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糖”父亲顾方舟 用1岁儿子进行实验,却拯救了13亿中国人

2023-10-27 02:50:14 字數 6771 閱讀 1058

他是孩子们口中亲切爱戴的“糖丸”爷爷,也是我国著名的病毒学家,更是被称为是“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正是他研制出的脊髓灰质炎疫苗,让俗称小儿麻痹症的得到了有效的防控。

为了研制疫苗,他花费了几十年的心血,为此他也放弃了很多,甚至背着妻子用自己的亲生骨肉进行活体实验,那么他是谁?又为何会做出这样的举动?他在研发疫苗期间到底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顾方舟2023年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的家庭之中,他还有一个哥哥方乔,因为母亲觉得有桥就要有舟,才给他取名方舟。

父亲顾国光是一名引水员,母亲周瑶琴则是一位教师,虽然不算大富之家,四口之家的生活也比较富足。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在顾方舟5岁那年,他的父亲在工作中,意外感染了传染病,后来不治身亡,这件事也让幼小的顾方舟体会到了传染病的危害。父亲去世之后,抚养兄弟两人的担子落在了母亲的头上。

虽然一个人养家十分辛苦,可是母亲却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她总是告诫顾方舟一定要好好读书,只有读书将来才有出息。

顾方舟一直把母亲的话记在心上,因为之前父亲去世的影响,他下定决心长大之后要学医,从而帮助那些得病的人。

2023年顾方舟顺利考入了北京大学医学院,当时国内正值战乱,公共卫生条件很差。有一次顾方舟跟着老师到河北调查矿工的卫生状况,顾方舟看到他们不仅生活环境非常恶劣,而且完全没有保护措施,这让他感到十分震惊。

恶劣的卫生条件导致矿区内传染病肆虐,很多矿工都因为感染传染病去世,那些患病离世的矿工的尸体也没能得到妥善的处理,而是被丢到了乱葬岗,这进一步加剧了传染病的流行。

那次看到的景象顾方舟一辈子都没有忘记,从那时候开始,他决定要投身公共卫生领域,改善大众的生活环境,让传染病不再像过去那样轻易地夺走他们的生命,他不愿意看到发生在父亲身上的悲剧再次上演。

2023年顾方舟从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他主动找到学校的领导,希望自己可以被分配到大连卫生研究所,因为在那里他可以学到更多传染病学的知识,在那里他开始从事痢疾的研究。

他工作后不久,朝鲜战场上很多战士感染了痢疾,他研究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他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前往战场救治了很多患病的战士。

但在前线待了没多久,他就接到命令返回大连。原来当时在朝鲜战场上美军使用了细菌**,让很多志愿军战士感染。为了更好地对付敌人,组织决定派遣一些优秀的青年干部前往苏联学习,顾方舟就在其中。

顾方舟听了这个消息之后非常激动,到了苏联之后顾方舟和同学们恨不得把除了睡觉之外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他们就像海绵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汲取知识的机会。

他也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熟练掌握了俄语,同时为了更好地学习,他还自学了法语和日语,从而更好地阅读最新的研究文献。

顾方舟在苏联学习了四年,就在他完成学业的那一年,国内多地爆发了脊髓灰质炎疫情。在那一年的夏天,江苏南通很多原本好好的孩子,突然开始手脚变得不听使唤,甚至有孩子失去了自主呼吸的能力。

孩子发病之后心急如焚的家长带着他们来到医院,可是他们却变得更加绝望。因为在当时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无法缓解孩子的病情。更让人揪心的是,出现这种症状的孩子数量越来越多。

这种可怕的怪病让整个南通的家长人心惶惶,当时也有传言说出现这种病,是因为南通的孩子被诅咒了。

为了避免孩子染上这种怪病,家里有孩子的家长纷纷紧闭家门,可是这依旧无法阻止疫情的蔓延。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仅是南通,其他城市也陆续出现了同样症状的孩子。

这件事很快引起了重视,经过调查医护人员确定这些孩子都患上了脊髓灰质炎。得这种病是因为感染了病毒,只要得了这个病,那么孩子的一生就被毁了。

他们将会失去基础的行动能力。这种病不仅对孩子的危害极大,传染性也非常强,很容易出现大面积的疫情。

这种病毒可以随着粪便、唾液等多种途径传播,随着病情的蔓延,全国的家长都如临大敌,不让孩子出门,甚至封上自家的门窗。

当时顾方舟刚刚从苏联回到国内,在北京昌平流行病研究所工作。那时候很多孩子得了脊髓灰质炎的家长都来到北京,希望传染病的专家可以救救自己的孩子。

期间顾方舟就接待了很多这样的家长,看到家长无助的神情他心如刀绞,可是他还是只能告诉家长自己也无能为力。

随后顾方舟和同事们为了彻底消灭国内的脊髓灰质炎疫情,顾方舟和同事们前往疫情爆发的地区,收集了大量患者的粪便标本,从而更好地辨别此次病毒的类型,找出应对的方法。

在调查结束之后,顾方舟和同事们分离出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标本。在调研的过程中,看到各地出现的病例,顾方舟意识到如果不能找到一种预防脊髓灰质炎的方法,未来国内很可能会出现一次疫情的大爆发。

2023年的时候,柏林就曾经出现过脊髓灰质炎的大流行,顾方舟指出2023年南通的疫情已经敲响了警钟,必须要加以重视。

想要预防脊髓灰质炎这样的流行病,最好的方式就是注射疫苗。在当时美国和苏联都已经研发出了疫苗,为了掌握这种技术,顾方舟受命前往苏联学习。

不过在前往苏联之后,他发现苏联研发的疫苗虽然可以有效预防脊髓灰质炎,可是接种周期和生产成本都不适合国内,他也希望可以研制一种适用于国内环境的疫苗。

在苏联学习期间,顾方舟参与了2023年的脊髓灰质疫苗国际会议,在会议上他第一次了解到疫苗有两种类型。

其中一种是将病毒灭活之后注射到人体之内,这种疫苗相对安全,不过难以在人体之内形成免疫屏障,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而另一种疫苗并没有将病毒杀死,只是降低它们的活性,虽然这种疫苗有可能恢复毒性,可是注射这种疫苗可以让人体形成对病毒的免疫,成本要低廉很多,更适合在当时的国内推广。

相较之下灭活的疫苗更加安全,也更加容易控制,选择这种疫苗更为稳妥。可是顾方舟一直将解决全国人民的卫生安全问题视为自己的责任。

他也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了判断,认为研制减毒活疫苗更加适合国内。不过他没有立刻下结论,而是咨询了自己的导师,导师在听了他的介绍之后,认可了他的观点。

在得到导师的肯定后,顾方舟给卫生部写信,信中他表示考虑到国内的情况,更适合研制活疫苗。

因为这件事事关重大,卫生部没有立刻答应顾方舟的请求,而是希望他继续打听最新的疫苗研制情况,掌握更多的信息,从而增加研制成功的几率。

很快顾方舟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当时活疫苗的发明人赛宾将活疫苗的样品,送给了世界各地的脊髓灰质炎实验室,苏联那里就有活疫苗的样品。

幸运的是苏联负责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工作的,正是他之前在苏联学习期间的导师,他那里也得到了活疫苗的样品。

顾方舟知道这个机会不容错过,于是他立刻乘坐飞机前往苏联并找到了自己的导师。在听到他们的来意之后,导师也没有犹豫,立刻将疫苗送给了他。

这次前往苏联顾方舟还带了两名同事,他们原本计划在苏联的实验室继续研究,毕竟苏联的实验环境更好。

可是就在那个时候中国和苏联之间的关系开始恶化,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在苏联研究很可能受到干扰,加上顾方舟也不希望因为自己的事情连累自己的导师,于是他们带着活疫苗回到了国内。

因为是研究病毒,出于安全考虑研究所不能设置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顾方舟和同事们最终将研究所的地点,选在了昆明的一个偏僻山区之中。

最开始那里人迹罕至,研究人员自己动手打井、平整土地,最终建造起了实验室。在疫苗研发期间,他们都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为了更好地工作,顾方舟更是将一家人都接到了昆明。

他的做法也感染了很多的同事,他们也纷纷把自己的家人接到了身边。虽然在实验室的生活更加艰苦,可是想到这是为了全中国的孩子们,他们每一个人都没有怨言。

在众人的努力下,疫苗研发很快就取得了进展,在卫生部的指示下,2023年8月,第一批500万份减毒活疫苗就被生产出来,堪称神速。

不过顾方舟和同事们很清楚这还不是高兴的时候,因为还需要对疫苗的单位病毒含量等指标进行测试,并通过三期临床实验,这些疫苗才能真正投入使用。

经过检测,第一批生产的疫苗各项指标都没有问题,只要通过最终的临床实验就可以实际使用了。临床实验其实就是将减毒活疫苗运用到人的身上,只要没有出现感染的症状,就意味着疫苗是安全的。

可是在当时并没有人愿意充当这个实验品,因为虽然疫苗中病毒的毒力已经减弱,可是毕竟还是有毒性的,没有人敢保证这个病毒进入人体之后是不是会恢复活力,万一患病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那时的顾方舟看到全国各地陆陆续续有很多孩子感染了脊髓灰质炎,他知道疫苗的研制一点时间都不能耽搁。

他不想在临床实验这里耽误时间,于是他主动提出由自己来实验疫苗的毒性。当时他拿起一份100人份疫苗的溶液,一口喝了下去。

看到他的这个举动,身边的同事们都被吓坏了,不过顾方舟却毫无畏惧。一方面是他对自己生产的疫苗有信心,另外在他看来就算自己真的被感染,但可以为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发做出贡献,自己也不会后悔。

自从他喝下疫苗溶液之后,同事们时刻观察着他的情况。结果十几天的时间过去,他的身体没有出现任何的异样,这个结果让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们欢欣鼓舞,这意味着疫苗的研制工作攻克了一道难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所有人都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可是很快一道新的难题摆在了他们的面前,那就是脊髓灰质疫苗是要注射到小孩子身上的,之前的临床实验只能证明现在生产的疫苗对成年人没有毒性。

可是小孩子的抵抗力很弱,成年人身上的实验结果是没有说服力的,只有用孩子测试才有意义。但是成年人还有顾方舟这样舍身取义的人在,他们又上**找孩子来做实验呢?

要知道脊髓灰质炎这种病一旦染上就无法**,而且这会毁了孩子的一生,相信没有一个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来冒这个险。

顾方舟当时也很焦急,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自己家里不满一岁的儿子。可是他不敢和妻子说自己的想法,因为他知道妻子绝对不可能同意。

但是如果找不到孩子来测试疫苗,那么疫苗就无法投入使用,每耽搁一天就会有很多家庭,因为这个病而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

最后他下定了决心,等到妻子出差的机会,他把儿子抱到了实验室。到了实验室之后他赶忙招呼同事把疫苗溶液取过来做临床实验,看到他带来一个孩子同事们也是又惊又喜,他们很好奇究竟是哪个家长深明大义把自己的孩子拿来做实验。

当他们得知顾方舟带来的是自己的孩子后,不少人纷纷阻止他的这种做法,因为就算他愿意让孩子承担风险,可是他的妻子是不知情的,他们不愿意这样做。

同事们也知道,顾方舟的妻子一旦得知这件事,就算孩子在实验中安然无恙,一场争吵也是免不了了,更别说孩子一旦出问题,这个家可能就要破碎了。

但是顾方舟顾不了那么多了,他一边劝同事们说妻子一定可以理解自己的决定,一边拿过病毒溶液送入了孩子的嘴里。

在顾方舟的感染下,不少同事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做临床实验,给他们喝下了疫苗溶液。在这之后的一个月里,每个人都提心吊胆,生怕孩子出现什么问题。

最终一个月的时间过去,每一个孩子都很健康,活蹦乱跳的没有任何小儿麻痹的样子。看到这里实验室的每一个人都长舒了一口气,随后他们陷入了狂喜之中,他们研制的活疫苗成功了,孩子们也有救了。

疫苗通过临床实验之后,立刻开始在几个试点城市进行接种,并没有出现接种疫苗后感染病毒的情况,同时经过验证,这种疫苗的确可以有效预防脊髓灰质炎。随后我国开始大规模生产这种疫苗,并在全国范围开始接种。

虽然疫苗已经研制成功,可是顾方舟知道自己还不能休息,因为他清楚疫苗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最初的脊髓灰质炎疫苗是液体的,对储存条件要求非常严格。

在城市里还好说,可是在大部分农村地区都不满足疫苗的储存条件,疫苗很容易失活。另外液体疫苗孩子们也很抗拒,这给接种带来了难度。

考虑到这些问题,顾方舟思考着如何进行优化。后来他从元宵的制作中获得了灵感,在2023年的时候,他带领团队将一人份的疫苗病毒放到了糖丸之中。这样的糖丸不仅容易储存,接种疫苗还变成了吃糖,孩子们更容易接受。

在之后的时间里,顾方舟带领他的团队不断改良脊髓灰质炎疫苗,疫苗也更加容易保存,这也让全国各地的孩子都可以接种疫苗。

在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下,我国脊髓灰质炎发病率逐年下降,2023年之后我国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脊髓灰质炎病例,顾方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为全国的孩子们带来了健康。

2023年顾方舟离世,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脊髓灰质炎的预防事业。他的努力也没有白费,现在中国的孩子再也不用生活在脊髓灰质炎的阴影之下了。

顾方舟是伟大的,而他的伟大不仅源于他为人民带来健康的崇高理想,还源于他将一件事钻研到极致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值得后来人继承和发扬。

父爱无价!男子请假照顾病危父亲被认旷工辞退

近日,南京市江宁区发生一起震撼人心的事件。一位职场人士因请假照顾患病的父亲,竟然遭到公司认定为旷工并被解雇。这一惊人决定引发了法律较量,最终以员工的胜利告终,为员工的权益争得胜利的案例。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年轻的职场人,他在一家互联网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然而,生活不时地用考验来检验我们的坚韧和决心。...

父爱无价!男子请假照顾病危父亲被认旷工辞退

父爱无价!男子请假照顾病危父亲被认旷工辞退。标题 员工请假照顾病父,反被解雇?这场法律较量终于有了结果!近日,一起震撼人心的劳动纠纷案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位在互联网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的年轻职场人,因请假照顾患病的父亲,竟然被公司认定为旷工并解雇。这一令人震惊的决定,引发了一场为员工权益争取胜利的法律较...

父亲79了,糖尿病15年,每餐一杯白酒,荤素不忌,他到底会怎样

我叫张海龙,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早逝,我和哥哥张海潮两个人相依为命。哥哥比我大五岁,从小就肩负起照顾我的重任。我们俩天不亮就起床,在田里辛勤劳作,勉强维持生计。哥哥为人热心肠,经常会分给我更多的食物。他总是叮嘱我要好好读书,将来好找个体面的工作脱离贫困。我很听哥哥的话,虽然家境贫寒,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