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伏不一般,老人说“中伏包大暑,三伏半包秋”,有啥说法?

2023-10-22 21:35:21 字數 2923 閱讀 6742

这句老话“中伏大暑”意味着中伏的时间包含了大暑节气,而今年的中伏果然是在大暑之前开始的,也就是说今年的中伏确实包含了大暑节气。根据我国传统农谚的经验,中伏期间的炎热天气对于粮食的丰收是有利的。在这个时期,阳光强烈,湿气蒸腾,这种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光合作用,有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发育,从而为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今年中伏大暑,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个好兆头。

此外,中伏的时间持续较长,今年为20天,也有助于粮食的积累。这意味着农作物在炎热的天气中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光合作用,摄取更多的阳光能量和养分,从而使粮食的产量更高,丰收更加可期。古人总结出“大暑中伏后,五谷皆丰收”的说法,也是基于这样的气候特点得出的结论。

另外一句谚语“三伏包半秋”意味着末伏出现在立秋节气之后,也就是说末伏正好被立秋所包裹。今年的末伏时间是在立秋后的11天内,从8月10日到8月19日,同时立秋的时间为8月8日到8月22日,也就是说末伏时间完全被立秋所覆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三伏包半秋”。

这样的情况说明今年的秋意将在伏天结束之前逐渐浓厚。根据农谚的经验,如果伏天的结束与立秋的到来毫不相干,表示秋天的到来会比较迟,气温还会持续较高,夏天的炎热天气会更长一些。然而,今年伏天恰好在立秋之后结束,这意味着秋天将会提前到来,凉爽的秋风将在伏天结束之前吹拂,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好消息。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秋包伏”要求末伏完全在立秋节气中,这意味着末伏的开始与立秋的时间间隔必须要较短。今年的情况正好符合,末伏立秋后的第2天就开始了,这进一步印证了今年秋天的早到。

中伏期间的高温天气,被称为“苦夏”。在这个时期,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四项防护措施。

第一,防止中暑。中伏期间气温骤升,容易出现中暑症状,如头晕、乏力、心悸等。因此,我们应避免在强烈的日光下远行或长时间进行高温劳作,以免中暑。出门时可以带上遮阳伞、戴上太阳帽等,做好防暑降温的措施。

第二,防止伤湿。中伏期间气温高湿,且强对流天气较多。在外出时应备好雨具,以防被突然的阵雨淋湿。同时,选择通风良好的衣物和鞋袜,避免滞湿导致肌肤瘙痒或感染。

第三,防止受凉。中伏期间人们常常追求凉爽,但过于贪凉可能导致身体受凉。要避免大量食用冷饮、汗后马上洗冷水澡,以及直吹人体的风扇或空调。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衣着,避免寒邪入侵,以免引发感冒等健康问题。

第四,防止疫病。中伏期间湿热天气容易滋生细菌,因此在饮食方面要特别注意。不吃隔夜饭、隔夜菜等容易滋生变质菌的食物,保持饮食的新鲜和卫生,以免引发食物中毒等疾病。

综上所述,中伏期间的高温天气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是有利的,今年的中伏包含了大暑节气,预示着丰收的希望。同时,今年的末伏完全被立秋所包裹,表明秋天将提前到来,为人们带来了一缕凉爽的期待。在享受夏季的同时,也希望大家注意中伏时的四项防护措施,保持身体健康

农谚虽然是古人基于长期生产经验总结出来的,但并不一定完全准确,因为天气变化是多变的,不能仅凭农谚来确定农作物的产量或天气情况。然而,农谚中所蕴含的经验和智慧依然值得我们借鉴,可以帮助我们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做出合理的决策。所以,认为农谚是有一定道理的。

今日大暑不一般,老人说“吃2样 做3事 忌2事”,祈福保平安

一 吃样 做事 忌事的习俗 大暑这天是六月初六,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大暑节气的第一天。根据老人们的指导,大暑有着特定的饮食和行为习俗,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忌讳。首先是 吃样 一是吃羊肉,民间认为羊肉可以驱散体内湿气,因此吃一碗暑羊汤可以祛湿 排毒,增强体力。此外,大暑也是喝伏茶的时候。伏茶是一...

今日大暑不一般,老人说“吃2样 做3事 忌2事”,祈福保平安

大暑节气,正值夏日酷热难耐之时。今年的大暑又恰逢六月初六,这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充满各种习俗和禁忌的特殊日子。老人们告诫我们,今日大暑逢六月初一,要牢记并遵守 吃样 做事 忌事 的教诲,以祈求平安和吉祥。那么具体是哪些习俗呢?在此特殊的日子里,有两种食物成为重点 羊肉和伏茶。吃羊肉是一...

今日大暑不一般,老人说“吃2样 做3事 忌2事”,祈福保平安

在中国民间,六月初六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习俗和禁忌。这一天被称为洗晒节 伏羊节 姑姑节 禾苗节 半年节 祭神节等等。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来祈福保平安 六月六有个最特别的习俗就是晒衣服。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把五颜六色的衣服取出来晾晒。由于六月的阳光毒辣,经过晒晒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