6公斤/亩,提高冬前分蘖,促弱苗向壮苗升级转化。

二)包蛋麦田技术措施建议。

对于包蛋麦田,即冬前未出土的麦地,应重施越冬肥,尿素10kg/亩以上,磷酸一铵6-8kg/亩,硫酸钾1-2kg/亩。促早返青,延长小穗分化时间,增加穗粒数。

三)冬灌水建议。

对于越冬水使用量标准:75%田间持水量,湿润峰必须要重叠,即在田间可见明水,每亩水方要达到60方以上。滴灌带入土较深的(5厘米以上),应及时提出来,避免滴灌带堵塞,影响滴水质量。

二、做好病虫害的调查和防治工作。

今年入冬较晚,部分早播的冬小麦地块出现了叶锈病和地下害虫危害。主要原因:一是前期已经发生叶锈病的麦地在复播大豆时真菌孢子成功越夏,形成了病害传染源头。二是入秋后,10月上中旬气温较高(15-20℃),为叶锈病菌繁殖创造了条件。早播的小麦刚好接上复播大豆成为新的寄主。

结合苗情,首先要做好田间调查,确定麦地发病情况,危害较重的地块,可喷施**类杀菌剂(**酮、戊唑醇、等)、烟碱类(吡虫啉、啶虫脒)和菊酯类杀虫剂进行防治,同时可加入磷酸二氢钾或氨基寡糖素(氨基酸等)叶面肥,增加植株抗病虫能力。施药时间最好的中午12点以后,气温在18℃以上,施药24小时内前后无降水。

一家之言,难免偏激和不足,请文后留言交流!

**编辑:天山植保,**请注明出处!

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区别

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生长季节 播种时间 生长周期和适应环境等方面。冬小麦是在秋季播种,经过冬季休眠后在春季继续生长,而春小麦则是在春季播种,生长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夏季。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区别。.生长季节 冬小麦和春小麦的生长季节不同。冬小麦的生长季节跨越了秋季 冬季和春季,...

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区别

冬小麦和春小麦在很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种植时间 冬小麦一般在秋季播种,大约在月至月之间,而春小麦则是在春季播种,时间大约在月至月之间。生长环境 冬小麦一般生长在比较冷凉的环境中,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较高,生长周期较长,通常需要经历个月左右的时间。而春小麦则生长在春季,温度和光照相对适宜,生长周期较短...

全国秋粮已收获77 冬小麦冬油菜播种有序推进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已收获 其中,大豆收获接近尾声,玉米收获近八成,中稻过八成。目前,东北地区的秋粮收获已进入高峰期。在黑龙江省依安县,多万亩大豆喜获丰收。为增加农民种地的收入,今年,依安县 引导农户以自有承包地入股的方式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并通过统购农资 全流程代耕服务等方式,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