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错再错,张献忠究竟是怎么把自己玩死的?

2023-10-26 12:25:02 字數 4664 閱讀 9902

大西政权建立时,张献忠理论上有可能称霸西南。但是他犯了与李自成一样的错误。

即建国称帝后,依旧以农民领袖自居,打压士绅,以至士绅阶级对他抱有仇视心理。

另外为了严肃军纪,张献忠当时还规定,不许大西文武**擅娶四川本地人为妻妾。

这个规定乍一看没毛病。

大西军素质向来低下。张献忠约束部众,可以让四川妇女免受祸害。

然而如果结合当时形势仔细分析,会发现这就是典型的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错误决策。

因为将士们不能成家,大西政权就没法在四川扎住根基。

借用电视剧里面的台词:“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就不能享受享受吗?”

大西军的素质确实不好,之前也没少干抢妹子的丑事,惹得老百姓怨声载道。

可是如果建立政权后,张献忠不许手下的那些大小将领与当地士绅联姻、通婚,不让手下们组成自己的小家庭。那些人打起仗来,会有“保卫家园”的概念吗?

显然是不会的。毕竟谁会为了一块无根之地去拼命?

所以,别看张献忠做了皇帝,在四川建立了朝廷班子。

可实际上,大西军仍然只是一群流寇。张献忠在四川的统治根基非常薄弱。

这是大西政权内部存在的问题。我们再看当时的全国形势。

张献忠称帝时,已经是顺治元年(2023年)的十一月了。

我们知道,这一年的三月,李自成打进北京,崇祯自缢。

五月初,李自成退出北京,撤回到了西安。

到了十一月,也就是张献忠称帝时,多尔衮已经发布了南征令,准备对李自成和南明用兵。

而仅仅一个半月后,李自成就兵败潼关,退到了荆襄。

从时间线上看,显然老天爷留给张献忠调整内部矛盾,凝聚人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那么,张献忠当时在干啥呢?

在打仗,先跟李自成打,接着又跟南明打。

李自成退回西安后,自觉实力不足,便派出一支人马入川,计划抢张献忠的地盘。

张献忠颠沛流离十几年,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一块根据地,自然不容他人插足。

于是,他就亲自率军北上,赶跑了李自成的军队。

击退大顺军后,张献忠并没有急着返回成都。

因为清军这时已经杀至潼关城下,李自成退无可退,被迫亲率大军与清军死磕。

张献忠判断,清军和顺军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便驻军于广元。打算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他就第一时间北上,浑水摸鱼,攻占汉中。

然而,就在张献忠打小算盘时,他的后院**了。

前面说过,张献忠称帝后,不用原明朝**、打压士绅。以致四川的缙绅对他恨之入骨。

既然你张献忠不打算让我们有好日子过,那我们缙绅也不可能让你有好日子。

因而,趁着张献忠不在成都的机遇,川东、川南、川西的原明朝**联合士绅、地主武装,对大西政权发动了全面反扑,将大西军打得节节败退。

很快,立国还不到半年的大西政权,地盘就缩水了大半,只剩下了川西平原。

得知后院都快烧没了,张献忠迅速返回成都灭火。

而这样一来,他的北伐计划就只能搁浅。

之后几个月,大西军与各地缙绅武装激战,虽然互有胜负,但地盘却越打越小。

为什么互有胜负,地盘反而越打越小呢?

前面说了,大西军在四川无根,没有保家卫国的概念。大家都想着打不过就走呗,之前十几年都是这样吗?犯不着玩命。

于是乎,张献忠的地盘也就越打越小。

到了顺治二年(2023年)七月,大西军仅能控制成都周边的几个州县。

眼看自己在四川待不下去了,张献忠开始坐立不安。

恰在此时,又一个噩耗传来——李自成死于湖北九宫山。

大顺军倒了,这个时候连傻子也看得出来,下一个完蛋的必然是大西军。

思来想去,张献忠决定突围。

往哪个方向突围呢?

一开始,张献忠打算往川南或川东方向突围。可此时成都的东南西三面,已经云集了南明大约十万兵马。

其中杨展驻军于眉山,曾英驻军于重庆,朱化龙驻军于茂州,曹勋兵屯大渡河,赵荣贵占据来归,屠部占据扎纳溪,樊一蘅驻泸州,马乾驻内江。南明诸将联手堵死了大西军的南下之路。

见川南、川东难以突围,张献忠丧失理智,神经病发作,下令屠戮成都周边州县。

成都周边的居民、士绅、地主,但凡家里有点钱、识字的,都在**之列。

他的理由很可笑:老百姓不支持我,留着也没什么用。

得知张献忠竟然连了老百姓也杀,在外作战的孙可望、李定国等人无不是扼腕叹息:父王糊涂啊!**百姓,以致有王无民,我们以后何以为国!

由于张献忠的一错再错,大西政权在四川彻底失去了统治基础,大西军上下也是人心惶惶,战意全无。

南明与张献忠死磕,最终便宜了清朝。

顺治三年(2023年)二月,多尔衮任命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会同衍禧郡王罗洛宏、贝勒尼堪等部进军四川,征剿大西军。

清军入川之前,多尔衮按流程,给张献忠送去了一道招降书。

估计是觉得天下大势已定,不需要再拉拢张献忠了。多尔衮在招降书中措辞严厉,威胁张献忠尽早投降,否则清军将踏平成都。

张献忠这个人,吃软不吃硬。多尔衮若是措辞和气,他倒真有可能考虑投降。但多尔衮威胁他,他就绝无投降的可能了。

四月,见张献忠没动静,豪格随即率军由西安南下,攻击汉中。

五月,听闻清军南下,驻守四川各地的南明诸部相约同时进兵。

一时间,大西军腹背受敌。

五月底,鳌拜率清军先锋部队击败驻守汉中的当地士绅武装,继而挥兵南下。

六月初,南明总兵曾英、参将王祥率军逼近成都附近。

面对四面楚歌,张献忠决定向北突围,逃向陕西老家。

突围之前,张献忠在成都宴请孙可望等大西军将领,并在宴会期间,当众杀掉了他的几个老婆和一个幼子。

面对这一幕,大西军将军面面相觑,不知道张献忠心里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见大家一脸茫然,张献忠很严肃的对孙可望说道:我把亲儿子杀了,你们几个干儿子从今天开始就是我的正统继承人。大明延续三百年,天意不绝。如果我哪天死了,你们就投奔大明,延续火种。

张献忠的这套冠冕堂皇之词,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因为以当时形势而言,南明从南边打过来,清军从北边打过来,而大西军内部又是人心涣散。张献忠其实随时都有可能被自己人干掉。

个人觉得,他杀亲儿子,倚重干儿子,真实目的应该是用自己亲儿子的命,换取几个干儿子的忠心,保证自己的安全。

九月初,张献忠正式放弃成都,率孙可望、李定国、 刘文秀、艾能奇四部,总计四十万人,走水路向北逃遁。

但大西军离开成都没多远,便遇上了明军杨展部,双方在江上展开激战,大西军落败,死者数万人,张献忠从成都搜刮的无数金银珠宝悉沉江底。

2023年,考古人员发现了这批财宝,总计打捞出42000余件国宝。

张献忠被杨展击败后,又犯了神经病。他认为是军中的家眷影响了部队战斗力。于是下令**家眷。

这么一搞,又有数万人被杀。大西军内部更加混乱,很多士兵向北逃遁,投降了清军。

到了十一月,投降清军的大西军叛将向豪格详细陈说了张献忠的兵力现状。

豪格听闻大喜,遂命令鳌拜率部先行出发,然后直率主力跟进,寻找张献忠决战。

十一月二十七日凌晨,清军的斥候在西充县凤凰山发现大西军主力。

大西军的哨兵也发现了清军斥候,哨兵立即禀报,说在对面的山坡上发现五个骑兵。

张献忠一听,才五个人,心想有什么好怕的?便当即带着几个太监跑到一个瞭望岗哨上观望。

正当张献忠观望时,对面清军突然飞来一箭,贯穿他的心脏。

张献忠立即倒地,痛极而亡。

关于这一箭是谁射的,说法众多,有人说是鳌拜,有人说是豪格。

张献忠死后,随行的太监惊慌失措,在军中大呼“老万岁”中箭,军中顿时大乱,士兵们各自逃命。

鳌拜看到这种情况,下令出击,清军兵分四路,连破大西军一百三十余营,斩首数万级,获马一万二千二百余匹。

仗打成这样,反击自然没有可能了。

孙可望、李定国只得收集兵,约万余人,由顺庆向川南方向撤退。

十二月中旬,孙可望、李定国与突出重围的刘文秀、艾能奇在重庆江北会和。

驻守重庆的南明总兵曾英屯兵南岸,决心在渡口阻击大西军。

这一回,没了张献忠扯后腿,孙可望、李定国终于打了一次胜仗。

孙李二人采取声东击西战术,一面在江北制造强攻假象,一面派兵偷偷渡江,袭击明军后路。

明军遇袭,惊慌失措,数万大军顷刻瓦解,曾英也在乱军中被杀。

打败了曾英,大西军于重庆休整三日。

之后,因清军南下,孙可望下令撤出重庆,向南转移。清军随即占领重庆。

至此,大西军彻底退出四川。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

几年后,刘文秀又率大西军杀回了四川。

揭秘魏国崛起 当年一错再错的战略选择

文章 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颇具传奇色彩的国家,而战国时期的魏国无疑是其中一个饱经沧桑的存在。魏文侯时代,魏国蓬勃发展,潜力巨大,然而,一系列的战略错误却注定了这个国家的兴衰沉浮。回首当年,我们或许能够窥见其背后隐秘的战略抉择。一 魏国的困境 地理位置的压制。魏国地处战国七雄之中,却是地理位置最为困难的...

错爱一生,张艺谋的遗憾之恋

张艺谋离婚后,又经历了一段感情。这一次,他遇见了香港歌坛天后梅艳芳。两人在拍摄电影 悲情城市 期间相识,产生了感情。梅艳芳与张艺谋的感情并不被外界看好,因为她们的性格截然不同。然而,两人却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对方,一见钟情。梅艳芳也为张艺谋带来了新的生活体验,她将张艺谋介绍给了香港电影圈,并为他的电影 ...

家长别错过了!哈佛研究 孩子一生中大脑发育“黄金期”很短暂

许多人普遍认为,一个人的智商天生决定,难以在后天进行显著改变。他们或许认为那些生来智商较低的孩子很难取得出色的学业成绩或在生活中取得显著的成就。但实际情况也许并不完全如此。一个引人注目的实验由美国脑科学家进行,或许可以改变这一看法。在这个实验中,新生儿被分成两组,这些婴儿都是在同一天出生的。第一组被...