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的十六载“情结” A股还有多少个三千点要重来?

2023-10-26 05:18:38 字數 5717 閱讀 9104

经济观察网记者邹永勤上证指数3000点,在很多资深a股投资者的心里,都有不一般的分量。

16年多了,指数还活在3000点以下,这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个悲哀!论跌幅这次绝不是最惨的,但却是最无力感的一次!最可怕的是随着**的深挖,整个行业尤其公募**面临信用危机!没有信用,何来信任?没有信任,何来信心?一旦销户、撤资、赎回潮出现对整个行业都是灾难!”10月23日,“资深投资分析专家”黄永耀,罕见地在其朋友圈中发出上述连带多个感叹号和问号的感慨。

当天,最能代表a**场走势的上证指数在10月20日跌破3000点后,继续跳空低开低走,一度下探至2923点,从而拉开了新一轮的“3000点保卫战”。而这一次,距离2023年2月上证指数首次突破并在2023年3月成功站稳3000点大关,已经有16年多了。

10月25日,在“**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的消息面影响下,上证指数以2986.41点高开,开盘**0.82%,随后呈小幅**走势,并以2974.11点报收,全天**0.4%,依然盘桓在3000点以下。

中国经济)需要一个持久的大牛市。”知名投资机构时代伯乐的董事长蒋国云向记者表示,在最近的一年里,老百姓只有把钱存入银行才能保值,其它都是亏损,这是宏观经济的压力**之一,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一个持久的**市场大牛市。

兜兜转转3000

黄永耀是我国首批**分析师之一,在投资圈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个人经历在某种程度上可谓见证了a**场的成长历程。在2023年4月份,也就是上证指数成功站上3000点后的次月,黄永耀正式告别股评行业开始向职业投资者转型,“看好a**场发展前景”则是其转型的重要原因。当然,当时的他不会想到,在16年之后,a**场仍然会在3000点的泥潭中纠缠。

10月23日盘后,黄永耀再度更新了一条朋友圈:“活久见”。

3000点对于a**场以及a股投资者而言,当然并不活久见。据记者的统计,上证指数自2023年2月26日首次突破3000点开始,到现在的重新回落至3000点之下,这中间的16年零7个月时间里,多空双方围绕3000点大大小小一共经历了52次争夺,其中称得上“3000点保卫战”的就有至少12次。而在本次10月20日再度失守3000点后,市场上关于“3000点保卫战”的呼声再次响起。

对此,黄永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称,跟以往相比,这次指数跌幅确实算不上是最惨的,“但是,这次市场却是最无力感的一次。因为,历次行之有效的救市手段如降印花税、融资融券逆周期调节、上市公司增持回购、汇金出手等等,该用的均用了,但效果却一次比一次差,各种分析工具均无效,这在a股历史上十分罕见。”

他进一步表示,市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次**低迷时间之长可谓前所未有,从上证指数月线图来看,a股2023年后基本没什么大的**,小的机会亦寥寥可数,且大多以结构性**出现,并一闪即逝;“指数跌幅不多,但**腰斩却不计其数。有时**不怕**、甚至大跌,怕的是没**、没**、没机会。漫长的反复下行,其结果只能是慢慢耗尽人气、资金和信心。16年了,a股兜兜转转仍是3000点,这叫人如何有信心?”

记者留意到,在上证指数再度跌破3000点之后,网络上关于a股的消极论调纷纷涌现,更有投资者声称永远销户离开a股。10月23日,雪球论坛上一名自称是2023年入市的老股民发帖表示,经过28年的a股投资后因帐户归零且略带负债,为避免出现家破人亡的局面,决定彻底离开这个“赌博市场”。此帖一出立即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短时间内便有将近800条评论。

市场表面缺的是信心,但实质缺的是预期和信任。”黄永耀认为,16年间历经这么多次“3000点保卫战”均无功而返,无需多问,肯定是机制有问题。从最近**揭露出的ipo项目及公募**的种种问题,归根究底,就是**市场重融资轻回报、急功近利的思想没有彻底改变,制度仍不完善。

有时候,**并不可怕,因为指数有涨有跌很正常,只要机制完善,跌下去后还会升起来。最怕的是整个行业出现了信任危机,若**‘躺平’、外资撤走、社保亏损、公募**亦因信誉危机出现发行困难以及赎回潮,那a股谁来接盘?管理层多年来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努力岂不功亏一篑?”他说。

对于此次上证指数再度跌破3000点,国内知名“产业+pe”投资机构时代伯乐在其官微中直称“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也是大量投资者的悲哀!”该公司董事长蒋国云博士在10月2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持续**,我国监管层出台了很多利好政策,比过往任何时候反应速度都快,力度都大,但资本市场还是不买账。

30多年来中国**没有走出长期持久的牛市,没有反映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没有反映中国产业的升级变迁,令人非常失望。”蒋国云如此感慨。

错位的市值增长

在蒋国云看来,显然经济发展和**走牛是必然存在着正相关联系的。都说**是经济的晴雨表,但这一说法似乎很难对应于a股。

简单从相关市场的指数表现来看:2023年2月26日,a股首次突破3000点收于3040点;同一天,美国道琼斯指数收于12632点;与中国经济更具相似性的印度孟买sensex指数**则是13649点。而到了16余年后的2023年10月23日,道指收于33141点,期间涨幅高达161%;印度**期间更是有接近4倍的升幅;而a股却不涨反跌,**于2962点,期间跌幅近3%。

但在这16年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有目共睹的,gdp总值从2023年的27万亿元大幅增长至2023年的121万亿元,然而,高速增长的经济却没有带来**指数的**。那么,为何在海外金融市场屡屡灵验的“**是经济晴雨表”这一规律,却唯独失灵于a股呢?或者说,为何在我国,**和经济会出现如此割裂、背离的走势呢?

对此,博时**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对记者表示,虽然经济增长是影响**走势的重要因素,但地缘政治、**摩擦等外部因素也会对**形成扰动。我国经济在过去实现了高速增长,未来同样长期向好,对**基本面形成了良好的支撑,近期不利因素主要来自美元流动性收紧、地缘政治恶化等外部因素。随着外部扰动的逐渐减弱,**表现将更好地反映实体经济的增长。

而资深投资人士李德明却有自己的不同见解。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的**是经济的晴雨表,更多的是指**总市值与gdp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gdp的增长,**总市值也会相应增长。

虽然现在a股仍然在3000点附近,但其总市值已经较16年前的3000点高出很多,甚至比历史最高点的6124点时还要多很多。由是观之,则a股仍然适用于**是经济的晴雨表这一规律,只不过其市值的增长更多地体现在融资(包括新股发行和增发)身上,而不是像海外**那样体现在指数的**中,市值增长的错位导致了投资者认知的错觉。”李德明说。

通联数据datayes!的统计显示,2023年2月上证指数指首次站上3000点时a股的总市值为12.8万亿元,当上证指数站上6000点高位时,a股总市值为28.8万亿元;而到了2023年10月24日上证指数2962点时,a股总市值已经达到76.2万亿元,较其首次突破3000点时增加了63.4万亿元,较历史最高点6124点时增加了47.4万亿元。

也就是说,在上证指数较历史最高点6124点**50%的当下,a股总市值却大幅增长了约165%(或47.4万亿元)。

对此,陈显顺向记者表示,a股总市值增长是资本市场持续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通过上市来进行融资,a股总市值大幅增长是我国实体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一个结果。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资本市场将持续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企业上市,a股总市值仍将持续增长。

而蒋国云则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过度的新股滥发。2023年上证指数6000点时a**场只有1000来家上市公司,而现在却已经高达5000多家。一大批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也没有迫切上市需求的公司涌进资本市场,目标就是为了圈钱,从而造成了对**市场的“垃圾**”以及资源浪费和财富掠夺。

试想一下,这些公司由于自身基本面的问题,上市后不能借助募集的资金有效发展,另一方面又有非常高的估值,那么疯狂**甚至卖壳就成为了其必然的选择。”蒋国云说。

李德明亦向记者表示,从海外金融市场近十多年的数据来看,其总市值的增长往往由融资增量和指数**两方面共同组成,其实正代表了金融市场投资和融资两大功能。

反观a股这16年,总市值的增长基本上由融资增量带来,这必然导致投资功能的缺失,但凡减少一点融资数量,使这47.4万亿元增量的一小部分由二级市场指数的**来完成,那么上证指数指早就脱离3000点了,甚至会像海外**一样走出新高迭创的慢牛**,又何至于十几年来屡屡上演‘3000点保卫战’的悲壮一幕,并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个笑话呢?”李德明说。

中国经济需要牛市

在10月23日创出2923点低点后,上证指数于10月24日展开**,其后更在“万亿国债增发”等利好消息提振下,于10月25日跳空高开,一度摸高至2993点,有重新返回3000点上方之势。

对此,李德明表示,参考去年的两次“3000点保卫战”,当前的政策力度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此次“3000点保卫战”成功的概率极大;“但如果不解决过度融资的问题,短暂的成功也是治标不治本,过后仍然还会有下一轮的‘3000点保卫战’,没多大意义”。

他认为,当前我国gdp已高达121万亿元,而a**场总市值才76.2万亿元,如此良好的基本面,只要稍微减慢一点融资步伐,将一级市场巨大红利的一小部分让渡给二级市场,那么完全够得上有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与之相匹配,比如像美国**一样的持续慢牛**。

成熟的**市场,都是投、融资功能两相兼顾的,即企业可以通过募资发展壮大,而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来实现资本增值。投资者获得资本增值后,会通过加大消费等方式反哺宏观经济,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李德明如是表示。

蒋国云也持相同观点。他认为,gdp和**总市值肯定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这是不用怀疑的,而且并不是说超过了1倍就存在泡沫,因为**的价值还包含了对未来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的贴现值;“就以现在中国投资者特别羡慕的美国**和印度**为例,它们的**市值都是远远大于自身的gdp总值。但美国**已经是持续15年的牛市了,印度**也一样是持续多年的大牛市”。

他同时亦表示,2023年中国经济的复苏之所以有些低于市场预期,原因之一就是,过去一年老百姓只有把钱存入银行才能保值,其它都是亏损——房地产**、人民币贬值、实业艰难等等,所以,消费复苏特别难。

要改变当下的状况,显然我们需要一个持久的大牛市。因为***带来的财富效应毫无疑问会刺激消费的欲望,这在很多国家已经得到充分的验证。资金总是会寻找代表未来的产业,(牛市)也非常有利于把资源配置到科技领域和使用效率最高的领域。”他说。

这就是我们觉得当下中国太需要一个持久的大牛市的原因。而大牛市到来的一个前提,就是中国**需要釜底抽薪的变革。”蒋国云强调称,如果我们依然停留在救市,依然停留在表象层次去思考问题,依然按照传统思维模式去解决问题,那么,就不可能有持久的牛市,也不可能改变传统**走势和运行轨迹。

在他看来,中国**釜底抽薪的变革,最主要包括:改变对中国经济未来的预期和对中国**前途的预期;严格控制**供给,不合适的供给就是一种财富掠夺;拓展**带有管理属性的内部资金**渠道;不能照搬西方资本市场规则等。

其中,严格控制**供给是重要一环。蒋国云解释称,**涨跌是由供需决定的,解决中国**问题必须从这个角度入手;“长期持久的大牛市一定是由需求持续大于供给造成的。而需求由资金推动,更多是收益获利和对未来预期的心理行为决定的。现阶段,中国**过多的供给不仅直接对**市场产生冲击,更重要的是对需求也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要想治本,必须将那些没有必要上市的企业予以堵住和杜绝,以及让没有必要继续待在资本市场的供给,逐渐出清。”

李德明亦认为,过度融资是造成a股常年在3000点附近裹足不前的主因,要想抛离3000点走出牛市**,必须要解决过度融资的问题。

a股历史的上每一***无论是1996-2023年、2005-2023年的超级大牛市,还是诸如2014-2023年的中级牛市,在**启动前都会有停发或减缓新股发行的动作,可见过度融资和牛市**的负相关关系。”李德明说。

对于当前a**场总市值与gdp之间的差距以及a**场的未来前景,陈显顺亦持乐观态度。他向记者表示,长期来看,**的**空间取决于上市企业盈利的增长前景,“当前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在经济持续增长、企业不断创造价值的趋势下,我们看好a**场的**空间”。

长期投资策略 稳健投资者需考虑的关键因素

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制定稳健的投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长期投资者应该考虑的因素 .投资目标和时间周期 确定你的投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退休 子女教育 房产购买等。同时,明确你的投资时间周期,以便选择合适的投资工具和策略。.风险承受能力 评估自己对风险的承受程度,确定你愿意承受的投资波动幅度。根...

艾德金融 投资者看空情绪加重,汽车板块风险加剧

大市综述 隔夜三大指数低开低走,稳步下行。faanmg全数收跌,微软 msft.us 收跌. 苹果 aapl.us 收跌. 谷歌a googl.us 收跌. meta platforms meta.us 收跌. 亚马逊 amzn.us 收跌. 奈飞 nflx.us 收跌. 据business ins...

警惕投资中的幸存者偏差

当我们思考投资时,往往会被一种常见的心理错误所影响,那就是幸存者偏差。幸存者偏差指的是我们倾向于关注那些成功的人或事物,而忽略了那些失败的人或事物。这种偏差的存在,使我们对真实的投资风险缺乏全面的认知,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和无法预料的后果。想象一下,你看到一篇报道称某位投资者在短短几个月内实现了巨额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