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科普沃土,放飞科学梦想,首届2023东湖论坛在汉举行

2023-10-21 06:36:37 字數 3858 閱讀 4280

长江**大武汉客户端10月20日讯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两翼。以“厚植科普沃土 放飞科学梦想”为主题,突出“科普+科创”特色,2023东湖论坛于10月20日上午在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开幕。

在开幕式上,国际智能制造联盟学术委员会副主任andrew kusiak等国际组织代表、诺贝尔奖得主戴维·麦克米伦和本杰明·李斯特分别进行现场+**致辞讲话。现场,东湖发布、东湖行动、东湖倡议逐一亮相,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国家科普大使现身现场分享。

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湖北数字经济发展综合实力位列中部第一。

首届“东湖论坛”开幕。长江**记者高勇 摄。

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对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格局有重要影响。在2023东湖论坛开幕式的东湖发布环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赵志耘现场发布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据了解,该报告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武汉大学共同编制。

数字经济已逐渐成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赵志耘介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格局排行榜前十显示,湖北位列第八位,得分为68.62。报告中表示,从中国31个省市区层面来看,北京位列第一,2-10名的省市分别为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天津、湖北、四川和福建。

数字经济已成为湖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湖北数字经济发展综合实力位列中部第一。报告显示,近年来,湖北数字经济规模快速提升,2023年突破2万亿元,占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的近5%;占湖北gdp的44.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1.5%)。同时,湖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从业人员和发明专利授权量逐年递增,近8年,湖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波动上升。

基于国家统计局《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综合数字经济内涵特征,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由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要素、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5个维度构成,共包含39个**指标,从国家-区域-城市3大尺度系统刻画当前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格局。处理数据量达50万条以上。

初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从国家层面来看,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得分位列前三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韩国和中国。从典型城市层面来看,旧金山、纽约、北京分别位列前三名。

赵志耘介绍,在制作报告的过程中,团队多方了解最新数据,看到湖北喜人成绩,湖北数字经济发展综合实力突出,主要有几大优势,其中,湖北数字要素资源位居全国前列。数据交易所/中心数量位居全国第3名。湖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跑中部。湖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指标得分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并领跑中部地区。湖北数字技术与产业加速融合。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数量和百强互联网医院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武汉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2023》:武汉科技创新能力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东湖倡议》发布。 长江**记者高勇 摄。

武汉科创中心指数以对创新全过程的理解、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特征、武汉科创中心的功能定位为基础,由资源汇聚力、知识创造力、产业驱动力、辐射引领力和环境支撑力5个维度构成,构建了由30个二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

在东湖发布环节,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旭发布《武汉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2023》,张旭称:“测算结果显示,武汉科技创新能力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指数得分达到195.7分,6年时间接近翻番,每年增长约15分,年均增长率达11.8%。”从5个一级指标看,武汉知识创造力、辐射引领力和产业驱动力表现突出。

张旭介绍,从具体指标看,武汉科技创新能力取得长足进步,有不少亮点值得关注。

其中,创新资源汇聚和配置能力持续提高。研发人员队伍日益壮大,拥有充足的后备研发人力资源。研发经费规模快速扩大,年均增长率超过20%,研发投入强度也稳步攀升。

科研和技术产出能力大幅增强。高影响力**产出不断增长,国际学术合作不断扩大,知识产权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发明专利价值显著提升。

创新驱动效果显著。高新技术企业保持良好扩容势头,年均增长率超过30%,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产品创新效益显著。

辐射引领水平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活跃,对武汉城市圈和中部地区的技术辐射力不断增强,并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海外研发布局逐步打开。

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创新创业载体不断提升,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和研发加计扣除政策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基于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评价报告,张旭和团队还对武汉与全球其他科创中心进行对标分析。结果显示,武汉已经在我国创新城市中具有较高位势,在全球创新城市版图中崭露头角,并在部分领域中展现出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在东湖行动环节,湖北科创学院宣布启动建设。据了解,湖北科创学院在武汉、襄阳、宜昌分别布局,实行“一地一校一平台”建设模式,是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和科创成果加速转化的重要载体,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统筹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三大都市圈创新驱动发展和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坚实支撑。

上海市作为论坛的主宾市参加开幕式,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共同签下合作框架协议。上海与湖北,一衣带水。据了解,继浦江创新论坛之后,两地再次达成科技合作框架协议,携手推进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和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促进长三角区域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联动,推动构建更具活力的跨区域创新协作网络,有力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王亚平、李培根等科普大咖现身,现场“开课”并发起倡议。

王亚平走上东湖论坛作报告。 长江**记者高勇 摄。

随着不断旋转的陀螺,我们已经从神舟十号任务进入到空间站时代。”在开幕式的主论坛上,英雄航天员、国家科普大使王亚平现场带来一件陪她经历了多次飞天、意义重大的“教具”——陀螺,并以《放飞科学梦想》为题,现场太空课堂“开课”,讲述她在太空第一次做水膜实验、第一次做“冰雪实验”的有趣科普过程。

迈向深空,王亚平介绍,2023年前,国家有关战略即将实施,中国人民将迈上月球。“深空探测指日可待。我愿意跟随航天事业的发展步伐,为更多的孩子根植梦想。做孩子们心中永远的太空老师,传播知识、播种梦想。”王亚平称,也希望今后能够跟在座的各位一起携手并进,为了孩子们和祖国的明天共同努力,做好科普。

勇担时代使命,做科普事业引领者。躬身科普一线,做科普服务先行者。托举科学梦想,做科学教育践行者。”在东湖倡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带头宣读,包括傅廷栋、龚健雅、马丁、严新平、杨春和、高宗余、谢树成等一批院士,以及719所首席科学家张锦岚、9名省内校长代表隆重走上舞台,共同启动“百名院士进百校讲科普”活动。

中国科学院院士、天琴前沿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罗俊分享《天琴计划》。 长江**记者高勇 摄。

形似竖琴,听天籁之音。这就是‘天琴’这个项目名称的由来。”测出了迄今为止国际上最高精度g值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天琴前沿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罗俊院士现场分享《天琴计划》。罗俊称,今后,我们可以听引力波传来的天籁之音,也可以不用扛着仪器,而是通过卫星就可以测出远距离的土地长度。

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领域研究,他有“神秘粒子”捕手之称,并用创新叩开拓扑量子计算之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贾金锋介绍,马约拉纳费米子是意大利物理学家马约拉纳在2023年提出的预言,2023年,贾金锋和团队在世界上首次确切探测到马约拉纳费米子的存在,率先“捕捉”到了这个神秘粒子。现场,贾金锋通过拓扑量子计算等方面,向大家讲述了量子世界的无限可能。

长江**记者陈洁 通讯员吴勇杰 丘剑山)

编辑:邓腊秀】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稀土磁铁视觉计数包装机 产品科普

视觉计数包装机是一种通过使用图像识别技术和计数算法来实现包装产品计数的自动化设备。它能够高效准确地对产品进行计数,并将其正确地分配到每个包装容器中,提高生产效率和包装质量。与电子数粒包装机相比,视觉计数包装机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工作原理和计数方法。电子数粒包装机主要通过传感器监测物品通过的信号数量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