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与红楼梦 探究曹頫的历史原型

2023-10-25 16:15:04 字數 4832 閱讀 6387

曹頫这个人争议比较多,有的认为他是曹雪芹,有的认为他是曹雪芹的叔叔或父亲,有的认为他是畸笏叟,或是脂砚斋,而从他的个人经历,和书中隐约透露的信息来看,他或许没有我们想象的好。

据考证,曹玺娶了顾景星的妹子生了曹寅, 后又娶了做过康熙保姆的孙氏,因为这种关系曹玺只能将孙氏扶为正妻,顾景星的妹子只能为妾,而曹寅虽是庶出,却袭了爵。

曹寅和曹荃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曹頫是曹荃的第四个儿子,在曹寅曹颙去世后,曹寅这一脉,无人为继。康熙让李煦从曹荃诸子,找一位孩子赡养曹家家眷,能当生母一般才好。

李煦回奏说曹頫好,曹家老仆也说:“曹頫为人忠厚老实,孝顺我的女主人,我女主人也疼爱他。”

内务府回奏,大家都认为曹頫人好,可以给曹寅之妻为嗣,康熙很满意。曹頫就这样年纪轻轻就掌管了江宁织造。

曹頫年少好学,曾得到曹寅的夸赞,“承家望犹子,成才在四三。”他的奏折文采斐然,也得到雍正的夸奖。

曹寅李煦对曹頫评价很高,康熙对他也十分器重,怡亲王允祥也甚是怜爱他。曹頫继任江宁织造两年后,在康熙的宽免和李煦的帮助下,终于补完了83万两的亏空。

在雍正继位后,织造的亏空有增无减,曹頫在任期间,大小事务都交给家仆管理,绸缎质量也屡次出问题,导致雍正穿的衣服掉色。

后来又因低价转卖人参亏钱一事,引起了雍正的猜疑。当时人参在产地京城都十分昂贵,在南方反而卖得便宜了。

雍正五年正月,两淮巡盐噶尔泰奏曰:

“访得曹頫年少无才,遇事畏缩,织造事务交与管家丁汉臣料理。臣在京见过数次,人亦平常。”

雍正则评价曹頫:“甚属可恶、原不成器、岂止平常而已。”曹頫后因骚扰驿站,亏空,转移家产被革职查办。在审讯时,曹家人供出他外有欠银三万两千余两,足以抵织造的亏空。而曹頫骚扰驿站的四百多两欠银,直到乾隆登基都没还完。

曹頫于2023年末被赦免,他少年得志,中年被羁押审讯了六七年,也不像是整日和女孩子玩,又不喜爱读书的贾宝玉。贾政迂腐严厉,更不会到处钻营放贷,上京城托关系找门路,也不会那么没有责任心,在织造亏空下,还将业务交予家臣打理。

曹頫在任内做的事并不光彩,然而曹寅李煦则评价他聪明好学,长大能成才。但曹寅夸他的时候,曹頫还小,而李煦和曹家老仆夸他,是为了让康熙放心将织造业务交给他。封建文化的形而上学,是对皇权天理,等级制度的维护,而不是真的教人向善。学的好反而更加会伪装,曹頫读书读的好,也不能说明什么。

曹頫后来因为织造亏空的原因,在京城四处找门路,后来又放贷,刁难驿站,也说明,他有可能不像曹寅和曹家老仆人描述的那么忠厚老实,而是善于钻营,为己谋利的**。当然也可能是雍正故意打击**曹頫,冤枉了他。

曹家内部当时分成了两派,曹頫和曹寅这一脉,还是有一定隔阂的。曹寅在世时,一大家子尚能各取所需,相安无事,在曹寅、曹颙相继病逝后,家族内部矛盾也渐渐显露出来。

从曹家人暗地里转移家财,后来又招出曹頫放外贷三万两千余两,曹頫在京枷号审讯时又无人过问,可想曹頫和当时的曹家人关系并不融洽,至少在处理亏空的事上,曹家人和曹頫并不是一条心。我想曹家人暗暗转移家财,也是对曹頫的不满,不希望受他牵连。

这点就如在《红楼梦》中,贾赦虽然袭了爵位,他却不与贾家人一起生活,盖园子的时候,他只知高卧,大小事务都交给家仆办理,又奢靡好色,喜爱钻营。

贾赦后来欠了孙绍祖五千两,将女儿迎春卖给了孙绍祖。而老平郡王纳尔苏又向隋赫德索贿五千两,当初曹頫为了亏空的事,到处托门路找关系,那么也应会找到其表兄纳尔苏一家,然而纳尔苏这个人十分贪婪,似乎对曹家并不太友好,他后来明目张胆向隋赫德借五千两,这或许与曹頫和纳尔苏当年的瓜葛有关。

如果在书中找原型,贾赦的形象和曹頫倒是很像。贾赦身为长子,又袭了爵,是一等将军,却不和贾母住在一起,而贾琏是贾赦的长子,又不和贾赦住一起。贾赦和贾政亲兄弟,像是有仇一样,两家一道围墙隔开。

鸳鸯掌管了贾母的小金库,贾赦要鸳鸯,也是想要贾母的小金库。贾赦没要到鸳鸯,之后一直称病不见贾母,像是不好意思似的。而贾母也不好为难他,只能拿邢夫人出出气。

贾赦后来在中秋宴上讲了个母亲偏心的笑话,贾母也只能一笑而过,而贾政讲笑话时,则小心翼翼地哄母亲开心。贾政对贾母十分孝顺,俯首帖耳言听计从,贾宝玉靠着贾母也少挨了不少打。

贾赦给人的感觉就不像是贾母的亲儿子,而是一位受到尊重的外来客。贾母即便知道这个儿子为非作歹,也只能任由他,两家面子上依然是和颜悦色。在后来贾赦要将女儿迎春许配给孙绍祖时,贾政虽不乐意,但也不能阻挠。贾政贾赦亲兄弟,倒像是截然相反的两种人,也不怎么来往。

贾赦出现的时候基本没什么好事情发生,他身边妻妾成群和后宫一样,这样还不知足,整日在外面厮混,欠了一屁股外债,甚至把迎春都搭出去,同时又十分贪婪,为了二十把古扇,把石呆子搞得家败人亡。贾赦的贪婪、不作为、借贷、也有曹頫当初所作之事的一些影子。

贾赦袭了爵位,拥有实权,而贾母掌握了经济大权,贾政只读书不管事,王夫人只知诵经礼佛。荣国府是阴盛阳衰,男子都不争气,只能由凤姐管家。

凤姐是贾赦的儿媳,却和邢夫人关系不好,反而靠和贾母的亲密关系,获得了掌管家族内部大小事务的权利。凤姐在贾赦和贾母之间起到了纽带作用,才使得她能在两家之间暗箱操纵中饱私囊。

按批书人透露出的信息,凤姐这样的奇女子是真实存在的,有的批书人对她感到惋惜,有的则很厌恶她,凤姐虽然做了很多坏事,但对贾宝玉十分疼爱。曹雪芹对她的感情也是十分复杂的,不能单单说是怨恨,更多的是对她的哀叹。

曹雪芹在书中,也融入了一些家族往事,当时的曹家也是后继无人,曹頫因是过继来的,和原来曹家人格格不入,曹頫掌管了织造衙门,而曹寅之妻李氏掌管了家财,两家只在面子上保持着尊重,但实际上还是各过各的,曹頫的儿媳因和曹家走的近,也起到联系亲情的纽带作用。

曹頫在织造业务上不用心,屡次造成亏空,而曹家人积攒了大笔财富,却不肯帮他弥补亏空。原本不够亲近的族人,也渐生异心,说到底还是钱惹得祸,这也是一系列矛盾的导火索。

派系纷争似乎是刻在我们文化基因里面的,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团结大家,合理分配利益,那将是一场灾难。曹家一定也经受过这种困扰,先因利益分摊不均,导致怨声载道,后因纷争不断,一大家子斗得乌眼鸡一样,谁也不服谁,各自为伍,最后分崩离析,树倒猢狲散。

贾赦这个人很坏,曹雪芹给他起名为赦,也很不吉利。赦有赦免,免除罪过之意,一般是皇帝专用,如赦书,赦免,大赦天下。古人也不会用这个字起名,特别是**,在上疏,或是书信往来时,更是用不得,家中长辈若是希望子孙有出息,也不该用这样一个字。曹雪芹给他取这个名,有很强的讽刺意味。

那些批书人很多都是曹雪芹的亲朋故友,也是当初的家人,书中的故事,批书人也说确有其事。而曹雪芹为什么把从前的家人,如贾赦、贾珍、贾敬、贾瑞写得那么不堪呢?在书中很难找到正面的男子形象。从凡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本书夹杂了作者的亲身经历,作者自云有罪,他写书是为使闺阁昭传,为了传情。

曹雪芹这么写,我想也夹杂了对曾经家人的怨恨,特别是出卖儿女,换取富贵的亲戚。曹家李家因为特殊的缘故,培养了一群知书达理,聪慧开朗的女子,当家族的变故致使她们不得已重新回到黑暗现实时,她们是万万接受不了的。

我无法想象这么优秀的女子,最后都要卖给枯皮老树,或者沦为娼妓歌女,或是剃发出家,或是饮恨自缢。与其如此,一开始还不如读读《女四书》《贤媛集》,泯灭心智,彻底变为冷漠无情的人,这样她们受到的苦或许会小一点。

曹雪芹因为家族的变故,见证了身边可敬可爱女子的悲惨遭遇。曹雪芹将她们的故事记作传奇,以缅怀她们。

他对曾经一起生活的女子十分的珍重,也因此,我觉得薛宝钗乃至花袭人,并不是人们想的那么阴微卑鄙,她们也不是造成黛玉晴雯悲剧的真凶。这背后的始作俑者,是冷漠无情的礼教文化,和那些为银钱忘骨肉的中山狼与无情兽,书中那些卖儿女谋求富贵的,也都不是正面形象。

贾赦将亲女儿折成五千两银子卖给孙绍祖。曹雪芹将贾赦的形象塑造的那么卑鄙,或许也与曹頫在任期间,将曹雪芹的姐姐送入了宫中,以维序一家子的荣华富贵有关,这间接致使曹雪芹的姐姐忍受了种种煎熬。我认为《红楼梦》中隐藏的真事就与此有关。

##曹雪芹与红楼梦#

曹雪芹与曹府的沉浮 红楼梦背后的家族传奇

曹雪芹的 红楼梦 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深刻地描绘了清代社会的奢靡与荒谬,也反映了曹雪芹家族的沉浮之路。曹雪芹的家族在清代初期曾是皇家亲信,享受着无尽的荣耀和财富,但最终却沦为贫民,被抄家的悲剧。这个故事背后有着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细节,让我们一同揭开这段家族传奇。曹雪芹的祖上起初并不是什么贵...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是满族还是汉族

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关于他的民族归属,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尽管历史学家和文学研究者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仍未得出确切的结论。根据笔者掌握的大多数资料和研究成果,曹雪芹被认为是中国满族人。据传,曹雪芹的祖先原为汉族,后因种种原因迁居满洲,逐渐融入满族。在清代,满族人的地位相对较高,他们中...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满族还是汉族?

历史文献记载考证曹雪芹是 满族 曹雪芹的祖上原本是汉人,但很早就归属于满族。清代文学家 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芹圃 芹溪。他的祖先原为汉人,但早在康熙朝就已经归属于满洲正白旗,成为了满族人。因此,曹雪芹并非汉族,而是满族人。曹雪芹,字梦阮,号雪芹,是清代著名的 家,他的代表作 红楼梦 被誉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